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階,靈性層次,處境是真實經驗界,所受制約為自己對自己的限制,如自戀、自傲、自卑、自貶等,因尊重之需求而採取行動,含對他者的尊重及對自己的尊重,心態是真實階段。
人之靈性首重親身體驗
人的存在層面有些劃分的說法,最常見的是生物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靈性層面。
吾有一套叫《蛻變遊戲》的心靈成長桌上遊戲,玩法是擲骰走格子,踩機會命運拿積分,積分卡分四張,依序是身體層級、情緒層級、心智層級、靈性層級四張卡,按序獲得積分代幣填滿四張卡便可功德大圓滿,遊戲勝利。
而這四個層級,依然以靈性為最高階段。
心理學也有相關內容。
人本心理學的範疇是生理、情緒、理性三個層面,超個人心理學的範疇則多了靈性層面,所以一樣是四個層面。
人之靈性,似乎已經是多數人認為人性的最高境界了。
那,「靈性」是什麼?
吾覺得這議題對於鍊魂師不太重要,所以不會深入討論。
而且,關於「靈性」,與其知道什麼是「靈性」,不如直接體驗「靈性」。
「靈性」首先是體驗,才能去認知,無法光因認識與研究書面資料而理解。
「靈性」的內容,涉及到超越人的感官所能感知的範圍之外,以佛家唯識學來說,是五識之外,屬於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的範疇,故你只能以整個生命體驗去感受是否有這回事存在。而這份經驗都是個人的,極難言喻的。
如老子的《道德經》、孔子的《易傳》、佛教的《心經》,便都是在此等體驗後的經驗詮釋。
這些資訊唯有去體驗了,才能理解它們的內容真假,否則終究淪為紙上談兵,成為脫離真實情況的妄想。
所以,人之靈性,處於真實經驗界。
所謂的「真實經驗」,就是屬於個人經驗的真實。
這份真實,是超越常人理解屬於個人體驗的真實。
常人無法理解無法認知不等於不存在,只是常人的歷練與修為不足以接觸到那份「真實」罷了。
至於如何歷練?
走過前三階即可。
第四階的尊重需求
第四階,因分享做自己受挫而認識他人的想法與自己不同,自此無法忽視他人的存在,無法只活在自己之中,而能脫離了自以為是獨善獨斷的井蛙思考,釐清個人妄想與真實世界的差距,故為真實階段。
又因與他人交流想法感受到層次、處境,及經驗與經歷上的差異,卻又因無法忽視他人存在而需要接受與自己不同想法並與之共存,故會產生尊重需求。
依前述之,雖然有許多古聖先賢傳下的「真實經驗」都相當偉大深奧,但本質上仍是一種「主觀」的想法。
你有你的真實經驗,我有我的真實經驗,他有他的真實經驗,大家真實經驗各有各的特點與觀點,只是在大宇宙時空中各有機緣的摸到某個邊緣與區域,因而有了自己專屬的獨特經驗,所以,仍不脫離各有各的「主觀」的範疇。
吾認為,不會真有哪位覺得自己的經驗能代表真實經驗界的全部體驗吧?
這世界不是只有人類一個物種,可見不可見、可知不可知的還有很多,這些種族們也都各有各的真實經驗。
真實經驗界的界域,不是人類專屬。
不然,那些著書高靈們分享的智慧與想法從哪來的。
因此,大家各有各的主觀想法,自己也有自己的主觀想法,互不相容又要交流,就會有尊重對方的需求。
大家各有各的主觀想法,自己也有自己的主觀想法,互不相容可能會引起排斥與否定,打擊自己第三階累積的信心。如要堅持定見,在不被認同下繼續強化成長,便會有尊重自己的需求。
尊重對方與尊重自己,第四階的尊重需求,這兩者都須滿足。
尊重需求追求滿足的過程,會累積出多面向與多角度的經驗。
與第三階只考慮個人想法及照顧自己的想法不同,第四階要面臨的,是同時考慮自己與對方的想法,也要同時照顧自己與對方的想法。
故此,第四階根據尊重需求會有三條發展路線。
第一條,尊重對方需求,否定自己,退回第三階繼續累積自信。也有可能自信潰敗自貶自賤而龜縮到第二階的安全需求。
第二條,尊重自己需求,否定對方,強化主觀自信,膨脹成自戀狀態,自滿得意自認偉大的自封眾生救主,輕則自陷妄想否決一切任何與自己經驗不符之事物,重則組織傳道覆蓋一切任何與自己經驗不符之事物。
第三條,尊重對方亦尊重自己,但不盲目肯定,而是在交流中持續累積自己的真實階段之體驗,擴大真實經驗界的體驗界域,貼近真實世界中真實生命的真實生活。
將自信培養成信仰
在第四階的真實階段,因第三階的歸屬需求漸漸不再重要,而能脫離他人的給予、團體的給予、社會的給予、理念與夢想的給予。
理念與夢想,有時也是他人給予的。
茫然無助或對未來迷惘時,有時不是會追隨別人的夢想與理念嗎?
