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書》盤庚上

雷冥-avatar-img
發佈於尚書
更新 發佈閱讀 15 分鐘

1. 原文


盤庚五遷,將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盤庚》三篇。


2. 注釋


1. 盤庚:商朝中興之君,商王武丁之前一位君王,以堅毅果決著稱。

2. 五遷:指盤庚在位期間曾多次遷都,此為第五次遷都。

3. 將治亳殷:「治」作治理,此指遷都並定都於「亳殷」;「亳殷」即殷都,商朝後期的政治中心。

4. 民咨胥怨:「咨胥」是諸多人群的意思,「怨」指抱怨;意謂百姓怨聲載道,對遷都表示不滿。

5. 作《盤庚》三篇:盤庚針對百姓的怨言發表政令訓誡,記錄於《盤庚》三篇中。


3. 白話文


盤庚經歷五次遷都,決定在亳殷定都治理天下,百姓因此感到不滿、抱怨連連。盤庚於是發表了三篇訓誡文,記錄下來稱為《盤庚》。


4. 總結


盤庚遷都雖引起民怨,卻展現堅決改革、矯正政道的決心,《盤庚》三篇成為君主訓民、正德之要文。


啟示


領導者需堅毅果決,即使面對輿論壓力也須行正道


政治改革往往伴隨阻力,唯有以德服人


訓誡與典章制度能鞏固政教、穩定民心





一、


1. 原文


盤庚遷于殷,民不適有居,率籲眾慼出,矢言曰:「我王來,既爰宅于茲,重我民,無盡劉。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謹天命,茲猶不常寧;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斷命,矧曰其克從先王之烈?若顛木之有由蘗,天其永我命于茲新邑,紹復先王之大業,厎綏四方。」


2. 注釋


1. 不適有居:不安於所居,不習慣新環境。

2. 率籲眾慼出:「率」即眾人,「籲」為呼籲、哀嘆,「慼」指憂苦,「出」即發聲。意指群眾普遍哀嘆苦情。

3. 矢言:發誓說、堅決言辭。

4. 無盡劉:「盡」為滅絕,「劉」為遺留,此句指希望王愛民如子,不致使民衰亡。

5. 胥匡以生:互相扶助,使得生存。

6. 卜稽:指卜問與詳察。

7. 其如台:意即「將來怎麼辦呢?」

8. 有服:即「受命」或「居位」。

9. 茲猶不常寧:此亦難長久安寧。

10. 若顛木之有由蘗:「顛木」指樹頂,「由蘗」為根芽,此比喻樹雖枯而根尚存,仍可再生。

11. 永我命:延續我之天命。

12. 厎綏四方:「厎」為終究,「綏」為安定;即最終能安定四方。


3. 白話文


盤庚遷都到殷地,百姓對新的居所感到不安與不適,大家互相哀嘆痛苦,激烈地發出議論說:「我們的國王既然已決定遷來這裡居住,是出於愛民的心意,不希望人民滅絕凋敝。然而如果不能使百姓互助自存,又該如何是好呢?古代先王雖虔敬遵循天命,尚且不能長久安寧,不斷變更都邑,迄今已有五處之多。如今我們若不繼承古訓,不明白天命變化的道理,又怎能追隨先王的光輝事業?若像樹枯尚有根芽那樣,天或可讓我們在此新都延續命脈,繼承與重振先王的大業,最終安定四方百姓。」


4. 總結


此段表達遷都初期百姓的困難與疑懼,同時也顯示出盤庚王意圖延續祖業、承天命、興國安民的決心與信念。


啟示


民心易動,治國需先安民


領袖應體恤民苦,同時堅守使命


延續傳統與創新進取需兼容並行


懷古以知今,才能順應天命興邦





二、


1. 原文


盤庚斆于民,由乃在位以常舊服,正法度。曰:「無或敢伏小人之攸箴!」王命眾,悉至于庭。


2. 注釋


1. 斆于民:教導人民,「斆」即教誨。

2. 由乃在位:「由」表示因為,「乃」是就、才;指因為在位統治,應遵循舊有制度。

3. 常舊服:「常」為遵循,「舊服」是指以往的制度與習俗。

4. 正法度:端正法律與制度。

5. 無或敢伏小人之攸箴:「無或」即不可有人,「伏」是暗中順從;「攸箴」指小人所進的諫言或讒言;整句意思為不可有人暗中聽信小人的偏言。

6. 王命眾,悉至于庭:王召集群眾,全都來到朝廷大庭中。


3. 白話文


盤庚教誨百姓,認為既然身居君位,就應當遵循過去的制度與服從舊有的規矩,端正法制。他說:「不可有人暗中聽信小人的諫言而動搖!」於是王下令,召集所有人,全都到朝堂之中。


