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總是在聚會上自我矮化?心理學解密+實用對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些「自嘲瞬間」,你也常聽到嗎?

「別笑我啊,我真的很笨…」

「我只是來蹭吃的,你們聊得開心就好。」

在各種聚會場合,你或許見過/聽過朋友、同事,甚至自己這樣說話──先把自己往下拉,再和大家互動。外表看似謙虛可愛,卻往往隱藏著更深的心理動機。本文將帶你深入解析 自我矮化(self‑deprecation)的真實面貌,幫助你:

  1. 察覺身邊的「自我矮化行為」
  2. 理解其背後的心理機制
  3. 掌握 5 大實用對策,從此不再做自己最嚴苛的批評者

自我矮化是什麼?謙虛 vs. 貶低的細微差異

  • 謙虛(Humility):真實承認不足,並保有自我價值感。
  • 自我矮化(Self‑Deprecation):以貶低自己為幽默或保護策略,但同時削弱他人對你的信心。

常見行為表現

  • 誇張式自嘲:故意把自己「黑白講到極致」
  • 否定成就:拿過獎也說「那只是僥倖」
  • 預設台階:為避免尷尬,主動找「失敗理由」

小結:謙虛是「真心承認不足,依然自信」,自我矮化則是「先自我貶低,才能安心互動」。


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4 大心理機制拆解

  1. 討好型人格
    • 核心需求:希望獲得他人讚賞與接納。
    • 行為策略:自我降格,降低對方威脅感,換取好感。
  2. 社交焦慮
    • 核心恐懼:害怕自己成為眾矢之的、被評價。
    • 安全機制:先貶低自己,比被否定更「可控」。
  3. 低自尊與童年經驗
    • 核心傷痕:成長過程中常被批評或忽視。
    • 內化後果:把「謙遜」誤以為是自我保護。
  4. 預期失敗策略(Self‑Handicapping)
    • 核心思維:「若失敗,可怪藉口,不是自己能力」
    • 結果:自我矮化讓失敗「有藉口」,保護績效外在化。

Tip:察覺自己是否常有「先自貶再互動」的慣性,正是辨識自我矮化的第一步。


自我矮化的隱藏副作用:短期安全,長期傷害

表面上,自我矮化看似謙虛、幽默,甚至讓人「比較容易親近」,但其實背後藏著許多副作用,尤其是當它成為一種習慣時——

  • 習慣性否定自己,會影響自我價值感
     一次自嘲是幽默,多次就會內化為「我真的沒那麼好」。
  • 別人會潛意識降低對你的評價與期待
     你說自己沒料,久而久之,別人也不會把你當一回事。
  • 削弱你在團體中的存在感與影響力
     總是把 spotlight 讓出去,會讓你在社交中慢慢邊緣化。
  • 容易吸引控制型或優越感強的人接近
     因為你比較「好掌控」、「不會搶風頭」,反而讓真正有界線感的人敬而遠之。
  • 長期會出現表現焦慮或「社交倦怠感」
     一直壓抑自己、擔心講錯話,會讓你越來越不想參與社交。

案例分享

小芸在新部門第一次匯報,開場說「我報告不好,大家別嫌我煩」,結果主管只聽她後半段,認為她不夠專業,最終沒給重要任務。


真謙虛 vs. 假自嘲:3 招快速分辨

要分辨一個人是在表達健康的謙虛,還是落入自我矮化的陷阱,可以從以下三個方向來看:

1. 動機與語氣

  • 真謙虛:心態是穩定的,語氣平和,帶有真誠與感謝。
     例如:「很幸運有這個機會,也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學習。」
  • 假自嘲:動機是逃避評價、先發制人,語氣常帶尷尬笑或自我否定。
     例如:「我只是亂做的啦,別太認真。」

2. 能不能承接正向關注?

  • 真謙虛:聽到稱讚會微笑感謝,即使不炫耀,也不抗拒。
     例如:「謝謝你,我也覺得這次有比上次順。」
  • 假自嘲:聽到稱讚會立刻否認、轉移話題、講笑話化解。
     例如:「你太誇張了啦,我剛剛明明超糗的!」

3. 行為背後是自信還是焦慮?

  • 真謙虛:有自知之明但不貶低自己,接受自己也接受不足。
     例如:談到失誤也能自在說出:「下次會改進。」
  • 假自嘲:行為的本質是焦慮,透過自嘲減少焦點落在自己身上。
     例如:話講一半就說「好啦我講太多了,我閉嘴哈哈哈。」

結論:當你聽到「我真笨」這種話,不妨觀察對方說完後的反應,或直接問一句:「你認為自己有沒有這麼差?」往往能點醒對方。


5 大實用對策:從「我不行」到「我也可以」

  1. 練習「肯定句」開場
    • 例:「謝謝大家,我很期待分享…」
    • 取代:「我怕講不好,請多包涵…」
  2. 情緒覺察+內在對話
    • 當想用「我不行」先行自貶時,停下 3 秒,問自己:「我這麼說,真正想保護誰?」
    • 培養自我慈悲(self‑compassion)練習。
  3. 設定小成功經驗
    • 提前準備「1 個你最自信的優勢」,在聚會中先分享成就,建立心理安全感。
  4. 運用正向反饋卡片
    • 事先寫下 3 張「你最值得被讚賞」的理由卡,隨身帶著,需要時拿出自我提醒。
  5. 後聚會回顧練習
    • 聚會結束後,記錄 2 件自己做得好的事,並對自己說:「下次可以更自在。」

Bonus:與值得信任的好友練習「角色扮演」,互相扮演面試官或陌生人,重複使用肯定句、正向提醒,可以快速提升面對群體的自信。


七、自我矮化終結者:開啟你的正向開場派對!

