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擺脫低分人生-從零開始到世界名校的東大生神奇筆記》:閱讀心得

Amelia-avatar-img
發佈於閱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書名:擺脫低分人生-從零開始到世界名校的東大生神奇筆記

作者:松島Karen

類別:自我成長

簡介與架構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描述這本書,我會說這本書可以提供陪伴,幫助自己找回純粹努力的初心。書中並沒有告訴我們應該要怎麼讀書、做筆記,才能夠考上東大。這本書談的更多的是作者依個人經驗整理出一套溫柔卻實用的努力心法。

這本書的前段提供了一些規劃日程的方法,中段引導我們用一些小技巧,自我覺察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找出自己的動力來源。透過「了解自己」這個很容易被忽略的步驟,去找到適合自己的努力方法。後段告訴我們如何在迷茫的時候利用自己的筆記本去自我肯定,重新整理心情之後再出發。

筆記本提供的勇氣

「實際上,筆記本是一個在我迷失時給予勇氣,情緒低落時鼓勵我重新振作的存在。我把內心真正渴望的聲音記錄在筆記本中,藉由筆記本將這些聲音說出來,讓我的重心回到原本應該的位置,重新出發。即使我一個人無法努力,但因為擁有一個陪伴著我的筆記本,讓我感到繼續下去的力量。」

在動輒被網路嘲諷的年代,夢想大,別人笑你癡人說夢,夢想小,別人笑你目光短淺,無論如何都難逃他人評價。這時能夠擁有一本筆記本,幫助自己挖掘自己優點,找出自己內在動機,透過紀錄的方式知道自己確實在努力與進步,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被焦慮席捲的世代站穩腳跟。

現在社群媒體上流行一種類型的短影片,像是「精緻女孩的一天」、「自律女孩的一天」,這種類型的影片雖然我也愛看,但是有很多這種類型的影片高機率是擺拍,或是將好幾天的行程剪成一天的影片,讓影片中的主角過得比常人更高效率的錯覺,如果。還有另外一種的分享很容易引起別人的焦慮,例如「一名成功的XX應該要······」。雖然這些類型的文章或影片提供的方法可能是真的有幫助,但是過量的焦慮會讓人花費太多時間在處理自己的情緒,或是因為別人展示的一天過於完美,覺得自己一定無法達到就直接放棄,反而失去了努力的動力。

然而這本書的作者很能夠同理拖延症患者的心情,提供非常多訣竅一點一點的利用筆記本修正自己的時間規劃,言語間不會用力過猛,不會讓人感覺像是在販售焦慮,而是能夠站在同一個角度上思考平常會遇到的小難題。同時,本書作者也提到自己是由模擬考得到E,一點一點的利用自己的筆記本,經歷大大小小的挫折,找出適合自己的努力方法,到最後成功考上東大。因為作者的個人經歷,不會讓人有高高在上批判的感覺。

「然而,隨著我持續使用筆記本,想法也隨之改變。我認為,擁有的時間不是指看似大量的自由時間,而是指擁有多少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
「想法轉變的契機是,我發現可以一整天在家長時間學習的日子裡,往往難以集中精神;相反地,在學校或上學途中的碎片時間,卻能比其他時間更容易集中精神。」
「正如我剛剛提到的,在碎片時間更容易專注,不僅是因為時間短暫,更因為這些片段通常有明確的結束時間,讓人在身體和心靈上更容易掌握節奏。因此,儘管碎片時間看似短暫,實際上卻是非常寶貴且可善用的時間。」

這一段算是點醒我自己的一些小迷思,並非時間越長就越有成效,真正重要的是能否有效運用時間。碎片時間因為具有明確終點,反而更容易專注,尤其是現代人的注意力已經被大量分散了,我們未來的時間只會更為碎片化,如果將每個碎片時間都捨棄的話,一天的時間幾乎所剩無幾。

再專注5分鐘就好了!

「當你困倦或疲累的時候,可以試著告訴自己「再專注5分鐘就好了!」然後全力以赴地學習5分鐘,這麼做之後,你會發現自己能夠順利地專注學習,還能讓你心情很好地上床睡覺,並在醒來時也能再次產生「要努力學習」的心情。有時,這樣的做法甚至會讓你意外地繼續努力下去。決定「只要再5分鐘」能夠緩解你對學習的抵觸感。此外,當你發現自己能夠在這5分鐘全力以赴時,你會感到「我能夠投入學習!」而這會給你帶來更多的鼓勵。我相信只要實踐一次5分鐘專注,你就會感受到它的效果。」

書中提到一個小方法:再專注五分鐘就好,對我來說是非常實用一個小技巧,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無法讀進去書,但是我們其實在當下很難去分辨,現在的無法努力究竟是身體累、心理累、或是只是暫時心煩意亂無法吸收。我在過去常常遇到一種情況,當我並不想專注完成現在的任務時,我就會想著:「那今天就早點睡覺,隔天再繼續吧。」,但實際躺上床後,反而輾轉難眠一兩個小時。透過再努力五分鐘的方式,可以讓自己分清楚五分鐘後究竟是要繼續努力,還是要好好休息。