4. 總結


盤庚重視教化與制度,強調君主應秉持傳統、端正法度,並警戒防範小人的讒言干政,以鞏固政局與民心。


啟示


為政需有制度依循,不能恣意妄為


君主應重視舊制與德行教化


小人讒言能亂國,須嚴加防備


凝聚民心須公開透明、正道行事





三、


1. 原文


王若曰:「格汝眾,予告汝訓:汝猷黜乃心,無傲從康。古我先王,亦惟圖任舊人共政。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欽;罔有逸言,民用丕變。今汝聒聒,起信險膚,予弗知乃所訟。非予自荒茲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觀火,予亦拙謀作乃逸。」


2. 注釋


1. 格汝眾:「格」為來、至,呼喚群眾注意;即「你們聽著」。

2. 予告汝訓:我要告訴你們一些訓誨。

3. 汝猷黜乃心:「猷」為計謀、心意,「黜」為去除;勸人拋棄自私的想法。

4. 無傲從康:「傲」為驕慢,「康」為安逸;即不可驕奢自滿。

5. 古我先王……共政:從前我先王,都以舊臣共同治理國政為重。

6. 修不匿厥指:「修」為修德,「厥指」指過失;即自我修養,不能隱瞞過錯。

7. 王用丕欽:「丕」為大,「欽」為敬;指君王以最大敬意對待此道。

8. 罔有逸言,民用丕變:「逸言」為放縱之言;人民聽君王的話便大有轉變。

9. 汝聒聒:「聒聒」形容喧鬧多言。

10. 起信險膚:「起信」為生出信念,「險膚」即淺薄險惡之事;指輕信奸邪浮薄之事。

11. 予弗知乃所訟:我不明白你們在爭訟些什麼。

12. 非予自荒茲德:不是我自己荒廢德行。

13. 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惟」是因為,「含德」表面有德但實不敬王,「惕」為敬畏。

14. 予若觀火:我對這些情形看得就像看火一樣清楚。

15. 拙謀作乃逸:是我的謀略不好,才讓你們有機可乘。


3. 白話文


盤庚說:「你們大家注意,我要教導你們:你們應該去除私心,不可驕傲自滿、貪圖安逸。從前我們的先王,也只是信任舊有忠臣共同治理國政。國君將政令公布於民,行為正直,不掩飾過錯;國君以謹慎恭敬來治理,百姓也因此改過自新。如今你們喋喋不休,輕信險惡膚淺的說法,我根本不知道你們到底在吵什麼。這不是因為我荒廢了德行,而是你們口說有德,實際卻對我毫無敬畏。我看這一切,就像看火一樣明白,也許是我的計策拙劣,才讓你們趁機妄為。」


4. 總結


盤庚批評百姓偏離正道,不守法度,強調先王之道在於用人唯賢、公正無私,並自責統御不力。同時,他呼籲人民敬畏王命,摒棄傲慢與浮信,回歸德治與理性。


啟示


領導者需公開自省與反思,贏得民心


百姓若無敬畏,社會將難以安定


治國之道需繼承先王之德,任賢使能


民主治理需互信互責,不能偏聽偏信





四、


1. 原文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汝克黜乃心,施實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積德。乃不畏戎毒于遠邇,惰農自安,不昏作勞,不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


2. 注釋


1. 網在綱,有條而不紊:「綱」是網的總繩;比喻只要主幹抓得好,其他自然有序。

2. 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服田」指從事農作,「力穡」是勤於收穫;意思是耕耘努力,才能有好收成。

