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年困惑到解殖教育:鬆開殖民思維的繩索,看見原住民主體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一段童年困惑談起,走向主體性與解殖教育的思考

「可是我們家這樣講話是對的,就是說,你的中文就是你的族語……剛開始去學校上課,真的很辛苦,就是造句老師都說我不對,說我的語句組織啊,什麼都放不對。」

EP144 什麼顏色是皮膚色?|Umav、Makai|國立屏東大學原資中心|全民原教

這是一位來自屏東大學原資中心、同時也是南區區資專員的排灣族專員 Makai(廖瑋琳)在《Umav如何了!》EP144節目中分享的一段童年回憶。她從小在都會成長,家裡使用的是排灣語與中文夾雜的語言結構。她的中文,深受族語思維影響。對她而言,那是自然的語言形式,但在學校裡,卻被判定為「錯的」、「語句不通順」、「造句失敗」。

她還記得在數學課上遇到「雞兔同籠」的應用題時,她困惑地回答老師說:「可是我們家的雞跟兔沒有放在一起。」在另一題關於蝸牛的題目裡,她又憑直覺說:「蝸牛看到就撿來吃了,哪有時間給牠爬?」這樣真實又誠實的回答,卻讓老師氣炸,聯絡簿也常常寫滿紅字。

而當她畫父親節卡片,用咖啡色蠟筆畫她的爸爸時,同學嘲笑她:「你怎麼不用皮膚色?」她疑惑地看著大家手上的蠟筆:「皮膚色?可是我爸爸的皮膚就是咖啡色啊。難道皮膚只有一種顏色?肉色?可我的肉也不是這個顏色啊……」那份困惑,不只是童年的片段,而是整個殖民教育體系裡對原民孩子日常經驗的忽視與否定。

解殖,不只是「學原住民的文化」,而是鬆開主流思維的繩索

我們談全民原教,常常會被誤解為是「讓所有人都會說族語、穿族服、跳樂舞」,甚至「教原住民當原住民」但進行的過程可能會有意無意延續了殖民者的凝視邏輯,把原住民族當作「他者」,卻沒有真正看見那個活生生、正在生活的「主體」。

或許全民原教真正要教的,不是讓所有人都非得學會所有原住民族文化(但能學也不是不好),而是要讓在這片土地上長大的所有孩子,學會從過往的單一中心思維中解放出來。

我們要教的不只是知識,而是一種新的視角、一種對歷史與現況更誠實的理解方式:

  • 看見語言不是只有「國語」一種標準(而且原住民族語等本土語言也是國家語言了)
  • 理解「皮膚色」不是只有大家以為的那一種,
  • 接納人有不同的文化邏輯與生活世界,
  • 並學會在差異中尊重與同行。

誰決定我是對的或錯的?

「對與錯」從來就不該只是主流文化制定的單一標準。我們的教育體系過去太長時間默許了這樣的單一視角:國語是正確的語言、某某色才是「正常」的皮膚色、教科書上畫的才是「標準的原住民服飾」。這樣的思維不只排除了原住民族的多樣,也讓原民孩子從小就在否定與羞辱中成長。

這就是殖民的語言。它不一定會用暴力表現,但它透過制度、教材、日常用語、標籤與分數,慢慢把我們推離自己的文化與自信。而解殖,不只是文化的復振與名稱的恢復,更是教育主導權的轉向:我們要讓原住民不只是被教的對象,而是能夠主導教學內容、設計課綱、詮釋歷史、分享經驗的人。

主體性的建立:讓原住民不必再證明自己才配被尊重

主體性,不是我們成為主流之後才擁有的東西;它應該是一種從出生就可以安然承接的身份與尊嚴。但在目前的教育現場中,太多原住民孩子還被迫不斷解釋自己、證明自己、甚至在錯誤的標準中自我懷疑。

我們在節目裡聽到的故事,說穿了,就是這樣一種「日常的殖民」的證詞。而真正的轉變,必須從制度面、教學內容、語言政策到師資培育,一層層去做改變。

全民原教應該要是一個推動多元共榮社會的起點。當孩子們在課堂上不再被問「你真的原住民嗎?」而是被鼓勵說出「你是誰?你的故事是什麼?」那才是真正的進步。

我們不是要大家都一樣,而是希望人人都能被聽見

回到Makai的那段話:「我們家這樣講話是對的。」這不只是童年的記憶,更是一個族群在面對壓迫時最堅定的宣告。

解殖,不是逆著主流走,而是鬆開那條緊勒著多數人思維的繩索。是讓每一個在這塊土地上的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生活的語言、講出自己的文化邏輯,不被視為「不標準」或「不夠原」。

