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急著糾正,而是要先看見:用周哈里窗,看見部屬的三個內在落差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腦洞大開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當主管看懂部屬的卡點,才帶得動真正的成長


你是不是也曾經感到困惑:

明明已經交代得很清楚,為什麼部屬做出來的東西總是差一截?
每次問他需不需要協助,總是一副「還好啦」的態度,卻遲遲交不出結果?
甚至遇過一些能力不錯的部屬,卻總是推說:「我怕我做不好。」


你可能以為,是態度問題、抗壓性不足,
但真相往往更深—— 他們的行為表現,背後隱藏著三種不同的內在落差。

這時候,我們可以借用心理學中的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打開那一道「主管看不見、部屬說不出口」的窗戶。

raw-image

🪟 一、盲目我:我不知道我不懂

“我真的以為這樣做是對的啊…”

這種情況很常見。部屬滿懷信心地交付成果,卻偏離重點。
當你提出回饋,他反而一臉錯愕:「咦?我不是照你說的去做了嗎?」


🧩 這種狀況的本質是什麼?


他不是故意做錯,而是他「不知道自己不懂」。
他用自己的理解去詮釋你的指令,過程中以為自己掌握了核心, 但其實和你心中的標準差了一大段。

就像拿著一張模糊的地圖,自信滿滿地往南走,卻完全沒發現目的地在北邊。


🔍 主管的挑戰:

  • 不容易立刻察覺問題,因為他看起來「很認真在做」
  • 一講他錯,他可能防衛:「你又沒說清楚!」
  • 修正起來不只要教技能,更要調整他的理解模式


✅ 領導應對策略:

  • 與其直接指出錯,不如先對照推理歷程:「你怎麼決定這樣做的?」
  • 讓他從比較中看見落差:「這是你做的版本,這是公司要的版本,你覺得哪裡不太一樣?」

🌱 關鍵不是「糾正」,而是「陪他看到盲點」。這個瞬間,就是學習的突破口。


🕳️ 二、隱藏我:他人不知道我不懂

“我當下其實沒聽懂,但我怕問了會被覺得很遲鈍…”

這一類型的部屬,會讓你產生一種錯覺:
「他看起來沒問題啊,他也點頭了。」

但過幾天再看進度——怎麼完全沒進展?原來他從頭到尾都不太懂,卻選擇不說。


🧩 為什麼會這樣?


他可能怕被你評價,怕被同事笑,或是根本不知道怎麼問才不丟臉。
與其承認「我不懂」,他選擇默默忍耐,或先做再說。

他不是不願意學,是不敢暴露自己不懂。
就像演戲一樣,明明腳已經抽筋了,還硬撐著站在舞台上笑得體面。


🔍 主管的挑戰:

  • 很難在第一時間辨識出問題點
  • 容易誤會對方「沒責任感」、「拖時間」
  • 若沒妥善處理,會讓部屬更封閉、更怕問


✅ 領導應對策略:

  • 創造「可以不懂」的對話氛圍:「我以前剛學這一套時也常常卡住,不熟是正常的。」
  • 避免問「你懂了沒」,改問:「你會怎麼開始做?」或「哪一段你覺得最難處理?」

🌱 別讓「我怕被笑」成為他學習的天花板。讓他知道,不懂不是問題,藏起來才是。


🌑 三、未知我:我不相信我做得到

“你說我可以,但我真的不覺得我能勝任…”

這類部屬最令人心疼。你明知道他有能力,也給他舞台,
他卻退了一步:「我真的怕我搞砸。」

不是裝謙虛,也不是偷懶,而是一種很深的自我懷疑。
像是一隻站在跳台邊的貓,明明跳得過,卻硬生生卡在那裡,不敢動。


🧩 他在想什麼?


「萬一我接了做不好怎麼辦?」
「如果我做砸了,是不是以後都沒機會了?」
「我以前從沒做過這種事,應該還不行吧。」

他不是缺能力,是缺信念。

🔍 主管的挑戰:

  • 你看到他的可能性,但他只看到自己的不行
  • 一直鼓勵他,可能反而讓他更有壓力:「主管越期待,我越怕跌跤」
  • 如果逼得太快,他會整個收起來,失去信心也失去動力


✅ 領導應對策略:

  • 將挑戰拆成「可嘗試、可退場」的小段落:「你先做第一段,後面我陪你一起看」
  • 幫他回顧過去的成功經驗:「還記得上次你第一次做訪談,一開始也很沒信心,後來呢?」

