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記得在納帝思商學院某堂中階主管課程裡,老師說過一句話:
「主管是部門的天花板。」
這句話我當時聽進去了,但真正體會,是在今年的職場旅程中,逐漸印證了它的真實與重量。
不是因為規定,而是因為「這個人值得我多做一點」我發現一個現象:再完美的制度、KPI、獎勵制度,若主管這個人不對,團隊的凝聚力與執行力還是有限。
但相反地,當主管「人對了」,就算事情很累、壓力很大,我們心裡會默默想著:
「幫她一把,好像很不賴,雖然很累,但沒關係啦!」
我遇過幾位這樣的主管與老師,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通點——值得讓人願意追隨。
四個讓我願意多付出的人
- 肖肖,是啟蒙我的前輩。
她教學會修圖、文案、細節處理,耐心地指導,也從不吝嗇鼓勵。即使我在低潮時也不放棄我。那份支持與信任,是我第一份對主管「願意」的體驗。
更神奇的是。她比我小,卻讓人打從心底信服她,年齡不是領導力的主因,個人魅力和能力才是。
- 老師,是我開始認識自己的導師。
他讓我看見眼界,也教我反思自己。每一次被交付的任務,不只是工作,更是一種信任與理解。我也因此,甘願投入更多、思考更深,去回應那份被看見的價值。
- 我現在的主管,真誠又值得信賴。
他用真實與行動說話,讓我做事時也想更用心,幫他把事情做好,因為她的在乎,會讓你也想在乎。
- 即將轉入的部門新主管,他的熱誠讓人感動。
他不只是熱情,而是有理念、有行動,而且言行一致。他的感染力讓我想跟著做更多,不是因為交辦,而是因為相信。
領導魅力,是可以學的
這些人,讓我一次又一次地想:「如果有一天我也當主管,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
而這些經驗,也讓我明白——領導力不是天生,而是後天可以修煉出來的。
在納帝思商學院的學習裡,我重新認識了領導的三個層次:
1. 專業能力(Skill):你懂多少制度與工具。你可不可以協助team member 解決他們的困難,或是給予協助。
2. 態度與價值觀(Mindset):你怎麼看人、帶人。
2024年的經理人課程中,老師每一次都強調了「個人修煉」的重要性。只有從自己開始,才可能影響他人。
3. 影響力(Influence):你是否讓人想主動跟上你,而不只是服從你。不是因為職位,地位、權力,而是因為「你」。
這些看起來很抽象,但其實都在生活與工作的每一次互動中,一點一滴累積。
為什麼要不斷學習?因為「你就是那道天花板」
我現在還在學,還在修煉,因為我知道如果有一天我要帶人,我就是那道天花板。
如果我不夠高,有制度也帶不動人;
如果我不夠真誠,再多資源也只是命令;
如果我不懂看見別人的潛力,我怎麼可能啟動團隊的力量?
你願意成為那個讓人願意「多做一點」的人嗎?
我很感謝一路上遇見的那些人,他們不只是領導者,更是我學習如何「成為那樣的人」的鏡子。
我也想把這樣的力量傳下去。
所以我還在學、還在想、還在努力——
因為我相信,每一個主管都有機會,成為讓人願意跟隨、願意超越本分的那個人。
「主管是部門的天花板,而你的成長,就是團隊未來的高度。」
老闆也是、創業者也是。成為吸引人才的那個人。
你呢?你的身邊也有這樣的主管或是老闆,或是創業夥伴,讓你想跟著他嗎?
我是Tera,職場是個需要長時間待著的地方,如果它很無聊,我們的人生也會很無聊,何不轉換心態和能力,讓這個「只是賺錢」的地方,有更多的意義和可能性。讓我們一起用「創業者思維」經營現在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