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不過去的,不是挑戰,而是沒看見的內心限制

⛔ 第一關:A點卡點——那裡跌倒,哪裡就跨不過去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經驗?曾經因為在公開場合出糗,之後再也不敢舉手發言;
曾經帶領專案失敗,自此每次只想當個「安全隊友」;
甚至只是一次面試沒過,就在心裡默默劃掉了「領導職」的可能性。
我們以為自己早就走出來了,但事實是——
那裡跌倒,哪裡就卡住了。
有些人表面上繼續前進,內心卻還停留在那個低谷:
那句沒說好的話,那次沒有掌控的局面,那個讓自己失望的自己。
就像電玩闖關失敗時,你還留在上一個檔案點重複遊玩,
每次都想:「這次一定要過關!」
但你忘了,真正的關鍵不是「重新玩一次」,
而是更新操作方式,甚至是選擇不同路線。
🔍 理解看明白:
我們不是不敢嘗試,而是被過去的挫敗框住了可能性。
低谷經驗會變成內建限制器,讓我們在類似情境下自動踩煞車。
💡 提醒你:
試著回顧一個你總是「還沒解開」的舊事件, 問問自己:你是不是一直在等一個「不會再跌倒」的完美時機, 才願意再次跨出那一步?
🌟 第二關:B點期待——高光經驗限制了我的想像
你可能以為,高光經驗會鼓舞人繼續向前。
但有時候,它反而成了無形的標準答案,
讓你不敢再嘗試其他的可能性。
「我之前就是靠這個方法成功的。」
「當年就是因為這個定位才被看見的。」
「我就是這樣表現最亮眼,那就繼續這樣吧。」
然而現實是——環境變了,自己也變了,
但你還把自己關在曾經最得意的那個版本裡,
不敢變,也不想變,甚至不知怎麼變。
這就像是一個演員,明明具備多種演技,卻被觀眾永遠定格在第一部成名作。
他說:「觀眾愛我這樣,我也只能演這樣。」
久而久之,他自己也忘了,他原本能演得更多、更廣、更深。
🔍 理解看明白:
成功經驗的副作用是,它會默默成為「唯一可行的路」,
讓我們難以產生新的期待與想像。
💡 提醒你:
與其問「我過去做得最好的樣子是什麼?」
不如問:「我現在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第三關:C點改變——走老路安全又省事
改變並不是你做不到,而是走熟路太習慣。
就像每天下班總是騎那條又塞又遠的路,雖然抱怨,但你已經懶得查新路線。
因為老路有一種錯覺:熟悉 = 安全;可預測 = 有掌控感。
而改變,是需要重新適應、需要冒點風險的。
你得重新學習、重新摸索,還要忍受一開始的不穩、不熟、不快。
但也正因為如此,才有機會抵達你從未去過的地方。
🔍 理解看明白:
我們經常不是缺乏資源,而是缺乏重新選擇的勇氣。
老路帶來省事感,但新路才有成長感。
💡 提醒你:
如果你總是覺得「這樣做比較快」、「再試一次老方法應該會好點」,
那你可能不是在找解法,而是在逃避「變化的成本」。
🧭 小結:你在哪一關卡住了?

💬 給正在卡關的你,一句話:
「你不是輸給了挑戰,而是卡在了沒察覺的慣性裡。」
有些關,不是過不去,而是你一直沒換鑰匙去開。舊痛是鑰匙孔,成功是舊密碼,省事是舊地圖。
要解鎖新的未來,你需要新的記憶、新的期待,和一點點不那麼熟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