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頂嘴、態度惡劣,我要怎麼教小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孩子愛頂嘴、態度惡劣,我要怎麼教小孩?

「快去把功課寫完!」

「你很煩耶!知道了啦!」(孩子翻白眼)

「跟你說過多少次,玩具要自己收!」

「為什麼都是我?哥哥/妹妹怎麼不用收?」(孩子語氣不耐)

「現在不能看電視,先去洗澡。」

「我不要!憑什麼管我!」(孩子提高音量)

你只是提出一個合理的要求或提醒,孩子卻用充滿不耐、挑釁、甚至敵意的語氣回應你,句句帶刺、處處反駁。

那斜眼、撇嘴、翻白眼的姿態,或是雙手抱胸、一副「你能拿我怎樣」的態度,更是常常瞬間點燃你的怒火。

這樣充滿火藥味的親子對話,是否也讓你感到既生氣又無力?

孩子愛頂嘴、態度不佳,不僅讓親子溝通充滿障礙、關係緊張,也讓家長感到不被尊重、心力交瘁。

長期下來,更可能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與處理權威的方式。

「他現在越大越難教,我講一句,他頂十句!」

「那種不在乎、不尊重的態度,看了就讓人火大!」

面對孩子言語上的衝撞與不佳的態度,我們該如何應對,才能既維護該有的尊重與界線,又能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並引導他學習用更恰當的方式來溝通與表達呢?


▌孩子「為了什麼」要頂嘴、態度差?

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我們可以先試著理解孩子頂嘴、態度不佳行為背後的「目的」(為了什麼),而不只是被他表面的不尊重所激怒。

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目的,才能更有效地回應,化解衝突,並引導他學習尊重的真諦。

⚠️ 追求權力,想證明「我跟你一樣大」

這是頂嘴行為中非常常見的目的。

孩子透過反駁、挑戰、不服從的語言和態度,試圖在親子關係中爭奪主導權,證明自己有能力、有想法,想獲得與大人平等的地位(即使方法不恰當)。

⚠️ 爭取自主,用「反駁」劃出獨立空間

隨著孩子長大,特別是青春期前後,他們渴望更多的自主權與獨立思考空間。

頂嘴或態度不佳,有時是他們笨拙地想要劃清界線、表達「我有自己的想法」、「你不能完全控制我」的方式。

⚠️ 表達不滿,但用了「帶刺」的方式

孩子可能對於你的要求、規定或他所處的狀況感到不滿、生氣或挫折,但他還不知道如何用成熟、清晰、且尊重的方式表達出來,只好用頂嘴、抱怨、或不好的態度來宣洩情緒。

⚠️ 模仿學習到的「沒大沒小」互動模式

孩子可能在家裡、學校、或從媒體上觀察到,人們就是用諷刺、反駁、不耐煩的語氣在互相溝通,因而模仿了這種「沒大沒小」、缺乏尊重的互動模式。

⚠️ 渴望被「聽見」,感覺被忽略的反彈

如果孩子感覺自己的想法、感受常常不被父母傾聽、理解或重視,他可能會選擇用更激烈、更具挑戰性的言語(頂嘴)來「強迫」你聽見他的聲音,即使那是以衝突的方式呈現。


▌綠豆爸這樣教小孩

✅ 深呼吸,不上鉤:不捲入「比大聲」的權力鬥爭

這是處理頂嘴的第一道防線。

當孩子用不佳的態度或言語衝撞你時,先深呼吸,穩住自己的情緒。

不要立刻被激怒,跟著他提高音量或陷入互相指責的口水戰。

你的冷靜,能阻斷權力鬥爭的惡性循環。

✅ 區分「內容」與「態度」:同理感受,點出不當表達

試著區分孩子話語中的「內容」(他想表達的意見或感受)與「態度」(他說話的方式)。

如果可能,先同理他的部分感受或立場:「我知道你可能覺得…」、「聽起來你不太同意…」,然後明確、平靜地指出他的「態度」是不恰當、不被接受的:「但你用這種語氣/態度說話,讓我覺得很不舒服/不受尊重。」

✅ 建立「互相尊重」的溝通底線

和孩子平時就要溝通並建立家庭的溝通規則: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意見,但我們需要「互相尊重」地表達。

