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務正業行不行?可以啊,但你最好有一點什麼。

不務正業行不行?可以啊,但你最好有一點什麼。

墨不出聲-avatar-img
發佈於科技來自於人性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學念中文系,畢業跑去當UI設計師;讀法律的,最後開咖啡廳;獸醫系畢業變YouTuber講感情——這些年我們早已見怪不怪。所謂「不務正業」,說穿了就是——「我人生走了一條不是學校安排的路。」

那這樣行不行?


當然行,超行。 只要你有——


✅ AI

AI會寫文案、剪影片、生成程式、還能幫你規劃三餐減肥菜單。你只要有ChatGPT、Midjourney、Copilot,基本上可以同時當畫家、工程師、創作者、斜槓KOL,還能假裝自己會畫畫。只不過……人人都有AI,還是得會問對問題,不然AI只能幫你生成「我是一條快樂的小魚」。

✅ 貴人

一句話比你努力三年還有效。有些人剛轉行就遇到願意帶他一把的主管、老師、學長姐,那不只是天時地利人和,那是神明派人來接引他出苦海。有貴人,就像拿到VIP通關卡。可惜這東西跟緣分一樣,不是求來的,是撞來的。

✅ 富爸爸(或富阿姨)

不務正業最美的版本是:「我決定辭職追夢。」然後轉身住進市中心三房兩廳。夢想可以很窮,但夢想的空間要大,最好還含管理費。這種版本的離職,叫做轉型;我們的離職,叫做——呃,待業。

✅ 不努力的特權

這種人你應該也見過:


沒在熬夜、沒在焦慮、不用接案養貓,早上起來就有錢賺。你問他秘訣,他微笑說:「心態很重要。」 你笑笑,內心吶喊:「不是心態,是你爸的房產稅交得很穩。」


✅ 有乾爹(乾媽也行)

欸,這條不鼓勵,但不得不說——有些人就是有靠山。有人幫出頭、有人幫買單,當然敢說「我選擇自己熱愛的生活」,因為他根本沒在擔心生存。


那如果以上條件你通通沒有呢?


嗯……那你可能就得——


✨ 多努力一點


✨ 多勇敢一點 ✨ 多接受一點孤獨、失敗、以及「你到底在幹嘛」的眼神


但這不代表你不能不務正業。只是你要更有意識地走彎路,走得踏實,跌得有聲,然後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根本不是「不務正業」,而是「把生活活成自己的主業」。

所以,不務正業行不行?當然行。


只是——要嘛你有AI,要嘛你有阿姨。 如果都沒有,那你就只能有——堅持和運氣,還有一點點不要臉的勇氣。






(這篇文章是請AI排版的,本來像個串燒....整理後...還幫我弄成勾勾ㄟ,也太漂亮了吧! 圖片也是AI幫忙生成的,超讚)


內容總結
不務正業,到底行不行?
0
/5
avatar-img
平凡的普通人
5會員
41內容數
一個平凡人,偶爾獨自寫寫字或和AI 一起創作,只想把一些想法傳遞給這個世界。 如果這些文字能讓某個人因此而變得更好,那就已經足夠了。 沒有華麗的煙火,靈感來自生活、追劇,或是閱讀中的些許共鳴。 這裡,不要花錢訂閱。 我只是想和你分享文字。 願你一切順心、平安、如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平凡的普通人 的其他內容
每天滑社群,就像走進一間心靈雜貨店。裡頭琳瑯滿目的語錄琳瑯滿目:有些是溫馨小語、有些是假掰文青、有些則像剛從業務早會出來——熱血到你懷疑自己是人生的絆腳石。 「沒有做不到,只有不想要。」 「別問世界給了你什麼,問你付出了多少。」 「現在不吃苦,以後就吃土。」
0/5心靈雞湯:正能量 or 幹話?
人啊,總是習慣往前追。追求更多的錢,更多的成就,更多的權力與掌聲。我們用盡一生去證明自己值得被肯定,值得被愛,值得擁有一切「更多」。但在這個不斷「想要」的路上,我們也常常不小心弄丟了那些,其實早已擁有、卻沒有好好珍惜的東西。
有些人,你以為可以在生命中慢慢走近,卻終究只是擦肩而過。那一刻的眼神交會,像是冥冥中註定的瞬間,卻不知為何,總是帶著一絲錯過的遺憾。或許你曾在心裡告訴自己:「下次再說」、「等我忙完這件事」、「等我準備好了」,但當你再次回頭,卻發現,那個人,那個事,已經永遠不在你的生命裡。
每天滑社群,就像走進一間心靈雜貨店。裡頭琳瑯滿目的語錄琳瑯滿目:有些是溫馨小語、有些是假掰文青、有些則像剛從業務早會出來——熱血到你懷疑自己是人生的絆腳石。 「沒有做不到,只有不想要。」 「別問世界給了你什麼,問你付出了多少。」 「現在不吃苦,以後就吃土。」
0/5心靈雞湯:正能量 or 幹話?
人啊,總是習慣往前追。追求更多的錢,更多的成就,更多的權力與掌聲。我們用盡一生去證明自己值得被肯定,值得被愛,值得擁有一切「更多」。但在這個不斷「想要」的路上,我們也常常不小心弄丟了那些,其實早已擁有、卻沒有好好珍惜的東西。
有些人,你以為可以在生命中慢慢走近,卻終究只是擦肩而過。那一刻的眼神交會,像是冥冥中註定的瞬間,卻不知為何,總是帶著一絲錯過的遺憾。或許你曾在心裡告訴自己:「下次再說」、「等我忙完這件事」、「等我準備好了」,但當你再次回頭,卻發現,那個人,那個事,已經永遠不在你的生命裡。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表達對已逝父親深沉的愛與感謝,以及未能及時表達的遺憾。
表達對已逝父親深沉的愛與感謝,以及未能及時表達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