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低潮來臨,書成了一盞燈。
讀這本書的期間,正好碰上我人生中的一段低潮。當時朋友傳來書中一句話,引發了我閱讀這本書的興趣。
達賴喇嘛在與屠圖大主教對談時,引用了寂天大師的話:既然可以改正,何必為之難過?假若無法改正,難過又有何用?
▌表面平靜下的暗流
在這次低潮之前,我感覺自己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強烈的情緒起伏。長期的練習讓我以為自己已經建立了情緒穩定與自我接納,但直到我看見自己在負面情緒中所做的決定,與我真正想要的結果背道而馳時,我開始懷疑:
我平時的練習會不會只是表面功夫?
也許在那些表象之下,還藏著更深層的東西,是比感受更值得我留意的。
▌悲傷,是愛的證明
心理學研究指出,相較於恐懼或憤怒,悲傷往往持續得更久。恐懼平均只持續三十分鐘,但悲傷卻能延續一百二十個小時,將近五天。
那麼,悲傷到底要教會我什麼?
我曾經將悲傷與快樂視為對立的情緒,但其實這兩者何嘗不是相依而生?悲傷是提醒我們曾經愛過。如果沒有愛,就不會有悲傷。所以當我們感覺到心痛,也是在證明那份愛有多深、有多美。
▌情緒,不是用來壓抑的
書中,屠圖主教這樣說:
「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當成超人。在規則眾多的環境下壓抑情緒並不明智。要我說的話,不如豁出去,甚至把悲傷痛苦都吶喊出來,這麼做能讓你恢復正常。把情緒鎖在心裡,假裝它不存在,反而會讓它發膿惡化,形成創傷。」
這段話給了我一個深刻的提醒。也許,我過去所謂的「釋放情緒」,其實只是把它收進內心深處的抽屜裡,能不打開就不打開。與真正的接納與放下相比,我知道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抗拒,是痛苦的根源
當情緒風暴過去,我重新檢視那些不理性的決定,發現煎熬的根源,其實來自我對現實的抗拒。我總想趕快找到答案,設法逃離眼前的狀態。
但事實是:
越想逃避不舒服,就越會陷在不舒服裡;
越抗拒痛苦,它反而越持續不去。
或許,宇宙真正想教我的,是如書中所說:
真正的幸福,是自覺、意義、成長和接納。
即使悲傷、煎熬和哀痛無法避免,它們也都是這趟人生旅程的一部分。也許幸福,不是少一點痛苦,而是—更真實地活著。
▌結語:讓悲傷成為通往自己的門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讓我重新看見自己對情緒的壓抑與逃避,也理解了悲傷的存在,其實是一種深愛過、真實活著的證明。
我學習不急著擺脫煎熬,而是練習在混亂與痛苦中停留、觀察、感受。那些不想面對的現實,其實正是通往內在力量的入口。
要更有耐心地問自己:「你是誰?」「你要什麼?」
即使現在還沒有答案也沒關係。那些反覆撕裂又重組的時刻,會成為人生中最深刻的紋理,也是滋養靈魂的養分。
就像書中所傳遞的喜悅,不是表面的輕快,而是一種在理解與接納中綻放的內在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