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有讀者問過我,為什麼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從拜占庭小白變得好像很了解東羅馬一樣?
雖然我必須承認,在真正的專家來看,我依然只是外行人,不過可以稍作分享其中一個方法:調查過去學者的求學經歷。過往的大學者跟我們一樣是人。他要成就一家之言,也需要許多師長、同學的幫忙。
換言之,越是探究一個大學者的成長過程,我們就越能找到,那些人、哪些大學、哪些博物館,在東羅馬的領域有過卓越的貢獻——我們順藤摸瓜,可以捕捉到的,是一整個領域的「學術網路」。
例如,昨天我翻譯了一名拜占庭學者,尼可拉斯.奧伊科諾米底斯的訃聞小傳。收穫之一,就是我終於找到了「國際拜占庭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yzantine Studies,用法文簡稱AIEB)這個組織。
這是在法語學術環境下成立、成長至今的拜占庭最大的國際學術組織之一。與各國的拜占庭研究單位都有關係。
每年這個組織都會舉辦超大型的研討會議(拜占庭研究國際大會,ICBS)。這種大會台灣俗稱「大拜拜」,是一個認識同行、了解研究趨勢的好場合。
我為什麼會找到這個研究組織呢?因為奧伊科諾米底斯生前曾經執掌過國際拜占庭研究協會。他跟協會的前兩代創立者有過師生和合作關係。
像這樣按圖索驥,除了能找到原先無法想像到的豐富資源外,其實「學術史」本身也會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可說。有興趣的讀者,歡迎下次看書時,可以多花點時間,了解作者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