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52天收納實驗,這週持續執行每天6分鐘的收納習慣,週末出遊時則轉為「數位大掃除」取代實體整理。昨天因為臨時有事,差點忘記早上的6分鐘,直到下班才補做。這件事讓我再次體認:固定時間與地點,真的對養成習慣很重要。
因為時間不夠,我選擇「就地取材」,整理了二樓樓梯口的雜物、清理廁所。結果意外發現,跟「整理衣服」相比,這種大型可見的雜物清理更有成就感。視覺效果的落差很明顯,讓我有種成就感的滿足。
最近,我也開始從每天的短省思裡,看見三個推動我繼續行動的重要力量:🔹 一、自我承諾,比什麼都關鍵 在某天的短紀錄裡我寫到:「今天好累,不然就不要做了」的念頭,但下一秒我對自己說:「不是不能做,是要不要做而已」。就這樣,咬牙完成6分鐘。另一日,我寫下:「半年都沒處理的事情,在一個念頭、一個倒數下就完成了。」 我想成為那樣的人——願意行動、持續行動的人。所以,我不是『要不要做』,而是『就是得做』。
🔹 二、54321倒數,行動啟動器 第二是倒數計時器54321,讓我在過程中,當面臨煩躁或是瓶頸時,那個困難的高牆減弱許多,做挑戰的事要跨越那心裡的坎,我自己主觀覺得關鍵點是「做了再說」,逐漸過程中的難度高牆就削弱了,甚至因為跨越而感到愉悅和成就感。
🔹 三、每天一點小反思,讓我走得更遠 在另一天的紀錄中我寫到:「短短6分鐘,廁所變乾淨,雜物少了一半」,這種報酬感讓我驚訝。原來微小行動也能產生這麼高的回饋。也因為每天留下幾句話,這些日常的對話變成明天行動的燃料,支撐我不斷往前。 這不只是收納整理,而是一種行動力的肌肉養成實驗。
每天6分鐘,我不是在整理收納而已,而是在對自己說: 「我在練習成為那個,說到做到、有韌性、對生活有掌握感的人。」如果你也在努力養成一個新習慣,不妨從5分鐘開始,搭配一句承諾、一次倒數、一段小反思。
最近我也設計了一套簡單好上手的 Notion 原子習慣版模,分為四個核心模組: 1.習慣啟動八問 2. 微小行動 × 環境設計 3. 每日行動打卡牆 4. 每週反思總結區。

如果你也在找一套能開始行動的小系統,歡迎留言給我,我會把這個免費簡單版 Notion 板模寄到你信箱,期待透過微小的習慣累積無痛走向更靠近理想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