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賦予了生命什麼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阿德勒與綠豆爸【自卑與超越】ep.1

raw-image


我是綠豆爸,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本影響我很深的書——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

這本書就像一位充滿智慧又溫暖的長輩,輕輕點醒我們那些生活中卡關、心裡過不去的小疙瘩。

我們今天先從最根本的問題開始:你覺得,活著是為了什麼?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生命的意義,藏在你的行動裡

阿德勒告訴我們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生命的意義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哲學大道理,也不是等你功成名就才突然領悟的東西。

它,就藏在你每天的行動、你的選擇、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裡。

你怎麼和人相處、怎麼面對工作或學業、怎麼處理感情問題,這些不知不覺的反應,其實都在回答「生命對你而言是什麼」。

他點出了人生中無法迴避的三大聯繫,也就是我們必然要面對的三大任務和課題:

  1. 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生存與發展(工作): 我們住在地球上,得想辦法運用這裡的資源,找到自己的謀生之道,貢獻所長。
  2. 如何與他人建立連結(交友): 人是群居動物,單打獨鬥活不下去。我們需要和別人合作,找到歸屬感,共享合作的好處。
  3. 如何面對性別的課題(愛情): 人類在生理上簡單區分為兩性(當然也包含了性別多元化),生命的延續與圓滿,和我們如何處理性別課題密不可分。


而衡量你的生命意義是否「健康」的關鍵指標,就是阿德勒說的「社群情懷」(Social Interest)——你對他人的關懷、興趣和貢獻程度。

一個只想到自己、目標只為滿足個人虛榮的人,他的生命意義是「私人的」,最終會走向孤立和失敗。

真正有意義的人生,是將自己視為整體的一部分,努力為他人、為社會做出貢獻。

書裡也提到,我們對生命的最初看法,很多時候是在童年早期(大約五歲前)就已經悄悄定型了。

童年時經歷的困難(例如天生器官的缺陷、被過度溺愛、或是被忽略),很容易讓我們對生命產生錯誤的解讀,進而影響長大後的行為模式。


💡 阿德勒智慧的生活實踐

阿德勒的觀點,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呢?不同階段的朋友們可以怎麼運用呢?

💟 給12-18歲的你:

觀察自己:想想看,你平常花最多時間做什麼?你跟同學、朋友是怎麼互動的?遇到課業或人際關係的困難時,你通常怎麼反應?這些行動背後,可能藏著你潛意識裡對「活著是為了什麼」的答案喔。

社群情懷練習:試著不只關心自己的成績或煩惱,也多關心一下身邊的同學、家人。幫個小忙、主動問候、參與班級或社團活動,都是培養「社群情懷」的好方法。 就算只是微小的貢獻,都能讓你感覺自己是團體中有用的一份子。

理解挑戰: 如果你覺得自己好像總是被忽略,或者覺得某些科目特別難,別急著否定自己。想想看,是不是童年的某些經驗讓你害怕失敗或不敢與人合作? 了解困難的來源,是改變的第一步。

💟 給18-30歲的你:

檢視人生任務: 你目前在工作、交友、愛情這三大任務上的投入和感受如何? 你的目標是只為了個人成功,還是也包含了對周遭人的貢獻?

連結過去與現在: 回想一下你的童年經驗(被看重?被忽略?家裡最受寵?),這些經驗如何影響你現在面對三大任務的方式? 例如,童年常被忽略的人,現在是否特別害怕被拒絕,或是不信任他人?

擴大貢獻圈: 除了追求個人目標,思考如何在你的專業領域、朋友圈或伴侶關係中,做出更多對他人有益的貢獻? 阿德勒認為,真正的意義感來自於我們為整體福祉所付出的努力。

💟 給30歲以上的你:

解讀孩子的行為密碼: 觀察孩子的行為,試著從阿德勒的角度去理解他們賦予生命的「意義」。 他們是積極參與合作,還是比較退縮、只關心自己?他們的行為模式是否反映了童年可能的溺愛、忽略或挑戰?

言傳身教「社群情懷」: 你自己是如何示範這三大人生任務的? 你在工作、家庭、社交中展現出的合作精神和貢獻意願,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樣。如何引導孩子關心他人、參與家庭事務、學習合作?

