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職滿一週年,正逢休假去了一場面試。說是面試,其實是因為我要上的課程因人數開不了,於是我就去找了相關的兼職。因為是技術職,所以未來也許會撥上個2天在練習上。
在這間公司待了一年,不知道該算長還是算短,但服務業待了一年,應該也不完全是菜G了,這一年來是我最密集在做腳底按摩的一年,久站這件事情,起初先是讓我吃筋肉鬆弛劑、綁繃帶、擦藥膏、貼痠痛藥布、貼ok蹦,再來是連買了6雙同款鞋,後來開始進入每月全身按摩,最後則是看不短的皮膚科人生。醫生說是這款鞋子的鞋型不適合我,久站加上摩擦,開啟了濕疹就醫外加五指襪人生。而久站容易腳部抽筋,因此需要每個月去做腳底按摩..鞋子、襪子、醫療的錢不算。光是每月全身按摩就有成本價。
真心覺得服務業是不歸路。真的有賺到錢嗎?還是賺到的都是體驗?最近跟媽媽起衝突這件事情,讓我想起「內在小孩」這個說詞。
她就是年老的你,而你就是年輕的她。
回想起家人之間生的孩子,第一次帶孩子去玩具店的時候,彷彿療育了自己的「內在小孩」。照顧孩子這件事情,就像回到很多童年時期自己「渴望」被如何對待這件事情。然而,當我們長大之後,父母年老之後,父母越來越像個孩子,突然又覺得當年他們透過照顧我們而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如今,變成我們照顧父母,就像是照顧當年的那面鏡子。我是如何受共振、受影響,成為現在的自己。
做不完就是做不完。做不完才會讓上位者意識到工作量跟人力存在著問題。
人員大量的流失,導致我們目前在排班上也處在一個尖峰的一個狀態,只能說一個都不能少。然而,會擺爛的人還是會擺爛,過度負責的人還是過度負責。只能在其中平衡一點,讓每個人正視自己可以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既然盡力還是做不完,那就做不完吧。
Q.你能接受一個月加班幾天?一次加班多久呢?加班多久會讓你產生離職的想法呢?
界線
突然意識到工作是很清楚看見彼此的界線的一種方式。之前我就有發現辦公室的界線跟服務業的界線是不同的,因為辦公室的權責以及位置的權責相對明確,然而服務業往往存在著多人從事相同工作以維持一間店,因此每個人的界線容易牴觸到。而有的人的界限明確,有的人界線模糊,有的人很有原則,有的人毫無原則。
過度有界限的人,容易覺得別人侵門踏戶。沒有界線的人,往往怎麼踩到別人都不知道。
Q.你是在乎原則的人嗎?職場上有沒有什麼所謂的你在乎的原則?
所謂的公平
職場上發現有的人會特別重視公平。誰的工作量多誰的工作量少,誰領的錢多誰領的錢少?但後來才發現,每個人在意的公平面向不同。我比較容易留意垂直的公平性,而同事容易留意水平的公平性。例如:我比較容易去觀察上位者所負擔的責任,付出的心力跟勞力,而同事容易留意到與他同樣職位的人所付出的心力跟勞力。
Q.你比較在乎同事之間的公平性,還是主管與你之間的公平性?
摸魚跟偷懶不同
那天我跟媽媽抱怨的時候,我媽問我對方是「摸魚還是偷懶」,這個說法我倒是滿意外的,我問我媽說,一個是完全沒做,一個是做了隨便做、敷衍了事。是這個意思嗎?
我媽說對。
Q.你接受對方完全沒做,還是做了都不到標準可能要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