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王曰:「來!汝說。台小子舊學于甘盤,既乃遯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終罔顯。爾惟訓于朕志,若作酒醴,爾惟麴蘖;若作和羹,爾惟鹽梅。爾交修予,罔予棄,予惟克邁乃訓。」
2. 注釋
1. 台小子:謙稱自己,意為「我這個小子」。
2. 甘盤:商代賢臣,說曾師從於他。
3. 遯于荒野:隱居於荒野。
4. 入宅于河:住在黃河附近。
5. 自河徂亳:從河地遷至亳都。
6. 暨厥終罔顯:到最後也沒有顯赫的成就或地位。
7. 訓于朕志:輔佐、引導我的志向。
8. 酒醴:甜酒。
9. 麴蘖:釀酒的發酵劑。
10. 和羹:調味好的湯。
11. 鹽梅:古代用來調味的鹹酸物,喻人輔佐之功。
12. 交修予:與我共同修德、進德。
13. 克邁:能夠超越或成就。
14. 乃訓:你的教導。
3. 白話文
王說:「來吧!說啊。我這小子早年曾向甘盤學習,後來卻隱居在荒野,住在黃河一帶。從黃河遷到亳地,直到現在也沒有顯著成就。你要教導我,使我的志向得以實現。就像釀造美酒,你就是那麴蘖;又像煮出佳餚,你就是那鹽梅。你與我一同修養德行,不要拋棄我,我一定能遵從你的教導,成就大業。」
4. 總結
王自謙出身平凡,誠懇請傅說協助治國,形容他如麴蘖與鹽梅,是成事的關鍵,並表示願意虛心受教、共同成德。
啟示
領導者須有虛心求賢的態度,懂得珍惜輔臣
賢臣的角色如調味之鹽、釀酒之麴,成敗關鍵在於輔佐
成就大業靠君臣合力,修德與謀政缺一不可
八、
1. 原文
說曰:「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于古訓乃有獲。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惟學,遜志務時敏,厥修乃來。允懷于茲,道積于厥躬。惟斆學半,念終始典于學,厥德脩罔覺。監于先王成憲,其永無愆。惟說式克欽承,旁招俊乂,列于庶位。」
2. 注釋
1. 多聞:廣泛聽取各方面的知識。
2. 時惟建事:根據當下時勢建立事業。
3. 古訓:古代的教誨與經驗。
4. 師古:學習古人的做法與智慧。
5. 克永世:能夠長久成功於世。
6. 攸聞:所聽聞、所認同之事。
7. 遜志:謙遜自己的志氣。
8. 務時敏:對事務要及時而敏捷。
9. 厥修乃來:修養才能隨之而來。
10. 允懷于茲:誠心懷抱此道。
11. 道積于厥躬:道德積聚在自身。
12. 斆學半:教與學各占一半,重在雙方互動。
13. 終始典于學:自始至終都以學問為準則。
14. 德脩罔覺:德行的養成不自覺間完成。
15. 監于先王成憲:參照先王已立之法則。
16. 永無愆:就能長久無過失。
17. 式克欽承:願意虔誠承擔任務。
18. 俊乂:賢才能人。
19. 庶位:各級官位。
3. 白話文
說說道:「大王啊,人要追求廣博的知識,才能根據時勢建立功業。學習古代的教誨,才能有所得。若不效法古人卻想成就長久大業,我從未聽說過有這種事。學習要謙遜、要對時事敏銳,修養才會隨之而來。要真誠懷抱學道之心,德行才會積聚在身。教與學是相互的,學習應從始至終遵守典則,德性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參照先王的成法,就能長久無過。我說願意虔誠接受使命,並廣泛延攬賢才,安排他們在各種官職上。」
4. 總結
傅說強調學習古訓與自我修養的重要,指出成功之道在於謙遜、敏捷、持續學習,並重視從先王處學法與延攬人才。
啟示
成就事業需建立在對古訓的學習與實踐之上
教學相長,德行來自潛移默化
領導者應以法為本,善用人才,才能長治久安
九、
1. 原文
王曰:「嗚呼!說,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股肱惟人,良臣惟聖。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堯舜,其心愧恥,若撻于市。』一夫不獲,則曰時予之辜。佑我烈祖,格于皇天。爾尚明保予,罔俾阿衡專美有商。惟后非賢不乂,惟賢非后不食。其爾克紹乃辟于先王,永綏民。」
2. 注釋
1. 四海之內:天下各地。
2. 咸仰朕德:都仰望我的德行。
3. 時乃風:當今之風氣即由君德引導。
4. 股肱:比喻輔佐之臣。
5. 先正保衡:指殷商賢臣伊尹(字阿衡),為先王所倚重。
6. 厥后惟堯舜:讓他的君主如同堯舜一般。
7. 撻于市:被在市集之中鞭笞,形容羞恥至極。
8. 一夫不獲:一個百姓得不到安居,
9. 時予之辜:就說是我的罪過。
10. 格于皇天:感通於上天。
11. 明保予:明智地保輔我。
12. 專美有商:讓伊尹一人獨占商朝的美名。
13. 后非賢不乂:君主若非賢明,不能治理天下。
14. 賢非后不食:賢者若非受君主任用,難以發揮才能。
15. 紹乃辟:繼承你的君主職責。
16. 綏民:安撫百姓。
3. 白話文
王說:「唉!說啊,天下百姓都仰望我的德行,如今的風俗也由此而起。治理國家的股肱之臣必須是有德之人,真正的好臣子必須是聖賢之人。從前先王的輔臣伊尹說過:『我不能使我的君主如堯舜那樣聖明,心中就非常羞愧,好像在市場中被鞭打一般。』如果有一個百姓生活不安,他就認為是自己的過錯。他這樣輔佐祖先,才能感動上天。我希望你也能明智地輔佐我,不要讓伊尹一人獨享商朝的盛名。只有賢明的君主才能治理好國家,而賢人也必須得到君主的任用才能有所作為。你若能繼承先王的治理精神,將能永遠安定人民。」
4. 總結
此段讚揚傅說為賢臣之才,並以伊尹為榜樣,期勉傅說輔佐國政、安撫百姓,強調君臣間的互動對治國的重要性。
啟示
君主的德行引導天下風氣,臣子的輔佐則決定政績
賢者需君主賞識,君主亦需賢者協助方能成功
古聖賢自我要求嚴苛,為今人治理之榜樣
十、
1. 原文
說拜稽首曰:「敢對揚天子之休命。」
2. 注釋
1. 拜稽首:古代最高禮節,雙膝跪地、五體投地叩頭。
2. 敢:願意,謙詞。
3. 對揚:答覆並宣揚、讚頌。
4. 天子之休命:「休」意為美好,指天子的嘉言善命,即對臣子的讚許與委任。
3. 白話文
傅說行最高禮儀叩拜,說:「我願意答應並宣揚天子的美好命令。」
4. 總結
傅說以謙恭之禮接受王命,顯示出忠臣對君主命令的敬重與感恩。
啟示
臣子對君命應以恭敬謹慎之心對待
尊禮守義,體現忠誠與謙德
君臣之間的信任與尊重是治國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