推薦族群


這本書特別適合國高中生閱讀。這個階段正處於學習自我管理的起點,也常遭遇挫折與比較的壓力。首先這個時期開始要練習獨立管理自己的時間,開始要脫離聯絡簿這種已經幫你制定好的計畫,其次,這個時期容易對自己感到迷惘,利用筆記本的方式可以幫助自己覺察內心的想法,再者,這段時期通常也是大家第一次面對升學考試,很容易因為成績不理想而感到挫折。最後,這個時期大家的目標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但是又因為如此,我們很容易陷入無止境的比較,小時候總是會有很多憤世嫉俗的想法會出現,但是隨著年紀增長,我開始理解到抱持這樣的心態,對於改變現狀一點幫助也沒有。當然,這本書也同樣推薦給在努力過程感到迷茫的任何人。如果有這樣一本書,能夠幫助自己只聚焦在自身的努力上,無論成敗與否,都能給自己一段不後悔的旅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melia的沙龍
3會員
17內容數
研究生分享自己的生活與學習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對自己實際的行動力和控制力,有充分的認知,就能設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目標與計劃。這本書比較不像手把手教你操作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本陪你整理心態、訓練思維的指南書。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對自己實際的行動力和控制力,有充分的認知,就能設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目標與計劃。這本書比較不像手把手教你操作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本陪你整理心態、訓練思維的指南書。
Thumbnail
常常嚷嚷著「用圖解翻轉人生」 但怎麼翻轉? 用哪些方法? 翻轉人生然後呢? 想要什麼人生? 先後順序如何執行? 老實說,自己一路走來都有所涉略,但都缺乏系統化的整合,儘管在教學系統的知識體系中,有完整的教材資料庫的分類,但仍以解決各「主題問題」為核心. 如果你是以「整體人生」來看待呢?
Thumbnail
常常嚷嚷著「用圖解翻轉人生」 但怎麼翻轉? 用哪些方法? 翻轉人生然後呢? 想要什麼人生? 先後順序如何執行? 老實說,自己一路走來都有所涉略,但都缺乏系統化的整合,儘管在教學系統的知識體系中,有完整的教材資料庫的分類,但仍以解決各「主題問題」為核心. 如果你是以「整體人生」來看待呢?
Thumbnail
前言 作者在這本書中探討了一個有趣的前提:高智商並不總是等同於高成就或個人滿足感。這本書旨在幫助所謂的"聰明人"克服可能阻礙他們充分發揮潛力的心理障礙。 內容概述: 1. 自我認知: 書中強調了理解自己思維模式的重要性,包括過度分析、完美主義等傾向。 2. 情商發展: 作者論述了為何情商
Thumbnail
前言 作者在這本書中探討了一個有趣的前提:高智商並不總是等同於高成就或個人滿足感。這本書旨在幫助所謂的"聰明人"克服可能阻礙他們充分發揮潛力的心理障礙。 內容概述: 1. 自我認知: 書中強調了理解自己思維模式的重要性,包括過度分析、完美主義等傾向。 2. 情商發展: 作者論述了為何情商
Thumbnail
"總有路可走"的信念,可以幫助我們聚焦在"目前還能做的事"上面. 意識到自己陷入困境的當下,各種憤怒絕望沮喪等的情緒是自然的,但如何不被負面情緒不停包裹,其實很需要聚焦在"目前還能做的事上". 當然,這非常仰賴平日的練習,以下是本書中,我個人覺得很適用的部分.
Thumbnail
"總有路可走"的信念,可以幫助我們聚焦在"目前還能做的事"上面. 意識到自己陷入困境的當下,各種憤怒絕望沮喪等的情緒是自然的,但如何不被負面情緒不停包裹,其實很需要聚焦在"目前還能做的事上". 當然,這非常仰賴平日的練習,以下是本書中,我個人覺得很適用的部分.
Thumbnail
作者田坂廣志博士深入探討人可以如何改變意識,招來好運,進而參透覺悟人生的終極道理。
Thumbnail
作者田坂廣志博士深入探討人可以如何改變意識,招來好運,進而參透覺悟人生的終極道理。
Thumbnail
“幫助你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這個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   易讀好書分享:去書店買個好人生 百萬暢銷作家,教你從閱讀養成8大能力,解決職場煩惱、關係焦慮、未來迷茫 作者:千田琢哉 翻譯:林詠純 今周刊出版社出版   稍微看了一下過去的紀錄,從201
Thumbnail
“幫助你面對未來人生當中未知難題的所有提示,全都已經被這個世界上的某個人寫進書裡了。”   易讀好書分享:去書店買個好人生 百萬暢銷作家,教你從閱讀養成8大能力,解決職場煩惱、關係焦慮、未來迷茫 作者:千田琢哉 翻譯:林詠純 今周刊出版社出版   稍微看了一下過去的紀錄,從201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運用「刻意練習」,幫助你精通任何事物!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在某個領域遇到瓶頸,迫切想要突破瓶頸的人。 2. 有自學習慣、沒有老師指導的人,想要進一步提升某個技能。 3. 想要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的教育工作者。
Thumbnail
【這本書在說什麼?】 運用「刻意練習」,幫助你精通任何事物!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在某個領域遇到瓶頸,迫切想要突破瓶頸的人。 2. 有自學習慣、沒有老師指導的人,想要進一步提升某個技能。 3. 想要尋找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的教育工作者。
Thumbnail
本書架構 簡評 本書以『收穫心態』和『落差心態』瞭解自己與理想的距離,看完這本書,感受非常深刻。尤其『想要』,和『需要』之間的差異。覺察到自己的落差心態,並從中認知到正確衡量心態的方式。並非用未來來衡量自己,而是由過去的事實來衡量自己的進步。這種想法,是基於認知到現有手上的東西,然後不要花過多時
Thumbnail
本書架構 簡評 本書以『收穫心態』和『落差心態』瞭解自己與理想的距離,看完這本書,感受非常深刻。尤其『想要』,和『需要』之間的差異。覺察到自己的落差心態,並從中認知到正確衡量心態的方式。並非用未來來衡量自己,而是由過去的事實來衡量自己的進步。這種想法,是基於認知到現有手上的東西,然後不要花過多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