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東西,我要怎麼教小孩?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孩子偷東西,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發現孩子的書包裡,多了一個不屬於他的、嶄新的文具;或者家裡存錢筒的錢少了,孩子卻買了你沒給錢買的零食;甚至,你接到店家或朋友的電話,告知你的孩子拿走了未結帳或不屬於他的物品⋯⋯

當你詢問孩子時,他可能眼神閃爍、支支吾吾、堅決否認,或者在家長的追問下才坦承,甚至可能毫無所謂、不覺得自己有錯。

發現孩子順手牽羊、偷東西的行為,是否讓你感到既震驚、失望,又擔心他的品格發展,不知所措?

孩子出現偷拿東西的行為,無論金額大小、物品貴重與否,都觸及了「誠信」與「尊重他人財產」的道德底線,是父母需要嚴肅面對、妥善處理的重要課題。

若輕忽或處理不當,不僅可能讓孩子養成惡習,更可能影響他未來的人格發展與社會適應。

「我不敢相信我的孩子會偷拿別人的東西,是不是學壞了?」

「我該怎麼教他?打一頓怕他記恨,不處理又怕他下次再犯!」

面對孩子偷拿東西的行為,我們該如何應對,才能既讓他明白錯誤的嚴重性、學會負責,又能深入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並引導他走回誠實、尊重的正途呢?


▌孩子「為了什麼」會偷拿不屬於他的東西?

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我們可以先試著理解孩子偷拿東西行為背後的「目的」(為了什麼),而不只是急著給他貼上「小偷」的標籤或施予懲罰。

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才能更有效地對症下藥,引導他做出真正的改變。

⚠️ 衝動控制能力不足:「想要」就直接「拿了」

特別是年紀較小的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時,可能因為慾望強烈、加上衝動控制和延遲滿足的能力尚未發展成熟,就直接出手拿了,當下並沒有多想後果或所有權的問題。

⚠️ 物權觀念模糊:分不清「我的」和「你的」

孩子對於「所有權」、「借用」、「購買」等概念可能還不夠清晰,尤其是在公共場所或手足之間,對於物品歸屬的界線比較模糊,誤以為「喜歡就可以拿」。

⚠️ 渴望擁有卻「不敢說」或「得不到」

孩子可能非常渴望某個物品(因為同儕有、廣告吸引、或真心喜歡),但覺得父母不會買給他、自己沒有錢買,或者不敢開口要求,最後選擇用「偷偷拿」的方式來滿足慾望。

⚠️ 尋求關注或測試界線

孩子可能潛意識地想透過這個「大麻煩」來引起父母極大的關注(即使是負面的),或者想試探父母的底線,看看自己能不能「瞞天過海」。

⚠️ 內在匱乏感作祟(安全感、價值感不足)

有時候,偷拿「物品」可能是在填補內心的「匱乏感」。

孩子可能感覺缺乏關愛、安全感或自我價值感,而試圖透過擁有物質來獲得短暫的滿足或掌控感。


▌綠豆爸這樣教小孩

✅ 冷靜面對,私下處理:釐清事實,表達立場

發現孩子偷拿東西時,務必先保持冷靜,避免在公開場合或盛怒下處理。

找一個私密的空間,溫和但嚴肅地和孩子核對事實,例如:「媽媽發現你的書包裡有這個玩具,可以告訴我它是怎麼來的嗎?」。

確認情況後,要非常清晰且堅定地表達你的立場:「拿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是偷竊,這是不對的行為,爸爸媽媽非常不贊成。」

✅ 核心步驟:「物歸原主」並「學習道歉」

這是處理偷竊行為最關鍵的一步,重點在於「負責」與「修復」。

無論物品貴重與否,都要引導(必要時陪伴)孩子將物品歸還給失主(店家、同學、家人),並為自己的錯誤行為真誠道歉(需要練習與引導,而非強迫)。

如果物品已損壞或無法歸還,需要和孩子一起討論如何賠償(例如:用零用錢、做家事賺取)。

這個過程的目的不是羞辱,而是讓他學習承擔後果、彌補錯誤。

✅ 理解行為背後「未滿足的需求」

在處理完當下的歸還與道歉後,嘗試去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

是因為太想要而不敢說?還是同學都有讓他壓力很大?或是衝動控制不住?