你是否也曾在聚會上搶先矮化自己,然後才敢「安心」和大家互動?下次當「自我矮化」的聲音要冒出來時,試試上面 5 大對策,給自己一次「正向開場」的機會!

如果你身邊也有朋友習慣自我矮化,歡迎在留言分享他們常說的「經典自嘲語錄」,一起討論如何給他/她最暖的鼓勵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靈新視界
18會員
73內容數
嗨!這裡是心靈新視界,讓我們了解生活心理學,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心靈新視界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溫柔話語下,藏著難以察覺的勒索 「我真的很失望。」 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充滿理性與克制,沒有大吼大叫,也沒有惡意中傷。 但如果你在聽到這樣的話之後,感到莫名內疚、焦慮,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麼,那麼,很可能你正遭遇一種隱性卻強大的心理操控——溫柔版情緒勒索。 這種以「失望」為包裝的情緒操控,比
Thumbnail
2025/04/28
溫柔話語下,藏著難以察覺的勒索 「我真的很失望。」 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充滿理性與克制,沒有大吼大叫,也沒有惡意中傷。 但如果你在聽到這樣的話之後,感到莫名內疚、焦慮,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麼,那麼,很可能你正遭遇一種隱性卻強大的心理操控——溫柔版情緒勒索。 這種以「失望」為包裝的情緒操控,比
Thumbnail
2025/04/25
在親密關係中,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一場爭執開始於簡單的事情,比如忘記買菜或是回訊息慢了點,卻莫名其妙地演變成一場情緒風暴?或者感覺到你們明明在討論同一件事,卻好像完全在不同的頻道上?這並非偶然,而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情緒傷痕被無意間觸動的結果。 當小事變大事:情緒觸發的神經科學 當我們感到心中某
Thumbnail
2025/04/25
在親密關係中,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一場爭執開始於簡單的事情,比如忘記買菜或是回訊息慢了點,卻莫名其妙地演變成一場情緒風暴?或者感覺到你們明明在討論同一件事,卻好像完全在不同的頻道上?這並非偶然,而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情緒傷痕被無意間觸動的結果。 當小事變大事:情緒觸發的神經科學 當我們感到心中某
Thumbnail
2025/04/18
每天曖昧訊息不斷,卻始終不約見面? 每天早安、午安、晚安,他總有話題、總是關心你的瑣事;你以為快要更進一步,卻始終沒收到約見面的邀請。這不是單純的曖昧,而是典型的「情感釣餌(Emotional Breadcrumbing)」——透過模糊操控,讓你不停追逐希望,卻永遠抓不住關係的實質進度。 你的心
Thumbnail
2025/04/18
每天曖昧訊息不斷,卻始終不約見面? 每天早安、午安、晚安,他總有話題、總是關心你的瑣事;你以為快要更進一步,卻始終沒收到約見面的邀請。這不是單純的曖昧,而是典型的「情感釣餌(Emotional Breadcrumbing)」——透過模糊操控,讓你不停追逐希望,卻永遠抓不住關係的實質進度。 你的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越是聰明的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就越缺乏自信;他們表現得越沒自信,就越不受到信任。而政治,是眾人之事。」
Thumbnail
「越是聰明的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就越缺乏自信;他們表現得越沒自信,就越不受到信任。而政治,是眾人之事。」
Thumbnail
在學著深入剖析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面貌時,我發現...許多人的脆弱都來自於〔自卑的心理〕。其中也許包含了自己、家人、親朋好友,或是身邊任何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當自卑心發作時,會造就人易怒的性格,也很容易惱羞成怒。當你對人釋出好意而對方合理拒絕時,你卻感覺對方刻意給你難堪而生氣或難過,其實是自己自
Thumbnail
在學著深入剖析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面貌時,我發現...許多人的脆弱都來自於〔自卑的心理〕。其中也許包含了自己、家人、親朋好友,或是身邊任何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當自卑心發作時,會造就人易怒的性格,也很容易惱羞成怒。當你對人釋出好意而對方合理拒絕時,你卻感覺對方刻意給你難堪而生氣或難過,其實是自己自
Thumbnail
那些有自信、樂觀、具備良好溝通能力和社交技巧的人比較容易被人所喜愛。如果你想成為這樣的人,就需要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找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以及以及尋求改善的方法,是成長的第一步。一個能夠清楚認識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發掘自己的潛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成長。
Thumbnail
那些有自信、樂觀、具備良好溝通能力和社交技巧的人比較容易被人所喜愛。如果你想成為這樣的人,就需要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找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以及以及尋求改善的方法,是成長的第一步。一個能夠清楚認識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發掘自己的潛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成長。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