3. 克黜乃心:「克」是能夠,「黜」是去除;能夠除去私心。

4. 施實德于民:將實在的德行施加於人民。

5. 至于婚友:「婚」指親屬,「友」指朋友;即在親族朋友間亦行德。

6. 丕乃敢大言汝有積德:「丕」是大,「敢大言」指敢公開稱讚你有積德。

7. 不畏戎毒于遠邇:「戎」指邊疆敵人,「毒」是兇暴;即不畏遠近敵害。

8. 惰農自安:「惰農」是不勤勞的農人,「自安」是自以為安逸。

9. 不昏作勞:「昏作」是天黑時工作;意思是連晚上都不肯勞作。

10. 不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服田畝」是耕作土地,「黍稷」是糧食作物;意指懶惰不耕,終將無收。


3. 白話文


就像捕網有總綱,一拉就能理出條理;農夫耕田只要努力耕作收穫,到秋天自然有成。如果你們能去除私心,把真正的德行實行於百姓,甚至對親戚朋友也都一視同仁,那我才敢大聲地說你們真有積累德行。可你們現在既不畏懼遠近的外患,也不勞作,自得其樂,不肯在早晚辛勤工作,也不耕作土地,最後必然是糧食無收。


4. 總結


盤庚以比喻闡明治國與農事之理,批評人民怠惰安逸、不務農作,提醒他們要去私行德、努力工作,才能獲得實在成果。


啟示


治國如理網,有主則順;民生如耕作,勤則有成


德行應普及百姓與親族,才是真積德


不勞而獲終將無果,安逸惰性只會導致匱乏


勤奮與去私是立身與立國之本





五、


1. 原文


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敗禍姦宄,以自災于厥身。乃既先惡于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相時憸民,猶胥顧于箴言,其發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長之命!汝曷弗告朕,而胥動以浮言,恐沈于眾?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則惟汝眾自作弗靖,非予有咎。


2. 注釋


1. 和吉言于百姓:將善言協調施行於百姓之間,使社會和順。

2. 自生毒:自己生出惡念、毒害。

3. 姦宄:奸邪與盜賊,引申為破壞秩序者。

4. 自災于厥身:把災禍引到自己身上。

5. 先惡于民:先對百姓作惡。

6. 奉其恫:「恫」為恐懼、痛苦;承受其痛苦。

7. 憸民:奸邪百姓。

8. 胥顧于箴言:彼此還會顧念忠言箴規。

9. 逸口:言語輕佻失度。

10. 制乃短長之命:掌握你們禍福長短的命運。

11. 胥動以浮言:一起被虛浮的言論煽動。

12. 沈于眾:沉沒於輿論之中。

13. 火之燎于原:火在原野中燒起,比喻災難蔓延。

14. 不可嚮邇:不能接近。

15. 撲滅:撲滅災火。

16. 弗靖:不安定、不太平。

17. 非予有咎:這不是我的錯。


3. 白話文


你們不把善言推行於百姓之中,反而自己滋生毒害,導致邪惡叛逆的事,使災禍臨到自己。你們先對百姓作惡,結果只會自取其苦,等到後悔,又怎麼來得及?即使是奸邪的人,有時也還能彼此顧念勸誡之言,言語若一旦隨意妄發,我身為王者,掌控著你們禍福的命運。你們為何不來向我直言,反而隨浮言煽動群眾?這樣只會像野火燎原,燒得無法接近,雖還可撲滅,但已非常危險。這一切都是你們自己造成的不安,與我無關。


4. 總結


盤庚嚴詞譴責民眾不聽善言、自招禍患,指出災難與動亂皆源於人民之惡與盲從,並強調為君者掌控命運,勸民早思悔改、明辨是非。


啟示


善言不施,惡果自生


民之不靖,責在自作


君民應互信直言,不可流於讒言


禍亂如火,須及早撲救


禍福繫於德行與決斷





六、


1. 原文


遲任有言曰:「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動用非罰?世選爾勞,予不掩爾善。茲予大享于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作福作災,予亦不敢動用非德。


2. 注釋


1. 遲任有言:古人遲任有一句話。

2. 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人講求經驗與傳統,需尊重老成者;器具則應求其新用實效。