理解需求並非替他找藉口,而是為了能從根源提供協助,例如:教導如何表達需求、建立儲蓄計畫、處理同儕壓力、練習衝動控制。

✅ 建立「物權觀念」與「延遲滿足」能力

平時就要加強「所有權」的觀念教育:別人的東西不能亂拿,需要先徵求同意;自己的東西也要保管好。

同時,練習「延遲滿足」,例如:想要的東西可以先列願望清單、存錢購買、或者等待特殊節日。

✅ 重建信任:強調誠實,並給予改過的機會

偷拿東西的行為會破壞信任,在處理過程中,要不斷強調「誠實」的重要性。

告訴孩子,雖然他犯了錯,但你更在意他是否願意誠實面對。

當他展現負責、改過的行為時,要給予肯定,逐步重建親子間的信任,避免一直翻舊帳或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


▌物歸原主,心歸正途,引導孩子走回誠信之路

孩子出現偷東西的行為,對父母來說是一個警訊,提醒我們需要關注孩子在物權觀念、衝動控制、需求表達或內在價值感等方面可能遇到的狀況。

處理的重點,在於溫和且堅定的態度、清晰的道德界線、承擔後果的負責機制,以及最重要的——事後深入理解與引導。

用愛與原則陪伴孩子面對錯誤,將物品歸還原主,更重要的是,引導他的心回到誠實、尊重、負責的正途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豆爸的幸福家
61會員
88內容數
趙介亭(綠豆爸)育有2子綠豆和粉圓,2006年擔任全職奶爸;2010年學習阿德勒心理學;2012年成立可能親子團;2014年成立可能非學校;2020年成立可能幸福學院,帶領夥伴學習與實踐阿德勒幸福學!
綠豆爸的幸福家的其他內容
2025/05/09
▌孩子寫功課粗心大意、錯誤百出,我要怎麼教小孩? 數學計算「+」看成「-」、單位漏寫、應用題抄錯數字;國語生字少一劃、多一點、部首寫錯、句子漏字;英文大小寫不分、拼字錯誤、時態忘記加s⋯⋯ 你看著孩子那份由學校老師指派、不得不完成的作業,充滿了因為「粗心」而導致的錯誤。 提醒他檢查,他可能
Thumbnail
2025/05/09
▌孩子寫功課粗心大意、錯誤百出,我要怎麼教小孩? 數學計算「+」看成「-」、單位漏寫、應用題抄錯數字;國語生字少一劃、多一點、部首寫錯、句子漏字;英文大小寫不分、拼字錯誤、時態忘記加s⋯⋯ 你看著孩子那份由學校老師指派、不得不完成的作業,充滿了因為「粗心」而導致的錯誤。 提醒他檢查,他可能
Thumbnail
2025/05/08
▌孩子邊吃邊玩,一頓飯吃一小時還吃不完,我要怎麼教小孩? 香噴噴的飯菜上桌了,孩子卻東張西望、玩弄餐具、含著飯不吞,或是吃一小口就跑去玩玩具、看電視,需要你三催四請、威脅利誘,才肯再吃那麼一點點。 一頓飯從熱騰騰吃到冷冰冰,耗費了半小時、一小時甚至更久,不僅飯菜不好吃了,也磨光了你的耐心,讓
Thumbnail
2025/05/08
▌孩子邊吃邊玩,一頓飯吃一小時還吃不完,我要怎麼教小孩? 香噴噴的飯菜上桌了,孩子卻東張西望、玩弄餐具、含著飯不吞,或是吃一小口就跑去玩玩具、看電視,需要你三催四請、威脅利誘,才肯再吃那麼一點點。 一頓飯從熱騰騰吃到冷冰冰,耗費了半小時、一小時甚至更久,不僅飯菜不好吃了,也磨光了你的耐心,讓
Thumbnail
2025/05/07
