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別再跳脫舒適圈》這本探討個人成長與自我接納的心理學著作時,特別是 Part II 第二個步驟「擬定你前往的地方」,我感受到一個深刻的啟示:真正的成長,不是靠衝刺、不是靠燃燒自己,而是靠穩穩地走,靠小步快跑,一步步踏出自然延伸的路。
這段旅程中,我逐漸卸下對遠方終點的焦慮,開始專注於眼前:只要走好下一步就好。只要對自己忠實,便已堅定地走在最適合自己的道路上。
🧭 專注於下一步,不求一次到位
過去,我常以為必須先規劃好所有路線,才能安心出發。然而,這一章提醒我,只要明確下一步是什麼,就足夠了。我學到的智慧是:用最低的成本開始行動,允許自己在過程中試錯,讓結果說話,再逐步調整。 最近在準備一個社團聚會時,我不再花費數週時間完善計畫,而是先發出小型測試邀請,根據反饋再擴大規模。這種輕盈的行動方式,不僅降低了心理壓力,還意外提高了效率。
🌼 守護屬於自己的小小願景
當作者談到「舒適圈願景板」時,我心中浮現的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目標,而是靜靜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小家庭。這個願景,雖然我選擇不與他人分享,但它對我而言,已經足夠溫暖、足夠支持。

我的願景板
我明白了,願景的價值不在於外界認可,而在於它能溫柔地指引自己前行。
🗣️ 換個說法,給自己更多支持
語言的力量遠超想像。我從前常陷入「進展太慢」的焦慮,如今,我學著這樣告訴自己:
「只要方向正確,做的事情有價值,結果晚一點到來也無妨。」
這種自我對話,讓我培養出更深的耐心,更能安住當下,穩步前行。換個說法,就是重塑與自己的關係,為長遠成長累積內在力量。
🛡️ 帶著恐懼回到舒適圈裡
在社區清潔這份工作,我時常面對住戶對公共設施維護的高標準要求和批評。有位住戶曾連續三天抱怨電梯清潔問題,讓我感到挫折。但回到書中的智慧,我告訴自己:恐懼和不適本身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我選擇以初心和專業來面對每一個挑戰。
即使再來一次,我仍然會選擇做個「真誠專業的服務者」——既然領取薪水,就踏實地把每項工作做好。這份職業操守,源於對自己的承諾與尊重。
🌿 穩健前行,自然綻放
這階段的閱讀,讓我確信一件事:
成長,不是用力衝刺得來的;成長,是每天溫柔地、持續地,對自己說「我們可以慢慢走,但一定會到達」。
未來一個月,我計劃將這些理念具體實踐:
- 每週設定一個小目標,專注執行而不過度規劃
- 每晚記錄三個符合自我願景的小進步
- 覺察並改變自我批評的語言模式
- 在工作中,正視挑戰但不被情緒淹沒
無論外界如何變化,只要堅持這些原則,我都能穩健地,朝著心中渴望的生活前進,在自然而然中實現真正的成長。

小步快跑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