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50+ 流體智力流失,懷疑自己有初老現象,常常有舌尖現象。
企管系畢業,在企業界有20 多年工作經驗。
在外商公司工作過,英文佳。
戰績:113年:推甄 銘傳備取7、淡江備取9 ;筆試:文化備取12
114 年:推甄 淡江備取6 ;
筆試:國北過一階,團體面試沒過
文化備取25,銘傳備取6
淡江正取4
緣起:
在離開服務十年的公司後徹底放下公司所有的壓力,但一段時間後我對人生開始感到茫然。我一直在問自己: 我想成為怎樣的一個人? 甚麼是我渴望的人生?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有什麼我必須完成的和學習的?這些內在的聲音促使我開始自我探索、並試圖從中找到答案。在探索的期間,我認識了心理學、心理諮商的相關學問,從中漸漸找到一些答案,也確定了諮商心理師是我下半生的志業。在去補習班報名前,我有先把Corey 的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看了一遍,確定我讀得下去,雖然感覺像在霧裡看花 ,很模糊;好多形容詞,但是不知道在說甚麼。。 ,但是至少還吞的下去,感覺對這些理論是喜歡的,所以我就去報名繳錢了。還記得報名當天晚上,在西門町和家人吃飯,看著街頭藝人的表現,心裡覺得很開心、踏實,覺得像是走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
策略:
優勢: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有些學校歡迎,其實有些學校不見得喜歡),英文佳,全職考生可專心讀書,執行力強(會認真執行讀書所要求事項)。
劣勢:離開學校太久,記憶力不佳,統計從來不會背叛我(統計不會就是不會),非本科系,無相關經驗。
我還記得是2023年9月去補習班諮詢,專員非常親切的說明:現在暑期班的課已經快上完了,你要不要先報先修班? 選一科先讀? (意思是:你現在才來報名,太晚了,跟不上也讀不完,也考不上。先讀一科,到時找幾間學校去考考看,試試水溫。。)
我也很客氣的問:那大部分同學都選哪一科? 她說:統計,因為統計比較難。。。我聽到統計就覺得很倒彈,就義無反顧地選了輔導原理。我選擇輔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因為只讀這一科就可以考銘傳和文化兩家學校,我盤算著要集中火力,認為還有近半年的時間,打算推甄或考一科就上榜 (想的真美)!
啟動:
推甄資料的準備:
參加補習班後,就先開始準備推甄的資料,我被推甄要求的規格有點驚嚇到,之前找工作寫履歷也不過是兩、三頁的事,諮商所的要求真是顛覆我的認知! 萬事起頭難,我參考了一些範例,將範例中所用到的內容,用方法目的分析,先把自傳拆解成下列小標:簡歷、自傳(成長背景、工作歷程及諮商經驗、自我探索、課程學習及反思、參加過的課程及工作坊(以表格列出)、助人經驗、生命歷程反思、未來發展等8個項目),每一個小標寫1-2頁,就有10多頁的篇幅了,我要求自己1-2天要寫一個項目,預計半個月可以寫完第一版。真正下筆後,發現其實我的前半生發生了好多事,很豐富精彩,我覺得這是我走上成為心理師的路上的第一個功課,好好梳理自己的前半生,過程中也有許多對自己的「看見」與覺察,常常寫到淚流滿面,不能自已。
