我其實喜歡自己,卻不肯定自己的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我去了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的心理諮商與意識重塑課程,帶領我的是雅琳老師。這次的體驗讓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自我價值、情緒運作模式,以及如何真正表達內心的聲音。這一次的經歷,不僅讓我釋放了內在壓抑已久的情緒,也照見了我長久以來對自我價值的模糊、對自我照顧的忽略,以及那句深藏心底的話:「我其實喜歡自己,卻不肯定自己的價值。」這篇文章是我的記錄與反思。

 

開啟對話:安全感與身體的訊息

課程一開始,老師先詢問:「現在的你感覺到安全嗎?」這是一個簡單卻深刻的問題。我靜靜地感受自己的狀態,發現自己並不確定該如何回答。

接著,老師請我將注意力放回身體,觀察是否有任何緊繃或不適的感覺。她發現我的胃部,也是第三脈輪(太陽神經叢)有緊縮的狀況,特別是在胃部位置。這讓她推測,這個部位可能與不安全感、行動力受阻或力量感的缺乏有關。她指導我將手輕輕地放在胃部,透過溫度去感受、去安撫自己,讓這個區域慢慢放鬆。

這個過程很特別,彷彿透過身體的覺察,我開始與內在對話,而情緒也逐漸浮現。

 

自我價值的比對:為何我難以認可自己的價值?

老師接著問了一個從未想過的問題:「你如何評分自己的價值?

我愣了一下,這問題讓我難以回答。當老師請我透過手勢來呈現不同角色的價值高度時,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現象:

  1. 當比較他人(如主管、同事)時,我很快就能直覺地給出高度與價值感。
  2. 但當輪到我自己時,手的高度總是不穩定,甚至猶豫不決。
  3. 當嘗試提高自己的價值時,速度緩慢、甚至有種不敢的感覺。
  4. 但當要把自己的價值往下降時,卻非常輕鬆、迅速。

這樣的比對讓我意識到:我習慣性地認可他人的價值,但對自己的價值卻總是懷疑、不確定,甚至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更高的價值。

當老師問我:「你喜歡自己嗎?

我回答:「大概 7-8 分。

老師點頭:「這不算低,那你的價值感呢?

5 分左右,而且很容易因外界影響而動搖。

這兩個回答之間,藏著我長久以來未曾覺察的矛盾:

我其實對自己沒有厭惡感,也能欣賞自己某些特質

但在評估自我價值與能力時,卻總是不自覺地打了折扣

這讓我第一次正視到:原來我對自己是有喜歡的,但我不相信我「值得」。

關注自己有多難?工作忙碌時,我總是把自己排在最後

老師也問了我:「你覺得自己有多關注自己?」

我回答:「大概是 4 分上下浮動,但大多時候很少……」

這個問題戳中了我日常生活的一個習慣:一旦工作忙碌,或他人有需求,我會毫不猶豫地犧牲自己,忽略身體與情緒的狀態。

我雖然知道該照顧自己、聽見自己,但那總是最後才輪到的事。

在這次心理諮商的過程中,我發現,這種對自己的忽略,已經成為我「熟悉的模式」,也讓我的自我價值越來越模糊,甚至開始依賴他人來定義。

碰撞事件:不被尊重的感受

這陣子,我有一個合作讓我產生了強烈的不尊重感,甚至開始懷疑自己。

我試圖改變溝通方式、表達立場,但對方似乎完全無法理解,甚至沒有意願理解。

這樣的互動讓我感受到委屈、不公平,但我卻難以直接表達自己的憤怒與不滿

老師帶領我進行NLP(神經語言程式學)感知位置的練習,讓我從不同角色的視角來觀看這件事。

她請我在地上擺放四張紙,分別代表:

  1. 自己
  2. 對方
  3. 旁觀者
  4. 更高的靈性視角(如宇宙、神佛)

我依序站上這些位置,去感受不同視角的情緒變化。

站在自己的位置時

  • 我感受到胃部翻湧,情緒激動、憤怒與委屈交錯
  • 但當老師問:「你有什麼話想對對方說?
    • 我卻無法順利說出口,感覺整個身體在內縮,能量往內吞。
    • 我的習慣模式似乎是壓抑,而非釋放。


