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總是說「不要」?|從語言發展看2歲幼兒的自我建構與情緒表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不要!」、「不可以!」、「你走開!」

當孩子進入2歲前後,這樣的語句似乎變得頻繁且強烈。這常讓家長與老師感到挫折,甚至懷疑:「是不是我們教不好?」、「他是不是太固執了?」

其實,這些「拒絕」與「否定」語言的出現,正是語言發展與自我意識成熟的重要指標。

根據語言發展與心理學觀點,孩子在1.5~3歲階段,進入了語言結構與社會情緒同步發展的黃金期,「不要」其實是他開始練習界線、自我認同與社會互動的第一步。

一、「不要」不是不配合,是語言與自我正在同步成長

在語言發展的雙字期與文法期(約1.5~2.5歲),孩子開始具備基本句型結構的能力

例如:

  • 「我不要」
  • 「不可以」
  • 「不要你」

這些句子看似簡單,卻同時蘊含了三個層次的發展能力:

  1. 對對象的辨識(我 vs. 你)
  2. 對情境的評估(我不喜歡正在發生的事
  3. 對界線的建立(我不想要你靠近我/我有選擇的能力)

這不單是語言能力的表現,更是自主性(autonomy)與個體化(individuation)的萌芽。

二、拒絕,是孩子正在學習如何影響世界

語言,是一種工具。當孩子發現「我說出『不要』,大人會停下來」時,他會開始透過語言來影響環境、操控情境與表達情緒。這是一種發展的嘗試,而非頂嘴。

你可能會發現他重複說「不要」的情境包括:

  • 大人靠近他的玩具
  • 被要求做某件事(穿衣、洗澡)
  • 社交互動中感到不確定(例如被邀請一起玩)

這些都是語言學習的實驗場——孩子試圖用語言建立自己的安全邊界。

三、教育者與照顧者可以怎麼做?

(1)回應,而不是反駁

當孩子說「我不要」時,試著先承認他的想法,再給出選擇。

例:「你現在不想穿鞋,想要先玩一下對嗎?那我們五分鐘後再來穿,可以嗎?」

(2)提供替代語言,幫助具體表達

例:「你說不要,是不是因為你覺得不喜歡被碰?」

例:「你可以說:我現在想自己玩,請你等等我。」

(3)避免情緒對抗,但要保持界線

尊重孩子的情緒表達,不等於放棄底線。重點是:語言可以是協商工具,而不是控制工具。

四、為什麼這階段特別重要?

從發展心理學與語言學角度來看,孩子在2歲左右時:

  • 語言開始具備表達主觀意願的功能
  • 自我意識快速發展,進入 Erikson 的「自主 vs. 羞愧懷疑」階段
  • 開始建立自我與他人之間的心理邊界

因此,這個階段是否被理解、允許「用語言說不」,將影響孩子之後的情緒調節、人際互動甚至學習態度。

結語

當我們理解「不要」背後代表的是孩子語言、自我與社會經驗的多重交織,就能在每一次拒絕中,看見他在建構內在秩序、練習情緒表達與人際互動的努力。

作為老師或家長,讓我們一起練習不急著改變孩子的語言表達方式,而是陪伴他理解情緒背後的需求與選擇。

因為「我不要」的孩子,正在學著說出「我想要什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丸子親子合作社|Merida coop
3會員
28內容數
小花絮Mini Tidbits
2025/05/10
本文根據 Stern 理論,闡述 0-3 歲幼兒語言發展的五大階段:準備期、單字句期、雙字句期、文法期和複句期,並針對每個階段提供陪伴建議和教學重點,強調語言發展與情感連結、社會互動及自我意識的同步發展。
Thumbnail
2025/05/10
本文根據 Stern 理論,闡述 0-3 歲幼兒語言發展的五大階段:準備期、單字句期、雙字句期、文法期和複句期,並針對每個階段提供陪伴建議和教學重點,強調語言發展與情感連結、社會互動及自我意識的同步發展。
Thumbnail
2025/05/01
這篇文章探討0-6歲幼兒發展里程碑,涵蓋動作、語言、社交情緒和認知四大面向,並提供每個階段的陪伴重點,幫助家長更瞭解孩子,給予更適切的引導與支持。
Thumbnail
2025/05/01
這篇文章探討0-6歲幼兒發展里程碑,涵蓋動作、語言、社交情緒和認知四大面向,並提供每個階段的陪伴重點,幫助家長更瞭解孩子,給予更適切的引導與支持。
Thumbnail
2025/04/28
孩子的情緒來得快又急,老師和陪伴者如何引導孩子處理情緒?本文提供四個步驟:1. 先穩定自己,再穩定孩子;2. 用同理的語言,為孩子說出情緒;3. 允許情緒存在,給予安全的空間;4. 情緒過後,溫柔帶領孩子學習整理。透過同理與陪伴,協助孩子學習處理情緒,並在情緒森林中一起成長。
Thumbnail
2025/04/28
孩子的情緒來得快又急,老師和陪伴者如何引導孩子處理情緒?本文提供四個步驟:1. 先穩定自己,再穩定孩子;2. 用同理的語言,為孩子說出情緒;3. 允許情緒存在,給予安全的空間;4. 情緒過後,溫柔帶領孩子學習整理。透過同理與陪伴,協助孩子學習處理情緒,並在情緒森林中一起成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4歲孩因為在在語言上有顯著進步、喜歡誇張,這是孩子發展的正常階段。家長可以觀察並引導孩子透過講故事來培養想像力,並避免在公開場合讓孩子難堪以及不要妄下論斷給孩子負面標籤。
Thumbnail
4歲孩因為在在語言上有顯著進步、喜歡誇張,這是孩子發展的正常階段。家長可以觀察並引導孩子透過講故事來培養想像力,並避免在公開場合讓孩子難堪以及不要妄下論斷給孩子負面標籤。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在兩個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透過引導,讓孩子們理解了將不好聽的話「倒出去」的比喻,幽默地解釋了言語的處理方式。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他人言語的反應。這篇育兒生活雜記不僅幽默有趣,而且富有啟發性,值得您細細品味。
Thumbnail
在兩個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透過引導,讓孩子們理解了將不好聽的話「倒出去」的比喻,幽默地解釋了言語的處理方式。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他人言語的反應。這篇育兒生活雜記不僅幽默有趣,而且富有啟發性,值得您細細品味。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們為什麼問這麼多問題,以及幼教的教學方式。著重在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孩子們為什麼問這麼多問題,以及幼教的教學方式。著重在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