如果我們真心要實踐全民原教,那麼我們應該開始教孩子們學會傾聽原民自己怎麼說,而不是幫他們下定義。


願我們的教育能真正讓每個孩子,都能知道自己不論是說著族語還是混著語法、不論是畫爸爸畫媽媽畫自己用什麼顏色,你都是對的,只要那是你最真實的表達。

歡迎收聽節目
youtube也可以聽

https://youtu.be/WgcXMwM6l8w?si=gQyHHorIqjmBVS1A

soundOn, spotify, kkbox

appl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Umav的沙龍
45會員
142內容數
可以在這裡以文字閱覽我們聊天內容與重點~
Umav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Umav如何了!EP170 體育班的真實面貌與升學之路:兼顧運動與課業的挑戰與優勢? 大學面試官不藏私分享:教授想看到什麼?如何準備才能脫穎而出?
Thumbnail
2025/04/27
Umav如何了!EP170 體育班的真實面貌與升學之路:兼顧運動與課業的挑戰與優勢? 大學面試官不藏私分享:教授想看到什麼?如何準備才能脫穎而出?
Thumbnail
2025/04/25
In Taiwan We Speak: Empowering Indigenous Digital Activism (ft. Umav Ispalakan) Umav Ispalakan 是一位積極投入原住民權利、語言及數位倡議的布農族人。透過社群媒體平台,分享關於原住民事務及相關議題的內容。
Thumbnail
2025/04/25
In Taiwan We Speak: Empowering Indigenous Digital Activism (ft. Umav Ispalakan) Umav Ispalakan 是一位積極投入原住民權利、語言及數位倡議的布農族人。透過社群媒體平台,分享關於原住民事務及相關議題的內容。
Thumbnail
2025/04/23
是Umav在一次聚會中對話與反思的紀錄。從朋友的研究主題談到身分認同的興趣萌芽,延伸到兩位受訪者——作家馬翊航與音樂人張淦勛——如何以文學與音樂回應個人複雜的族群認同。Umav透過Podcast訪談的片段,分享了這一代原住民青年在尋找自我過程中的細膩掙扎與幽微情感
Thumbnail
2025/04/23
是Umav在一次聚會中對話與反思的紀錄。從朋友的研究主題談到身分認同的興趣萌芽,延伸到兩位受訪者——作家馬翊航與音樂人張淦勛——如何以文學與音樂回應個人複雜的族群認同。Umav透過Podcast訪談的片段,分享了這一代原住民青年在尋找自我過程中的細膩掙扎與幽微情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人在身份認同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掙扎。從作者自己的經歷入手,討論了尋根的過程以及對臺灣歷史和文化的反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人在身份認同方面所面臨的挑戰和掙扎。從作者自己的經歷入手,討論了尋根的過程以及對臺灣歷史和文化的反思。
Thumbnail
很榮幸代表原語會受邀參加玉山神學院族語教育推廣成果盛會。兩天時間裡,超過一百人次參與其中。今日也規劃了「唱自己的歌」橋段,讓參與者深切感受到族語和文化、信仰的力量,為臺灣各角落的族人朋友帶來光彩感動的展現。 Walis院長表示,族語是母親的語言,我們應該有自信地說出來,而族語聖經則蘊含了豐富的語料
Thumbnail
很榮幸代表原語會受邀參加玉山神學院族語教育推廣成果盛會。兩天時間裡,超過一百人次參與其中。今日也規劃了「唱自己的歌」橋段,讓參與者深切感受到族語和文化、信仰的力量,為臺灣各角落的族人朋友帶來光彩感動的展現。 Walis院長表示,族語是母親的語言,我們應該有自信地說出來,而族語聖經則蘊含了豐富的語料
Thumbnail
在台灣的教育下,大家好像都不是很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覺得表達感受是很丟臉的。一直到我碩一時有幸得到獎學金去紐西蘭姐妹校交換時,Home媽每天早上都跟我道別說:Sweety ~Good day!那時我才明顯感受到以前電視上大家說的東西文化方差異之大。短期交換完回到日本後,日本那股壓抑的感受加上要會讀
Thumbnail
在台灣的教育下,大家好像都不是很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甚至覺得表達感受是很丟臉的。一直到我碩一時有幸得到獎學金去紐西蘭姐妹校交換時,Home媽每天早上都跟我道別說:Sweety ~Good day!那時我才明顯感受到以前電視上大家說的東西文化方差異之大。短期交換完回到日本後,日本那股壓抑的感受加上要會讀
Thumbnail
以文會友-多元文化講師培力 想讓更多人認識你的國家嗎? 想讓更多人聽到新住民在臺灣的生命故事嗎? 我們將結合有趣的活動和深入的學習, 讓你成為在台上發光發熱的多元文化講師
Thumbnail
以文會友-多元文化講師培力 想讓更多人認識你的國家嗎? 想讓更多人聽到新住民在臺灣的生命故事嗎? 我們將結合有趣的活動和深入的學習, 讓你成為在台上發光發熱的多元文化講師
Thumbnail
Umav成功申請在高雄市原住民部落大學開設課程,內容將以自媒體為主題分享相關經驗。該課程將強調族群友善和多元社會對話的自主發聲平臺。
Thumbnail
Umav成功申請在高雄市原住民部落大學開設課程,內容將以自媒體為主題分享相關經驗。該課程將強調族群友善和多元社會對話的自主發聲平臺。
Thumbnail
最近在Threads逛逛,看到原住民生遭受學校裡的歧視,實在讓人心疼。一個讓內心有良善想法的孩子,卻要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總覺得不公平不平等,希望這些遭到歧視的孩子,能夠堅強面對,也希望整個社會能夠對這個問題有所改變。
Thumbnail
最近在Threads逛逛,看到原住民生遭受學校裡的歧視,實在讓人心疼。一個讓內心有良善想法的孩子,卻要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總覺得不公平不平等,希望這些遭到歧視的孩子,能夠堅強面對,也希望整個社會能夠對這個問題有所改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