站在對方的位置時

  • 我的手感到冰冷、身體有些僵硬,甚至會下意識地撇頭、不願正視對方。
  • 感覺到一種回避的能量,像是完全不想面對這個事件。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時

  • 我看到自己的角色在承受委屈,
    • 但這些委屈並不是必然的,
    • 我其實可以選擇不這麼做。
  • 對方的冷漠其實與我無關,而是他自身的選擇。


站在宇宙的角度時

  • 我開始向後退,視角變得更遼闊。
  • 這個事件並不巨大,也不值得被過度糾結
  • 宇宙的視角是穩定的、平靜的,它不推動事情發生,也不安慰,只是靜靜地觀看一切。

 

重新理解自己的慣性模式

這次的練習,讓我有了幾個重要的體悟:

  1. 我習慣透過承受委屈來證明自己,但這並不是健康的方式。
  2. 對方的冷漠與回避,不代表我沒有價值,而是他自身的狀態。
  3. 我過去的模式是試圖證明自己「有能力」,但真正的價值來自於內在的穩定,而不是他人的認可。
  4. 最重要的是,我應該學會表達「不被尊重」的感受,而不只是陳述事件本身。

最後,老師問:「如果對方好好跟你說話,你是可以接受的嗎?

我回答:「是的,我可以。


這一刻,我才明白,我真正不能接受的,是「不尊重」的態度,而不是事件本身。

喜歡自己,還不夠;願意承認自己有價值,才是真正的照顧

這堂課讓我發現一個重要的盲點:

我不是討厭自己,我是不敢承認自己「有價值」。

我不是不知道要照顧自己,而是總在別人之前把自己擱置。

也許,真正的自我照顧,不是去泡澡、放空,而是有意識地停下來,問問自己:

「我值不值得被尊重?我值不值得不再壓抑?」

這堂課的收穫,不只是讓我釋放情緒,更讓我啟動一個念頭:

喜歡自己是起點,但「認可自己的價值」才是支持自己往前走的力量

結語:表達,不是為了被理解,而是為了不壓抑自己

這堂課程結束後,我決定去嘗試把「不被尊重的感受」講給對方聽。

不是為了讓對方接受,而是讓自己能夠接受。

這不只是對外的溝通,更是對內的和解。

這次的體驗,讓我更清楚地看見自己的模式、價值感,以及如何真正為自己發聲。這或許只是改變的起點,但已經是踏出重要的一步。


如果你曾有過相似的經驗,也許這篇文章能讓你有些共鳴。

你是否也曾因為想要證明自己,而承受不必要的委屈?

你是否也曾在面對不尊重時,選擇壓抑而非表達?

