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誘餌效果(Decoy Effect): 當你以為自己在比較,其實只是被設計「被引導」選擇

🪤 誘餌效果(Decoy Effect): 當你以為自己在比較,其實只是被設計「被引導」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什麼是誘餌效果?

誘餌效果(Decoy Effect),又叫「不對稱優勢效應」,是一種選擇偏誤,指的是:

當我們在選擇 A 或 B 之間猶豫不決時,若加入一個「看起來很差、但其實是設計過的 C 選項」,會讓我們更傾向選擇特定的選項

簡單來說就是:

「C 根本沒人要買,但它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你選 B。」


🧠 誘餌效果的心理機制

人類不擅長做絕對判斷,卻很擅長「比較」:

  • 給你 A 跟 B,很難抉擇
  • 加入 C(誘餌),突然 B 看起來超划算

因為大腦喜歡有明顯優勢的東西,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對比。


🎯 一個經典案例:爆米花三選一

情境如下,你在電影院看到這樣的選項👇

爆米花尺寸價格小杯$70中杯(誘餌)$110大杯$120

很多人原本只打算買小杯,但看到中杯後會發現:

「大杯才多 $10,超划算啊!」


👉 於是買了本來不打算買的「大杯」


中杯幾乎沒人買,但它的存在提升了大杯的吸引力


🔍 誘餌效果常出現在哪?

🛍️ 商業行銷

三個價位包裝,誘導你買中間價或高價方案。

🖥️ 軟體訂閱

「免費 / 基本 / 專業」三個選項,基本功能尷尬,只為襯托「專業」值得買。

🍽️ 餐廳菜單

推出一個昂貴但不怎麼誘人的選項,讓你更願意買實際想推銷的品項。


❗ 為什麼你會被騙?

因為人類天生怕虧、愛佔便宜。

當某選項在價格上小輸,但在價值上大勝,大腦會快速判定它為「最佳選擇」。

但事實是:你可能根本沒打算買那麼貴的版本,是誘餌讓你改變了原本的偏好。


✅ 如何破解誘餌效果?

  1. 先釐清自己的需求與預算
     👉 回歸初衷,想清楚自己「原本想買什麼」
  2. 暫停比較,單獨評估選項價值
     👉 把誘餌移除,問自己還會不會選那個選項?
  3. 設立事前選擇標準
     👉 決定前先訂「判斷標準」,避免當場被價格操控

📌 結語:有些選項不是讓你選的,是讓你「以為你在做選擇」

誘餌效果提醒我們——


商業世界常透過「比較設計」來控制我們的選擇方向。 越是看起來聰明的決策,有時反而是被套路最深的那一種。


🧠 做選擇之前,記得問自己:


「這真的是我想要的,還是我只是被誘餌推著走?」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追蹤shawn心理 及加入 shawn心理沙龍


avatar-img
Shawn心理
2會員
5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hawn心理 的其他內容
💡 什麼是「移情隔閡」? 移情隔閡(Empathy Gap)是一種心理偏誤,指的是—— 我們難以從另一種情緒或心理狀態,準確預測、理解自己或他人的行為。 這代表兩種情況: 🧊 冷靜狀態下的你,很難想像自己在憤怒、焦慮、衝動時會怎麼做。 🔥 激動狀態中的你,也很難用理智思考事情、替未來
💡 什麼是「過程時間忽視」? 「過程時間忽視」是指: 當我們評估一件事情的價值、效率或吸引力時,常常忽略完成它所需要的時間與努力,只看最終的結果。 簡單來說就是—— 「我們常常只看到山頂有多美,卻沒考慮爬上去有多累。」 🧠 心理學背景 這個偏誤是「時間折扣」與「決策近視」的
💡 什麼是「假性同意」? 假性同意(Pseudo-consent / Token consent) 是指一個人表面上表示「同意」,但這份同意並非出自自由意志或真誠願望,而是因為: 感到被逼迫 不敢拒絕 想避免衝突 順從社會期待或權力壓力 簡單來說,就是:不是「願意做」,而是「不敢
💡 什麼是「移情隔閡」? 移情隔閡(Empathy Gap)是一種心理偏誤,指的是—— 我們難以從另一種情緒或心理狀態,準確預測、理解自己或他人的行為。 這代表兩種情況: 🧊 冷靜狀態下的你,很難想像自己在憤怒、焦慮、衝動時會怎麼做。 🔥 激動狀態中的你,也很難用理智思考事情、替未來
💡 什麼是「過程時間忽視」? 「過程時間忽視」是指: 當我們評估一件事情的價值、效率或吸引力時,常常忽略完成它所需要的時間與努力,只看最終的結果。 簡單來說就是—— 「我們常常只看到山頂有多美,卻沒考慮爬上去有多累。」 🧠 心理學背景 這個偏誤是「時間折扣」與「決策近視」的
💡 什麼是「假性同意」? 假性同意(Pseudo-consent / Token consent) 是指一個人表面上表示「同意」,但這份同意並非出自自由意志或真誠願望,而是因為: 感到被逼迫 不敢拒絕 想避免衝突 順從社會期待或權力壓力 簡單來說,就是:不是「願意做」,而是「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