3. 胥及逸勤:共同經歷過辛勞與安逸。

4. 動用非罰:輕易動用刑罰。

5. 世選爾勞:歷代記錄你們的功勞。

6. 掩爾善:遮掩你們的善行。

7. 大享于先王:隆重祭祀先王。

8. 爾祖其從與享之:你們的祖先也得以參與祭祀。

9. 作福作災:行善得福,行惡招災。

10. 非德:不是基於道德(即非德政)。


3. 白話文


古人遲任說過:「人要重舊情,器物則要講求新。」我們的先王,還有你們的祖先與父輩,都經歷過勤勞與安逸。我怎敢隨意動用刑罰?歷代都記錄著你們的功勞,我不會掩蓋你們的善行。今天我隆重地祭祀先王,你們的祖先也可以一同受祭。我對於賞福或降禍,也絕不會不依據德行作為標準。


4. 總結


盤庚以古訓自警,強調賞罰皆應依德行而行,並尊重歷代功勞與傳統,不濫用刑罰;亦藉祭祀祖先表達對先德的敬重與傳承之意。


啟示


人事重傳統,器物求實用


君主應慎罰崇德,賞罰有據


功勞應被承認,善行不可掩


祭祀乃尊祖敬德的重要儀式





七、


1. 原文


予告汝于難,若射之有志。汝無侮老成人,無弱孤有幼。各長于厥居。勉出乃力,聽予一人之作猷。無有遠邇,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邦之臧,惟汝眾;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罰。凡爾眾,其惟致告:自今至于後日,各恭爾事,齊乃位,度乃口。罰及爾身,弗可悔。


2. 注釋


1. 告汝于難:在艱難之時告誡你們。

2. 若射之有志:如射箭時有明確的目標,比喻明確目的和警告。

3. 無侮老成人,無弱孤有幼:不可輕慢年長有德之人,也不可欺壓孤兒與幼小者。

4. 各長于厥居:各自在自己的職位上成長、負責。

5. 勉出乃力: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6. 作猷:制定治理的計畫與法則。

7. 無有遠邇:不論遠近,皆一視同仁。

8. 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有罪者當受懲罰,行善者應受表彰。

9. 邦之臧:國家安好。

10. 臧:善、好。

11. 有佚罰:即便國家不好,也由我一人承擔刑罰。

12. 齊乃位,度乃口:端正自己的本分,謹慎言語。

13. 弗可悔:懲罰一旦實施,就無法後悔。


3. 白話文


我在這困難時刻向你們告誡,如同射箭時要瞄準目標。你們不可侮辱德高的老人,不可欺壓孤弱幼小。各自在自己的職位上承擔責任,盡力而為,聽從我一人所制定的治國方略。不論遠近,都要依罪行給予懲罰,依德行給予獎賞。國家治理得好,是你們眾人的功勞;若國家治理不好,責任全在我一人身上。你們大家要記住:從今以後,各自恭敬從事,守好自己的職位,謹慎言語。若因此受到懲罰,那就悔之無及了。