這包括:不使用難聽的字眼、不翻白眼、不打斷別人、好好聽對方說話等。

明確告知不尊重行為的後果,例如:需要暫停對話、或者失去某些權利。

當然,我們要先示範如何尊重孩子。

✅ 教導「好好說」:練習表達不同意見的技巧

光是禁止頂嘴不夠,更要教孩子「如何」用恰當的方式表達不同意見或負面感受。

平時可以練習使用「我訊息」,例如:「我覺得…因為…我希望…」,學習如何提出請求、如何協商、如何表達不同意但仍保持尊重。可以透過角色扮演來練習。

✅ 強化「連結」:平時多傾聽,讓他感覺被聽懂

確保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有足夠的機會感受到自己是被傾聽、被理解、被重視的。

當孩子感覺與父母有良好的連結,他比較不需要透過「頂嘴」這種負面方式來爭取發言權或證明自己。

創造更多開放、尊重的對話時光。


▌聽懂孩子頂嘴背後的心聲,贏回合作與尊重

孩子愛頂嘴、態度不好,常常是他內在有話想說、有情緒想表達,卻用錯了方法的訊號。

教養的重點,不在於壓制孩子的意見或要求絕對服從,而在於引導他學習用「互相尊重」的方式來溝通。

當我們能冷靜地面對孩子的衝撞,嘗試理解他頂嘴背後的目的與需求,並溫和且堅定地守住尊重的底線時,我們才能真正地贏回合作,建立更健康的親子關係。

讓我們練習聽懂孩子「態度」下的心聲,用尊重與技巧,引導他走向更成熟、更有效的溝通之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豆爸的幸福家
59會員
88內容數
趙介亭(綠豆爸)育有2子綠豆和粉圓,2006年擔任全職奶爸;2010年學習阿德勒心理學;2012年成立可能親子團;2014年成立可能非學校;2020年成立可能幸福學院,帶領夥伴學習與實踐阿德勒幸福學!
綠豆爸的幸福家的其他內容
2025/05/06
▌手足整天吵架、甚至打架,我要怎麼教小孩? 「是他先搶我的!」「才不是,是你先弄我的!」「我要打你!」「你才要揍你!」「你很討厭!」「你才噁心呢!」⋯⋯ 家裡是不是常常充斥著孩子們尖銳的爭吵聲、哭鬧聲,甚至演變成互相推擠、拉扯、打架的場面? 你可能才剛介入調停完一場紛爭,轉個身,另一場戰爭
Thumbnail
2025/05/06
▌手足整天吵架、甚至打架,我要怎麼教小孩? 「是他先搶我的!」「才不是,是你先弄我的!」「我要打你!」「你才要揍你!」「你很討厭!」「你才噁心呢!」⋯⋯ 家裡是不是常常充斥著孩子們尖銳的爭吵聲、哭鬧聲,甚至演變成互相推擠、拉扯、打架的場面? 你可能才剛介入調停完一場紛爭,轉個身,另一場戰爭
Thumbnail
2025/05/04
▌最好的教養,是爸媽陪孩子一起跑,但不代替孩子跑 人生就像一場漫長的賽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跑者,擁有自己的節奏、潛力與必須親自跑完全程的賽道。 在這場賽事中,父母的角色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常常充滿愛與期待,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站錯了位置,用了不恰當的方式參與孩子的賽事。 我們都希望
Thumbnail
2025/05/04
▌最好的教養,是爸媽陪孩子一起跑,但不代替孩子跑 人生就像一場漫長的賽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跑者,擁有自己的節奏、潛力與必須親自跑完全程的賽道。 在這場賽事中,父母的角色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常常充滿愛與期待,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站錯了位置,用了不恰當的方式參與孩子的賽事。 我們都希望
Thumbnail
2025/05/03
▌我知道不該打罵孩子,但情緒一來就破功,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剛看完一本教養書、聽完一場親職講座,或上完一系列的親子課程,覺得收穫滿滿、信心十足,決心要用更溫和且堅定的態度、自然或合理的結果來正向教養孩子。 但過不了多久,孩子因為一點小事尖叫哭鬧、或是做出讓你理智斷線的挑戰行為。 你努力想著
Thumbnail
2025/05/03
▌我知道不該打罵孩子,但情緒一來就破功,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剛看完一本教養書、聽完一場親職講座,或上完一系列的親子課程,覺得收穫滿滿、信心十足,決心要用更溫和且堅定的態度、自然或合理的結果來正向教養孩子。 但過不了多久,孩子因為一點小事尖叫哭鬧、或是做出讓你理智斷線的挑戰行為。 你努力想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孩子常常動手不動口,要怎麼辦?
Thumbnail
孩子常常動手不動口,要怎麼辦?
Thumbnail
這時候你心中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請先放下覺得孩子怎麼那麼沒禮貌的感覺,而強迫他一定要和對方打招呼;大人要做的反而是去理解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的感覺,是多麼不好意思、害怕;並以感受來說明友善的向他人問好,那
Thumbnail
這時候你心中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請先放下覺得孩子怎麼那麼沒禮貌的感覺,而強迫他一定要和對方打招呼;大人要做的反而是去理解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的感覺,是多麼不好意思、害怕;並以感受來說明友善的向他人問好,那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在兩個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透過引導,讓孩子們理解了將不好聽的話「倒出去」的比喻,幽默地解釋了言語的處理方式。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他人言語的反應。這篇育兒生活雜記不僅幽默有趣,而且富有啟發性,值得您細細品味。
Thumbnail
在兩個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透過引導,讓孩子們理解了將不好聽的話「倒出去」的比喻,幽默地解釋了言語的處理方式。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他人言語的反應。這篇育兒生活雜記不僅幽默有趣,而且富有啟發性,值得您細細品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