🌱 他需要的不是加壓,而是看見自己「其實可以」的累積經驗感。你是那個點燃他信念的人。


✨ 結語:每個「不懂」,背後都有不同的面貌


有些人是不知道自己沒掌握重點(盲目我),
有些人是知道自己不懂但不敢說(隱藏我),
有些人是其實能做但不相信自己可以(未知我)。

身為主管,若我們只用「結果對不對」來判斷部屬,就容易誤解他們的真實狀態。


真正高階的帶領,是能從行為裡讀出信念,從卡住的地方陪他一起拆解。
因為帶人,不是把任務交出去,而是幫助對方從不知道、說不出,到做得到。


讓我們不只做個下指令的主管,
而是成為一個能打開窗、點亮光、讓人走出來的領導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106會員
413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工作上常聽到有人說:「這沒什麼啦」?有時不是謙虛,而是卡住了。這篇文章用 LACK 模型點出:你做到了,但不敢說好;你會做,卻說不出自己強在哪。別讓努力被低估,也別讓高光悄悄溜走。從看見卡點開始,練習讓自己說出:「這次,我真的有做到。」
Thumbnail
2025/04/23
工作上常聽到有人說:「這沒什麼啦」?有時不是謙虛,而是卡住了。這篇文章用 LACK 模型點出:你做到了,但不敢說好;你會做,卻說不出自己強在哪。別讓努力被低估,也別讓高光悄悄溜走。從看見卡點開始,練習讓自己說出:「這次,我真的有做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前的一個下屬跟我聯繫,提到最近在公司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公司什麼資源都不給,卻只要求他們業績,老闆有什麼想法也不先知會他們,不和他們商量就自己決定 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想起自己剛工作時,也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最厲害,老闆們都是傻子 後來工作越久,職位越高,才發現原來當年老闆這麼做是……
Thumbnail
以前的一個下屬跟我聯繫,提到最近在公司看什麼都不順眼,覺得公司什麼資源都不給,卻只要求他們業績,老闆有什麼想法也不先知會他們,不和他們商量就自己決定 他問我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我想起自己剛工作時,也一天到晚覺得自己最厲害,老闆們都是傻子 後來工作越久,職位越高,才發現原來當年老闆這麼做是……
Thumbnail
懂得反省是好事。如果缺乏自我反省的標準,面對所有的批評或者錯誤,全都歸咎自己,這樣將會在職場上迷失自我,面對工作惶惶不安,隨波逐流不知所往。
Thumbnail
懂得反省是好事。如果缺乏自我反省的標準,面對所有的批評或者錯誤,全都歸咎自己,這樣將會在職場上迷失自我,面對工作惶惶不安,隨波逐流不知所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和部屬之間的關係,主管常常害怕犯錯,但其實錯誤是成長的機會。文章分享瞭如何勇於承認錯誤、誠實面對自己、提升專業和以身作則。通過這些觀念,主管可以避免強勢驅離團隊,並建立一個正向的工作文化。文章內容豐富,並且涉及工作環境中常見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和部屬之間的關係,主管常常害怕犯錯,但其實錯誤是成長的機會。文章分享瞭如何勇於承認錯誤、誠實面對自己、提升專業和以身作則。通過這些觀念,主管可以避免強勢驅離團隊,並建立一個正向的工作文化。文章內容豐富,並且涉及工作環境中常見的問題。
Thumbnail
認知落差可能會對公司產生非常重大的負面影響。如果下屬無法理解領導者的指示或期望,將會影響工作的進展和結果。此外,這種誤解還可能導致情緒上的衝突和不滿,進而影響團隊的凝聚力和合作。因此,解決這種溝通問題是至關重要的。
Thumbnail
認知落差可能會對公司產生非常重大的負面影響。如果下屬無法理解領導者的指示或期望,將會影響工作的進展和結果。此外,這種誤解還可能導致情緒上的衝突和不滿,進而影響團隊的凝聚力和合作。因此,解決這種溝通問題是至關重要的。
Thumbnail
員工的能力是分階段發展的,主管要根據員工的能力,採取不同的帶人方式。這樣才能讓員工快速成長,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
Thumbnail
員工的能力是分階段發展的,主管要根據員工的能力,採取不同的帶人方式。這樣才能讓員工快速成長,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
Thumbnail
在職場遇到爭議時,作者底層邏輯提供了明確答案,即有最大損失的一方應該承認錯誤。避免堅持已錯的想法,而是要寬恕他人,承擔責任,開啟新可能。
Thumbnail
在職場遇到爭議時,作者底層邏輯提供了明確答案,即有最大損失的一方應該承認錯誤。避免堅持已錯的想法,而是要寬恕他人,承擔責任,開啟新可能。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管溝通和任務確認的重要性,並提供了確認技巧和方法,以減少主管和部屬之間的認知差異,並最終提高工作效率。透過本文,您將學習如何與主管溝通,如何確認目標與方案,並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做和時間的浪費。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管溝通和任務確認的重要性,並提供了確認技巧和方法,以減少主管和部屬之間的認知差異,並最終提高工作效率。透過本文,您將學習如何與主管溝通,如何確認目標與方案,並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做和時間的浪費。
Thumbnail
不傳統人資的職場大小誌主管篇,是來自一個小夥伴的困擾, 主管希望小夥伴能多做一些,而小夥伴困惑在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 職場中常見的主管與員工的分歧,其實還可以這樣去看,那樣去試~ 4點整理自我檢核盤點法,把焦點放回自己,找到工作動力!
Thumbnail
不傳統人資的職場大小誌主管篇,是來自一個小夥伴的困擾, 主管希望小夥伴能多做一些,而小夥伴困惑在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 職場中常見的主管與員工的分歧,其實還可以這樣去看,那樣去試~ 4點整理自我檢核盤點法,把焦點放回自己,找到工作動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