4. 總結


盤庚在遷殷的爭議中強調公平治理、賞罰分明,並要求百姓各守本分、尊老愛幼,自己也願承擔國政成敗之責。


啟示


君主應明志定策,秉公賞罰


民眾應尊老憐幼,盡職守分


君責在上,不推卸國政成敗


言行需慎,否則後悔無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16會員
628內容數
雷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6
1. 原文 伊尹作《咸有一德》。 2. 注釋 1. 咸有一德:這句話指的是所有人都應該具備同樣的道德標準,即強調全國人民應遵循共同的德行。 3. 白話文 伊尹提倡所有人應該具備同一標準的德行,強調道德的一致性和統一性,這樣國家才能穩定繁榮。 4. 總結 伊尹
2025/05/06
1. 原文 伊尹作《咸有一德》。 2. 注釋 1. 咸有一德:這句話指的是所有人都應該具備同樣的道德標準,即強調全國人民應遵循共同的德行。 3. 白話文 伊尹提倡所有人應該具備同一標準的德行,強調道德的一致性和統一性,這樣國家才能穩定繁榮。 4. 總結 伊尹
2025/05/05
八、 1. 原文 伊尹申誥于王曰:「嗚呼!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民罔常懷,懷于有仁。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天位艱哉!德惟治,否德亂。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終始慎厥與,惟明明后。先王惟時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緒,尚監茲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無輕民事,惟難;
2025/05/05
八、 1. 原文 伊尹申誥于王曰:「嗚呼!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民罔常懷,懷于有仁。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天位艱哉!德惟治,否德亂。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終始慎厥與,惟明明后。先王惟時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緒,尚監茲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無輕民事,惟難;
2025/05/05
五、 1. 原文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于亳,作書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終厥德,實萬世無疆之休。」 2. 注釋 1. 三祀:三年,古人以一年為一祀。 2. 十有二月朔:十二月初一。 3. 冕服:古代帝王、諸侯朝
2025/05/05
五、 1. 原文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于亳,作書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終厥德,實萬世無疆之休。」 2. 注釋 1. 三祀:三年,古人以一年為一祀。 2. 十有二月朔:十二月初一。 3. 冕服:古代帝王、諸侯朝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繼隋末農民起義,李唐一統天下,更發生了爭儲兵變:六四玄武門之變。 然後,隨著唐太宗李世民的登基,我們將要正式展開關於唐朝的旅程!
Thumbnail
繼隋末農民起義,李唐一統天下,更發生了爭儲兵變:六四玄武門之變。 然後,隨著唐太宗李世民的登基,我們將要正式展開關於唐朝的旅程!
Thumbnail
陸西星《封神演義》全書有四百多個人物,以下把有名有姓的人物儘量羅列。
Thumbnail
陸西星《封神演義》全書有四百多個人物,以下把有名有姓的人物儘量羅列。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由東晉史學家「常璩」所編撰的地方志。 隋唐之前其實沒這個稱呼。 原本就是「方志」,方就是方國,算了用大家比較熟的詞方便些。 方志即是我們常常在人物傳記之後看到的,匈奴傳啊西域傳啊這一類。隋唐之前其實也都是傳或記,比方讀三國很常看到的江表傳。 華陽國志的本名則是華陽國記。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由東晉史學家「常璩」所編撰的地方志。 隋唐之前其實沒這個稱呼。 原本就是「方志」,方就是方國,算了用大家比較熟的詞方便些。 方志即是我們常常在人物傳記之後看到的,匈奴傳啊西域傳啊這一類。隋唐之前其實也都是傳或記,比方讀三國很常看到的江表傳。 華陽國志的本名則是華陽國記。
Thumbnail
九合諸侯傲春秋,桓公身後不得終?
Thumbnail
九合諸侯傲春秋,桓公身後不得終?
Thumbnail
大齊得管仲,桓公為霸首!
Thumbnail
大齊得管仲,桓公為霸首!
Thumbnail
在王莽的土地人口改革後,接下來,是兩條很要命的財政改革。 一項財政改革,叫做「五均六筦」之法。 這項財政改革,同樣大有來頭,理論依據著實紮實,這是大儒劉歆以古文經《周禮》、《樂語》為依據而提出來的,同樣是恢復古制。 所謂「五均六筦」,其實本質就是繼續加大「新有企業」盤剝,政府管控物價,官營貸款
Thumbnail
在王莽的土地人口改革後,接下來,是兩條很要命的財政改革。 一項財政改革,叫做「五均六筦」之法。 這項財政改革,同樣大有來頭,理論依據著實紮實,這是大儒劉歆以古文經《周禮》、《樂語》為依據而提出來的,同樣是恢復古制。 所謂「五均六筦」,其實本質就是繼續加大「新有企業」盤剝,政府管控物價,官營貸款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武王伐紂辛,東周都鎬京。
Thumbnail
從晚唐的藩鎮割據,地方擁兵自重,至五代時期的篡弒不絕,五十年間不斷更換君主,除了反映軍人干政帶來的政治動盪,也解說了政府措施難以貫徹落實,社會經濟難有所作為。五代的後周政權,政治稍為安穩,地方割據勢力也趨向收歛,然而未見成果,禁軍主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政變,以黃袍加身奪權,是為宋太祖。北宋政權不是
Thumbnail
從晚唐的藩鎮割據,地方擁兵自重,至五代時期的篡弒不絕,五十年間不斷更換君主,除了反映軍人干政帶來的政治動盪,也解說了政府措施難以貫徹落實,社會經濟難有所作為。五代的後周政權,政治稍為安穩,地方割據勢力也趨向收歛,然而未見成果,禁軍主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政變,以黃袍加身奪權,是為宋太祖。北宋政權不是
Thumbnail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
Thumbnail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