再來是研究計畫,我有聽到許多同學對研究計畫的題目感到困擾,有人會建議看你想跟哪一位教授學習,找他比較有涉略的主題。我的體會及建議是:找自己有感觸的題目。當初是甚麼觸動你? 讓你走上這條路? 要自己先有感動,才寫得出來。以我的案例,我在追求人生的意義,因此對存在主義特別有感,我就以存在主義跟中高年齡層的某個族群做連結。然後,依關鍵字做搜尋,會發現許多部份相關的論文,每個論文會有一些點可以參考,彙整後再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整體架構就出來了。一樣,將研究計畫拆解成:一、摘要( 0.5頁)。二、緒論(1.5頁)。三、文獻探討(3頁)。四、研究方法及步驟 (2.5頁,內含研究取向、研究參與者、訪談大綱、研究步驟、研究倫理等5項)。五、預期結果(0.5頁)。六、參考文獻 (2頁)。預計1-2天寫完一個項目。當次目標設定後,會覺得執行起來相對容易許多。
整個備審資料做完,我覺得好像經驗了洗心、沉澱的過程,而沒有寫過論文的我,能夠生出一篇研究計畫,突破自己的限制,也覺得很有成就感。。
筆試準備:
因為我只有準備輔原一科,所以其實很聚焦,這個科目我也很喜歡,常常有很多的感動,但準備起來有一點痛苦。在成長過程接受填鴨式教育的我,很習慣有固定的讀書範圍,及標準答案,對於這種申論題的題型,還真是無所適從。而且沒有讀書會 (因太晚參加補習班,且不知道哪裡有資源)一起寫考古題分享,自己寫的對不對都不知道,但是我還是想辦法去準備。
我的作法:銘傳和文化都寫了10年的考古題,自己找答案,每一題都親自用筆寫,寫著寫著也抓出文化出題的脈絡:名詞解釋會重複出現,一定會有案例題,而案例題可能會跟家族治療有關。所以,我準備了幾個模板如Adler 、Bowen 的結構家族治療、後現代找一個,以利考試時套入。這次的準備,我重點在把補習班的講義讀熟,Corey 的書沒有再看第二次,只有需要查詢時才去翻閱。
成果:銘傳是第一家,考完我坐在位子上,覺得超感動的,從一開始看到題目不知所云,到可以寫到時間到鐘響,雖然寫的自我感覺挺良好的,但成績只有32分! 我看了也挺傻眼的。
文化 61分,有達到錄取的水準,兩者的差異挺大的。。
面談:
銘傳推甄:
我的嘔心瀝血之作果然讓我過了一階,二階諮商演練前,曾聽學姊分享,以學姊的經驗,諮商演練只要好好的表現出同理心,跟個案在一起即可,教授並未問到要用哪一個學派。我就安心地想說能夠順利的跟個案談到時間到就好。我當時遇到的個案是一位憂鬱的大學生,因父親往生,他認為都是他的錯,因為他成績不好,辜負父親的期望,非常自責,都睡不著。。。
諮商演練結束後,教授問我:你會用哪一個理論來處遇這個案件? ??!!!!!,說好的同理心呢? (誰跟你說好? 是你自己一廂情願),我以為不會考,都沒有準備,加上暑期班的線上課程尚未上完,當時腦中一片空白,電光火石之間,只記得敘事,就用敘事說了一些。。。。事後懊悔不已,覺得用Beck 的CT 會不會好些? (但其實我也說不完整) 結果是備取7。
淡江推甄:
淡江沒有諮商演練,只有面談,面談分三關,每一關老師會有一些提問。淡江是一個很重視時事的學校,有一關教授問道:目前的時事有哪些是跟心理或心理諮商相關? 當時腦袋空空,還真的不知道。一時之間,只記得輔原老師上課曾經講過李玟的自殺案件,就提了這件事,但是因為不是自己的心得,所以其實說的不好。然後,有問了拒絕證言權的相關法令通過,是否知道? 當然是不知道。。。老師還很親切的說明了一下。結果成績是備取9。
文化筆試:
有分諮商演練和面談,諮商演練倒是如有神助,過程非常順利,當我結尾收完,剛好時間到,完美的ending。但是面談的時候,不知為何?可能是心理的議題被觸動,當場爆哭。之後的問題,也自覺回答得不好,面談結束,我就知道GG了。但是因為諮商演練跟筆試的成績不錯,所以還有備取12。
113年.整個推甄和筆試下來,雖然沒有正取,但是榜上有名,感覺效度也蠻高的。也覺得努力有一些正面的回饋,也體驗到其實要考上需要全面狀態完備而不是只有考試或者是備審資料準備的好。也感受到可能在這個領域浸淫的不久,所以想法觀念態度對時事的了解及自己的議題,都還需要再精進整理,所以114年就參加全科補習,捲土重來再戰!
下一篇有114 年的推甄、筆試備考上岸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