這些模式,都值得我們停下來,好好覺察與調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hosname的煦光之森
1會員
17內容數
我是whosname,一位熱愛觀察生活、用文字與香氣連結內心的分享者。 每個人的內在都有一片未被探索的「邊界」, 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對自我的覺察與實踐。 這裡是我的煦光之森|洞察的瞬間|平衡的步伐|界限的藝術 生活,是一場不斷認識自己的旅程。在每一個當下,感受成長的力量 。
2025/04/10
當內觀課程進入第四天,我迎來了最具挑戰的轉捩點——堅決靜坐。一小時不動的練習,讓我真正面對身體的疼痛與內在的抗拒,也讓我學會了觀察、承受,而不是逃避。從最初的懷疑與不耐,到能夠在雜音與不適中回到當下,我開始明白:覺察不等於排斥,平等心不等於冷漠,而是允許一切感受發生,卻不再被它牽著走。
Thumbnail
2025/04/10
當內觀課程進入第四天,我迎來了最具挑戰的轉捩點——堅決靜坐。一小時不動的練習,讓我真正面對身體的疼痛與內在的抗拒,也讓我學會了觀察、承受,而不是逃避。從最初的懷疑與不耐,到能夠在雜音與不適中回到當下,我開始明白:覺察不等於排斥,平等心不等於冷漠,而是允許一切感受發生,卻不再被它牽著走。
Thumbnail
2025/04/08
重新學會安靜,是我走進內觀前三天的挑戰。這段期間,我沒有經歷「平靜」的感覺,卻在痛、雜念與飢餓之中,看見了自己長久以來習以為常的混亂與壓抑。這篇文章,是寫給你:可能也常感覺「腦袋停不下來」、「明明很累卻沒辦法放鬆」的你。
Thumbnail
2025/04/08
重新學會安靜,是我走進內觀前三天的挑戰。這段期間,我沒有經歷「平靜」的感覺,卻在痛、雜念與飢餓之中,看見了自己長久以來習以為常的混亂與壓抑。這篇文章,是寫給你:可能也常感覺「腦袋停不下來」、「明明很累卻沒辦法放鬆」的你。
Thumbnail
2025/04/06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時候:很想暫停一下,但卻不知道怎麼離開?我報名內觀,單純只是因為我真的撐不住了。不是為了追求平靜,而是想要喘口氣,從工作、訊息、社交裡退一步。這篇是我準備進入十日內觀時的狀態——焦慮、不確定、想逃又捨不得放。不是修行,只是人類需要安靜一點。
Thumbnail
2025/04/06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時候:很想暫停一下,但卻不知道怎麼離開?我報名內觀,單純只是因為我真的撐不住了。不是為了追求平靜,而是想要喘口氣,從工作、訊息、社交裡退一步。這篇是我準備進入十日內觀時的狀態——焦慮、不確定、想逃又捨不得放。不是修行,只是人類需要安靜一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自我價值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我們經常將自己的價值與外在成就聯繫在一起,卻忽略了內在的肯定。
Thumbnail
自我價值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我們經常將自己的價值與外在成就聯繫在一起,卻忽略了內在的肯定。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聊什麼是夠好、更好的自己 ? 如何定義及影響我們 ? 從小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出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我們都深受著一個集體意識的影響,那就是:「我必須要更努力才有用!要夠好!好還要更好!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讓別人看不起!」 當我們探討夠好和更好的自己時,我們可以深入思考3個常見的迷思和誤解,進一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聊什麼是夠好、更好的自己 ? 如何定義及影響我們 ? 從小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出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我們都深受著一個集體意識的影響,那就是:「我必須要更努力才有用!要夠好!好還要更好!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讓別人看不起!」 當我們探討夠好和更好的自己時,我們可以深入思考3個常見的迷思和誤解,進一
Thumbnail
自我價值不是恆久不變,它是一種對內在自我有足夠的認識及了解。不單單是可以被量化或透過比較的表面價值。 價值必須建立在「你」「我」共同的認知上。如果沒有他人的存在,自認為有價值,但別人並不這麼想,就只是「自以為是」、「孤芳自賞」。 如果能用別人能明白的方式將「你的價值」表達出來,讓彼此在價值的認知及
Thumbnail
自我價值不是恆久不變,它是一種對內在自我有足夠的認識及了解。不單單是可以被量化或透過比較的表面價值。 價值必須建立在「你」「我」共同的認知上。如果沒有他人的存在,自認為有價值,但別人並不這麼想,就只是「自以為是」、「孤芳自賞」。 如果能用別人能明白的方式將「你的價值」表達出來,讓彼此在價值的認知及
Thumbnail
愛自己,是察覺自己的優點,接納自己的缺點,允許自己犯錯,不會因犯錯而過度責怪自己。原諒自己,跟自己說「你很棒」! Prioritize your needs first,and then you can care for someone else. 你先照顧好自己,再顧其他人。 —————
Thumbnail
愛自己,是察覺自己的優點,接納自己的缺點,允許自己犯錯,不會因犯錯而過度責怪自己。原諒自己,跟自己說「你很棒」! Prioritize your needs first,and then you can care for someone else. 你先照顧好自己,再顧其他人。 —————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找到自我價值和提升自信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許多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即使我們努力犧牲付出,成果終究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 我們卻因此度反省檢討自己「是我哪裡有問題、我該怎做才能滿足別人。」用完美主義來嚴格自我反省下一個 「我就是不夠好 」的批判性結論,陷入關係中的⻑期討好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找到自我價值和提升自信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許多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即使我們努力犧牲付出,成果終究不是一個人可以決定。 我們卻因此度反省檢討自己「是我哪裡有問題、我該怎做才能滿足別人。」用完美主義來嚴格自我反省下一個 「我就是不夠好 」的批判性結論,陷入關係中的⻑期討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