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
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本文章刊載於點亮計畫|新朋友-文章列表(內含連結),目前超100篇專文,本文續《錢,和你想的不一樣》14-你害怕看起來不努力?建議合併閱讀。
電話是在傍晚下班的路上接到的
我還穿著軍服,剛踏出辦公室,準備騎車回宿舍。手機響起,是媽媽的語氣不太平常:「你爸的報告出來了,是癌症。」
那一年,我還有兩年才退伍。待在陸地上的單位,工作節奏規律,薪水固定,每月存一筆錢,保險買了,連退伍後要做什麼,我心裡都有初步規劃。
我以為那就叫「有安全感」。
但那一刻我才知道,安全感根本不是看你準備得多齊全,而是看你承不承受得住劇本突然整個打翻。
那天晚上我沒睡。腦袋不是在想職涯,而是算化療費、探病交通、誰能輪班、後續是不是要借特休回診…… 還有,我每個月那些存下來的錢,撐得起這種突發事件嗎?
有一次爸去醫院化療時,我看著點滴架、藥單、副作用評估,醫生冷靜說:「治療不會短期結束,要長期規劃。」 我坐在旁邊,內心其實吵翻了:我一直以為有存款、有保險、有計劃,應該不至於太慌,但實際上我感覺自己像被抽光骨頭一樣——空的、軟的、撐不起來的。
不是錢不夠讓我焦慮,而是那筆錢開始流走時,我發現自己沒有心理準備讓它被用掉。
我開始不敢亂花、思考不敢轉職、不敢規劃自己的人生。連自己偶爾身體出狀況,也選擇「先忍一下」。
因為我突然發現,我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個假設上——只要人生照表操課,錢就夠、安全感就有、未來也會順。
但真正打醒我的是那一刻:
我準備了這麼多,卻完全沒準備好萬一生活不照我準備的走。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在為未來打底, 但其實我只是把安全感寄託在「事情最好別出差錯」這種微弱的期望上。
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你有多少錢、多少計劃,而是——當這一切都崩了,你還能不能不恨自己。
很多人以為,只要帳戶裡有錢、保險有繳、ETF有扣,就足夠了。 但你有沒有問過自己:如果這一切都還在,但人生突然爆炸,你撐得住嗎?
你拼命存錢,不敢亂花;你小心理財,逢低加碼;你的人生每一步都按表操課。 不是因為你特別冷靜,而是因為你不敢出錯。
你不是太會掌控,而是你不會承擔失控。
我後來才發現,所謂的安全感,不是看你準備了什麼,而是看你「能不能承認事情有可能完全不照你想的來」。
你不需要更多理財課,你需要一套「人生亂掉的時候,我不會跟著垮掉」的架構。
在接下來的內容裡,我想和你分享:
為什麼我們對「規劃型安全感」上癮,卻從不敢碰觸真正的風險設計?
當錢開始流失、人生失序,你該怎麼轉向「承擔式安全感」?
一套我在父親生病那兩年間慢慢拼起來的反脆弱設計:不再用數字硬撐安全,而是學會怎麼「練一顆不怕劇本爆炸的心」。
如果你也曾存錢、買保險、努力讓人生維持秩序,卻始終不安,這篇寫給你。
以下為付費限定:
撐得住失控,才是真的安全
一、三種假安全感設計:你可能也正活在裡面
1️⃣ 數字型安全感:帳戶裡只要超過某個數字,就「感覺比較安全」。
問題是,一旦那個數字開始下降,你就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快失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