自我反思與調整: 回顧自己的人生,你賦予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是否因為早年的某些經歷,讓你對某些人生任務感到卻步或過度執著? 了解自己的模式,才能更好地引導下一代,也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 綠豆爸想跟你說

生命的意義,不是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我們用行動去譜寫的個人故事。

阿德勒提醒我們,最有價值、最能帶來幸福感的意義,往往與「關心他人、為社會貢獻」有關。

無論你現在處於哪個年齡階段,都可以開始思考、觀察、練習,讓自己的生命故事,因為充滿了社群情懷而更加精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豆爸的幸福家
59會員
88內容數
趙介亭(綠豆爸)育有2子綠豆和粉圓,2006年擔任全職奶爸;2010年學習阿德勒心理學;2012年成立可能親子團;2014年成立可能非學校;2020年成立可能幸福學院,帶領夥伴學習與實踐阿德勒幸福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強調了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人生需沈浸當下,未來即隨之展開。活在當下是一個很重要的修煉,每一個選擇都會造成不同的生命展開。其中以一則短篇玄幻故事具象化聚焦當下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強調了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人生需沈浸當下,未來即隨之展開。活在當下是一個很重要的修煉,每一個選擇都會造成不同的生命展開。其中以一則短篇玄幻故事具象化聚焦當下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探討了自由、進步與幸福的話題。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不僅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前提,更需要我們承擔選擇的後果。幸福可以是透過「比較」簡單得來,也可以是透過長期思考摸索獲得。選擇哪條路或許沒那麼簡單,這個世界很複雜,絕對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趣。
Thumbnail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探討了自由、進步與幸福的話題。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不僅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前提,更需要我們承擔選擇的後果。幸福可以是透過「比較」簡單得來,也可以是透過長期思考摸索獲得。選擇哪條路或許沒那麼簡單,這個世界很複雜,絕對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趣。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本文透過《被討厭的勇氣》,我們和阿德勒心理學與斯多噶哲學相遇。兩者皆探討專注於可控制的事物、接受過去並活在當下。阿德勒強調自我意志和人際關係,而斯多噶則提倡宿命論與美德生活。這篇文章比較兩者的異同,帶你探索不同哲學觀點下的生活智慧。你會選擇哪種哲學作為生活指南?快來探索這些智慧的火花吧!
Thumbnail
哲學家叔本華:「如果一位音樂家知道他的聽眾除了一兩個人以外全都是聾子,他還會因為他們的熱烈鼓掌而感到榮幸嗎?」(《我愛身份地位》,艾倫.狄波頓,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哲學家叔本華:「如果一位音樂家知道他的聽眾除了一兩個人以外全都是聾子,他還會因為他們的熱烈鼓掌而感到榮幸嗎?」(《我愛身份地位》,艾倫.狄波頓,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會寫下這篇文章是源自於幾個月前被古賀史健和岸見一郎詮釋的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所感動,書中主要為年輕人因為覺得自己很不幸,偶然間看到哲學家提出 : 「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世界很簡單」的理念,從而感到忿忿不平,前往尋找哲學家理論所展開的故事。 讀書的過程就像品嚐一個檸檬千層塔,書中的每個篇章
Thumbnail
會寫下這篇文章是源自於幾個月前被古賀史健和岸見一郎詮釋的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所感動,書中主要為年輕人因為覺得自己很不幸,偶然間看到哲學家提出 : 「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世界很簡單」的理念,從而感到忿忿不平,前往尋找哲學家理論所展開的故事。 讀書的過程就像品嚐一個檸檬千層塔,書中的每個篇章
Thumbnail
“對於一個沒有品格、沒有信念、沒有價值的人來講,知識只是他為惡的工具而已啦!”-吳叡人老師   好書分享: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品格型塑經典,影響日本深遠的一本書 作者:吉野源三郎 脇田和-繪,陳昭蓉-譯 先覺出版   這本日文書名-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就是蒼鷺與少年的電影原
Thumbnail
“對於一個沒有品格、沒有信念、沒有價值的人來講,知識只是他為惡的工具而已啦!”-吳叡人老師   好書分享: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品格型塑經典,影響日本深遠的一本書 作者:吉野源三郎 脇田和-繪,陳昭蓉-譯 先覺出版   這本日文書名-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就是蒼鷺與少年的電影原
Thumbnail
看完老高的這一集,叫神出現了,這一集有很多的心得和體會,他裡面有提到說,神是什麼?那我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Thumbnail
看完老高的這一集,叫神出現了,這一集有很多的心得和體會,他裡面有提到說,神是什麼?那我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領悟,強調追求內在價值大過外在價值的重要性,並提到當你把對財富、名氣或權勢的追求當成目的時,你的生命變成了這個目的而存在的手段。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領悟,強調追求內在價值大過外在價值的重要性,並提到當你把對財富、名氣或權勢的追求當成目的時,你的生命變成了這個目的而存在的手段。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信念、善惡、因果和心靈的文章,作者分享了他的寫作動機、對善與惡的看法、以及對人生的體悟。同時引用了一些哲理書籍和電影,提出對於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信念、善惡、因果和心靈的文章,作者分享了他的寫作動機、對善與惡的看法、以及對人生的體悟。同時引用了一些哲理書籍和電影,提出對於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