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劃人
近年的工作,都與內容企劃與活動企劃有關,去年閱讀了《成為企劃人》這本書,對於工作多年的職場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同時這本書絕不是只適合給企劃人看,若認真思考會發現其實適合各行各業的讀者閱讀,因為,任何一個需要瞄準目標、解決問題及達成任務的人,都會從這本書中得到啟發且找到方法。
因為,這本書所談的企劃不只是一個職務,更不是規劃活動、完成專案那麼簡單,作者更多的是給予我們在企劃過程中,該具備的專業態度與創新思維,作者李惠貞認為,企劃不僅僅是工作上的技能,它其實是一種「思考方式」,可以轉變你的生活。其中,包括你面對挑戰的態度、如何連結不同的想法,如何與人溝通並進行邀約合作等。
對於這點,慢燃女子深深認同作者李惠貞的觀點,尤其書中鼓勵讀者,「成為企劃人」的關鍵要素就是不斷保持好奇心與持續的學習心態,不放棄創造新的可能性,對於面臨工作倦怠的我來說,是一種鼓勵與提醒,沒錯!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企劃大師!擁有企劃力不只是一種工作技能,若能內化於本身的思維與行動中,我想,在生活、旅行、職涯、家庭甚至理財等人生的各個層面,企劃力皆能應用並幫助我們,讓我們清楚為何而做、如何完成,同時盤點分析可運用的資源有那些,要如何找到適合的人或團隊來幫我們完成任務。
當初我先知道本書的作者,才看見她的作品,李惠貞是誰呢?讓我來介紹一下她的背景,她是資深媒體人與企劃專家,擁有多年在新聞、雜誌與媒體企劃領域的實務經驗,也參與了許多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企劃案,擅長觀察社會趨勢、挖掘故事背後的深層脈絡。
李惠貞起初在廣告界工作,後來轉戰出版業,擔任過編輯、企劃,後來成為自由工作者。曾擔任《Shopping Design》總編輯的李惠貞在總編職位的第六年,有感於書市愈來愈低迷,因此有了轉為自由工作者的念頭。於是,她毅然決然辭去工作,成立「獨角獸計畫」。
在實體書店舉辦創新有趣的活動或講座,利用現場的書本,連結讀者與閱讀的關係,吸引年輕人重新拿起書本,享受閱讀的美好,也拉近自己與他人和世界的距離。
以下列出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書中內容,和格友分享,我認為除了一般讀者之外,也滿適合初踏入企劃、行銷領域及嚮往成為自由創作者的你參考。
- 問問題,比得到答案更重要。找到根源,答案自會清晰。
- 企劃的本質:發現問題 → 思考脈絡 → 提出觀點 → 轉化為行動方案。
- 創意其實是邏輯思考。定義問題、鍥而不捨、改變視角。
- 企劃其實不是突如其來的靈光乍現,而是從日常生活中,觀察所接觸的事物與現象,所想到有趣、特別的點子。
- 企劃執行的過程,本來就會面臨各種變數,變數未必不是契機。
- 好的企劃人是「說故事的人」,會讓觀點變得有感、具體、有畫面。
- 邀約不是請託,而是創造「彼此需要的機會」。用「合作」的態度,而非「拜託」的姿態。把邀約當作「提案」來準備:列出清楚的時間表、合作方式、參與角色與後續曝光。
關於最後一點,我特別有感,由於個人的工作,需要經常邀請知名講師、職人及KOL來演講,在我的實務經驗中,運用同理心溝通及作者所提方法執行邀約合作,的確事半功倍能達到雙贏甚至三贏局面,這也是我在多年的工作歷練中,所磨練出的實戰經驗,透過此書再次得到了驗證。
推薦分享這本好書,給專業的職場工作者,以及想為人生做出創新好企劃的每位格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