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在詛咒誰,這是很多工程人不敢問自己的一句話。
你現在在公司努力做事,扛案子、加班、做簡報、拼專案,有時候連假日都不敢排出國,深怕工程臨時有狀況。
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公司突然撐不下去、裁員、關廠、被整併——你會去哪?你準備好了嗎?
這篇文章不是為了製造焦慮,而是想幫你做一件事: 盤點你目前的職場實力,看看你是否能在風險來臨時站得穩、走得出。
一、你現在的「外部價值」有幾分?
這裡說的外部價值,不是你在公司裡的地位,而是:
如果你今天遞出履歷,市場會對你感興趣嗎?
請誠實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 你做過的案子,能否清楚說出成果與亮點?(如數據成效、難度挑戰、實質改變)
- 你有哪些技能可以在別家公司立刻上手?
- 除了公司內部,是否有人認識你、信任你?(如業界人脈、社群聲量、專業曝光)
如果三題讓你語塞,那你可能是公司裡的骨幹,卻是市場裡的「無名英雄」。
這種「只在內部被看見」的狀況,表面穩定,其實風險極高。一旦公司有變動,你的價值會瞬間蒸發。所以工程人應該學會有意識地經營自己的外部認可: 參與產業活動、撰寫專業文章、在社群上分享工作心得,都是讓人看見你的方法。
二、證照只是保底,不是保命
很多人認為只要證照夠多、履歷夠漂亮,就代表職場安全。
但事實上,
證照只是入場券,真正能留下來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你應該自問:
- 我擁有的證照,哪些真的用在實務上?
- 我平常如何應用這些專業技能?是否能清楚描述成果?
純粹的紙本證明,不會自動轉化成升遷或薪水。
反而是那些能舉例說明:「我在某專案中,如何運用○○證照的知識,解決了△△問題」的人,才是真正有市場競爭力的工程人。
如果你還沒有整理這類案例,不妨從現在開始,一步步建立自己的「技能成果集」:記錄你做過什麼、用了什麼方法、帶來什麼成效。這會成為你下一份工作的關鍵籌碼。
三、你有「備用技能」嗎?
換句話說,
除了現在這份工作,你還有其他可以派上用場的專業能力嗎?
這些能力不一定要跟你的主業一模一樣,但它們要能在不同職位、產業甚至經濟環境中,幫你找到生機。
試著盤點看看:
- 你是否具備報告能力、提案簡報、數據分析、流程優化、教育訓練等「跨場域」能力?
- 你是否熟悉現場管理外,還能進行圖說檢討、成本估算、施工培訓?
- 你是否有在社群、部落格、公開課中持續輸出你的知識?
這些技能的好處在於,它們能讓你快速對接到其他機會,不會被某個單一產業、公司或主管綁死。
擁有備用技能,就像口袋裡多了一把鑰匙,在職涯關卡面前,你總能開出一扇門。
四、你能不能靠自己撐過三個月?
這是一個真實到殘酷的問題,但值得每個人思考:
若明天失業,你是否能靠自己的專業能力養活自己一季?
這不一定是全職接案,而是你是否有能力:
- 協助撰寫規劃案、施工說明、投標資料
- 接手小型外包案,或提供線上指導與顧問
- 在教育平台上開設入門課程,傳授你所擅長的專業技能
即使你從沒做過這些事,但只要你願意開始備份自己的專業,未來真的有狀況時,你就不會完全沒路走。
讓自己擁有第二條收入途徑,不是為了逃離現在,而是給自己多一層保障。
結語:準備,是為了留下來時更安心
很多人把準備看成不忠誠,覺得計畫第二條路是在為離職做打算。其實不然,
真正穩定的工程人,不是什麼都靠公司,而是無論外界如何變動,都能穩穩站住腳步的人。
請你現在就開始,為自己的職涯做以下三件事:
- 建立能清楚傳達價值的履歷與作品紀錄(包含成果敘述)
- 鍛鍊至少一項能轉換職場的關鍵能力(例如溝通、教學、估價、規劃)
- 經營一個對外可見的專業聲量平台(可以是社群、部落格、影片頻道)
你不是只能在這家公司發光。你應該是無論在哪個案場、團隊或產業裡,都能站穩、講話、發揮的人。
所以,如果你也想安心留下,就從今天開始替自己鋪第二條路吧。
工居響樂誌,每週兩篇文章,用知識累積自由,幫你寫下自己的人生藍圖。
#工程人職涯 #轉職準備 #工程證照 #土木職場生存術 #工居響樂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