▌孩子愛頂嘴、態度惡劣,我要怎麼教小孩? 「快去把功課寫完!」 「你很煩耶!知道了啦!」(孩子翻白眼) 「跟你說過多少次,玩具要自己收!」 「為什麼都是我?哥哥/妹妹怎麼不用收?」(孩子語氣不耐) 「現在不能看電視,先去洗澡。」 「我不要!憑什麼管我!」(孩子提高音量) 你只是提出
Thumbnail
2025/05/07
▌孩子愛頂嘴、態度惡劣,我要怎麼教小孩? 「快去把功課寫完!」 「你很煩耶!知道了啦!」(孩子翻白眼) 「跟你說過多少次,玩具要自己收!」 「為什麼都是我?哥哥/妹妹怎麼不用收?」(孩子語氣不耐) 「現在不能看電視,先去洗澡。」 「我不要!憑什麼管我!」(孩子提高音量) 你只是提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孩子這幾天回來分享給我他的作品. 當下看到時. 說實在得,我挺震驚得. 由畫看出孩子心思細膩到這樣的地步. 不由得需要好好跟孩子談談了. 詢問他最近的心事. 後來講蠻多的吧 他說其實很多事他看得出來, 只是不想要講,不想要讓我擔心. 大人在做什麼其實小孩子都知道, 看得出
Thumbnail
孩子這幾天回來分享給我他的作品. 當下看到時. 說實在得,我挺震驚得. 由畫看出孩子心思細膩到這樣的地步. 不由得需要好好跟孩子談談了. 詢問他最近的心事. 後來講蠻多的吧 他說其實很多事他看得出來, 只是不想要講,不想要讓我擔心. 大人在做什麼其實小孩子都知道, 看得出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可能是我對孩子太過嚴格了。 傍晚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如常接小孩、煮飯、陪讀。突然班上一位家長問我可不可以幫忙拍國語某一課的學習單,因為她不知道他小孩放去哪裡了?我才剛開口問小孩所有學習單放哪裡,他就開始嚎啕大哭,而且是那種釋放的大哭。 他說他不敢告訴我,他也少了一課,昨天老師突然要檢查,他怎麼找
Thumbnail
可能是我對孩子太過嚴格了。 傍晚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如常接小孩、煮飯、陪讀。突然班上一位家長問我可不可以幫忙拍國語某一課的學習單,因為她不知道他小孩放去哪裡了?我才剛開口問小孩所有學習單放哪裡,他就開始嚎啕大哭,而且是那種釋放的大哭。 他說他不敢告訴我,他也少了一課,昨天老師突然要檢查,他怎麼找
Thumbnail
文章主題著重在父母如何應對孩子弄丟錢包,展現了父母的溫暖體貼和理智教導。對讀者來說,可以學習到如何在教育孩子時,保持冷靜和同理。最重要的是不指責,讓孩子自我負責。
Thumbnail
文章主題著重在父母如何應對孩子弄丟錢包,展現了父母的溫暖體貼和理智教導。對讀者來說,可以學習到如何在教育孩子時,保持冷靜和同理。最重要的是不指責,讓孩子自我負責。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這個月錢怎麼剩那麼少? 我們會打開消費紀錄,或是記帳app, 看看自己到底都亂買什麼東西。 錢,我們會核對。 但是小孩說的話,你會核對嗎?
Thumbnail
這個月錢怎麼剩那麼少? 我們會打開消費紀錄,或是記帳app, 看看自己到底都亂買什麼東西。 錢,我們會核對。 但是小孩說的話,你會核對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