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焦慮個性小孩的家長,小孩每次面對新環境,都很折騰我們彼此。
我想不用詳述,大家各自有關於小孩剛入幼兒園的故事吧!
你們家小孩面對新環境的反應是哪一種?
- 哭了一個月
- 哭了三個月
- 哭了半年
- 第一天說⌈我好想上學⌋,第二天開始說⌈我不要上學⌋
- 不哭不鬧配合進校門,但回家後莫名小事也會大發脾氣
我們家焦慮小孩面對新環境的反應,不管是初入幼兒園、還是入小一,
他都是第5種➡️默默配合忍受型。
剛入幼兒園第一週,每天接他回來都發現,他變得容易發呆、活力突然抽乾,一遇到不順意的小事就生氣易哭......
你們家的呢?
當小孩要上小一、升小三時,我都很緊張,為什麼?
仔細想想,你要去新公司報到時,是緊張多一點? 期待多一點? 還是更多的是害怕
?
老實說,以我來說是害怕,只是說焦慮、說緊張,比起說害怕,是比較被這個社會接受而較不丟臉的說法。
你注意到了嗎? 其實作為選緘家長的我們,也有焦慮特質,甚至還有點完美主義, 就算不是你,或許是你的另一半。
我們的小孩或許否認,只說⌈有一點點緊張⌋,但跟我們一樣,說不出口的其實是害怕。
害怕老師很兇、害怕同學不喜歡我、害怕我做不到別人要求我做的任何事......
小孩跟我們很相像,這是遺傳的不可抗力。
所以當小孩面對這樣的新挑戰時,我們也會跟著好擔心、好緊張、好害怕。
先別提怎麼安頓小孩了,說說家長怎麼生存下來吧!
我是一個很容易焦慮的人,小時候被點名回答問題時、長大後公開演講時、面試時、見新朋友時......,我都感受得到身體的各種壓力反應。
而大部分我都不會搞糟事情,因為我的焦慮讓我全力以赴,但這樣的焦慮很內耗,所以我的問題在於過度衝刺後難以持久表現完美的水準。
再者,我的焦慮與完美傾向,對於協助我的孩子,有用嗎?
答案是⁚ 幫助只有一點點,但傷害性的副作用更大。
幫助可能是 :
- 我會事先預備齊全要繳交給老師的物品,讓小孩不會過於擔心需要開口求助。
- 我會事先和孩子練習自我介紹,孩子在自我介紹環節時可以小聲、快速說完。
- 我會事先跟老師聯繫,說明清楚我的孩子容易焦慮的特質。
傷害性更大指的是:
- 我需要很緊繃的去檢查、再檢查,小孩的物品是否都有了?
- 我需要提醒小孩背誦自我介紹的說詞,讓小孩更擔心自己能否記得住、說得出?
- 我要事先準備好一套清楚的介紹小孩焦慮特質的說法,在跟老師電話聯繫時,既能兼顧不耽誤老師時間的效率,又能讓老師接收到具體訊息。
是不是很內耗? 也許你不像我一樣焦慮,那很好! 保持你自在的心情,那對你真的有幫助!
但如果你跟我一樣焦慮,希望你能透過我的例子去覺察到,然後踩剎車。
焦慮型家長,我們要做的努力, 不是準備更多的準備、擔心更多的擔心,是善待自己。
不知道對你有沒有用? 當初對我終止焦慮⌈我的孩子將來怎麼辦?⌋最有用的想法,其實是有一天,我突然想到⁚ 如果媽媽我離開這個世界時,我的選緘小孩能養活自己嗎?
我源源不絕的焦慮,涵蓋有我需要犧牲我的一生去協助這個孩子生存的焦慮。
其實,孩子可能不需要我的犧牲;就算需要,我也辦不到用一生去幫他。
換句話說—能又如何? 不能又如何?
因為我也不會知道他將來會如何? 既然無法得知,我就沒有必要去擔心他遙遠的未來。
我們身為家長,很容易背負小孩的一切包含人生,那是因為我們還把他當成懷抱中的寶寶,內心可能有一部分是我們其實還無法跟他分開,我們以為他不能獨立
。
那擔心現在就有用嗎?
我的孩子在真正進入小學後,是一小步、一小步緩慢的適應著,到現在中年級了還在持續著。
即使是上、下學期這種原班級的轉換,對他們來說,每個新的學期都像是每次的闖關。
所以焦慮如果這麼內耗,讓我們難以長久維持有效的預備,
更健康有用的方法,應該是節省保存心力與腦力,避免花費不必要的力氣在焦慮上吧!
我自己嘗試的方法有:
- 跟著影片做一段瑜珈調節呼吸
- 喝杯咖啡配喜歡的音樂
- 等紅燈時,抬頭看看天空
- 畫畫、做手工藝品
- 抱抱孩子聞一聞他身上的味道
我還在持續尋找,你也可以開始探索屬於你與焦慮的共處方式。
試著用溫柔包裹自己,也許是一時的短暫獨處時光,也許是放鬆腦袋不再想。
最後,試著對自己說這句話 ⁚
你在你可以的範圍內盡力做了很多努力,即便不夠完美,但你也很堅強的在修練, 你好辛苦、好努力、好勇敢, 謝謝你一直堅持到現在。

📩有任何疑問或想交流的,歡迎寫信給我∶ yuiyuime333@gmail.com
如果喜歡這篇,請幫我按🩷,你的鼓勵是我繼續付出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