學校教育也會有些理念與夢想的灌輸,父母家庭家族也會各有專屬的理念與夢想,你接受過哪一種呢?
是自己決定接受的嗎?
是被強制洗腦的接受?
還是被潛移默化的接受?
歸屬需求的追求所累積出來的自信,是因歸屬於某一方或某一人或某一理念而得到的肯定,是外來給予的肯定。
處於第四階,會開始多方交流與互動,這份歸屬所給予的肯定將會飽受考驗。
當衝突激化,此份因歸屬所獲得之自信自然會有崩潰的可能。
若能崩潰卻不潰敗,轉而面對真實的自己,體會自己真實的感受,由自己心中給予自己真實的肯定,將會開始擁有真正永遠不會崩潰的自信。
雖然第三階結尾說到,立於「真實」的「自信」是踏入第四階大門的關鍵。但實際上,只要自認有絕對自信,還是可以進入第四階。
但因是自認為的絕對自信,是被歸屬承諾養出來的,由歸屬對象給予的虛妄自信,所以很容易就會被打得一路潰敗,掉回第三階。
這種借來的自信終究是自欺欺人,耽誤內在成長的進途。
例如某些可以連結到高靈,感受高等意識就志得意滿自以為高人一等的靈性修練者,卻沒想過自己只是智慧的傳遞者,只是一支熱線電話的接線員與傳譯工作人員,這些傳遞的智慧都不等於自己的修為。
沉溺於口說高等智慧、心連高等意志的舒暢快感,誤以為這種猶如渾身通電汗毛舒張的輕微興奮就是自己擁有靈性智慧的證明,即是很標準的被歸屬承諾養出來的,由歸屬對象給予的虛妄自信。
利用借來的智慧成就借來的自信,便是屬於自認為的絕對自信中的一種,也是相當容易潰敗的一種。
唯有經過淬煉,扎實堅韌且立於「真實」的「自信」,才不會一踏入第四階的大門就被轟出門,而能穩步前行。
這份「自信」經過淬鍊後,還會成為一份對於自己經驗的「信仰」。
「信仰」是一種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肯定,是一種自我生命奉行的圭臬,是無需懷疑、無需思考、無需驗證的全面信任的態度。
真實經驗界深入的界域夠深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套靈性理解,一套自己關於生命生活生靈生死的三觀詮釋,這就是「信仰」。
「信仰」是源於自己真實經驗,是自己給予自己,自己信任自己,自己照顧自己,除非自己否定自己,否則這份信任將穩固永恆直到靈魂消滅的一種絕對自信。
剝除掉歸屬他人施捨的虛妄自信,淬鍊出來自內心自我的真實自信,成就自我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真實經驗之信仰,這即是第四階真實階段的意義。
所以第四階是靈性層次,是「鍊魂」的起點,也是靈魂魂力累積的開始。
唯有「真實」才是靈魂的養分,由「真實」累積而成的「信仰」則是靈魂的骨肉。
聽過神明高靈是因有人信仰才存在的說法嗎?
百年前的神明還有人信仰,萬年前的神明呢?
或是十萬年、百萬年,或上個文明的古神明?
不被自己信仰的自己的靈魂,真算是有靈魂?
所以,剛入第四階大門的那份「真實」只是開始,繼續不斷與更多的「真實」接觸後,靈魂才會被滋養成形,鍊魂才能真正的開始。
然而,據吾觀察,似乎不少人都沒有真確地理解「尊重需求」這個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