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看完今年紅透半邊天的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劇中貼近現實生活的起伏跌宕,刻劃人性的善與惡,還有每個人處在人生不同階段、扮演不同角色,身為子女、父母、伴侶、手足的情感糾結,都令人深有共鳴。不愧為「讓人從第一集哭到最後一集」的經典戲劇。
當女主角愛純,走過七十年的風雨,透過女兒的視角來回顧這一生的故事,眼中滿盈著感激,「人生有時像冬天,有時像春天。我有過許多照亮生命的記憶」。
不禁讓我思索,要怎樣過日子,才能在人生終點,盡可能感到無憾和滿足?要是有人能告訴我,做那些事可以更貼近這個理想就好了?
----------------------------------------------------------------------------------------------------
不只我有這個疑問。<<如果人生有地圖>>的作者,訪問一千多位老人,經過風霜雨雪的淬礪,得到的體悟和感想。當我們面對各種角色的挑戰和選擇的迷惘,不妨想想這些長者的諫言。
以下節錄自書中片段
親子關係
關於體罰:如果那樣做會讓你覺得很糟糕,又沒有任何用處,幹嘛做呢?
避免裂痕、及早修補。最後妥協的人通常是父母。雖然裂痕往往出現在當時看來很重要的事,但那些事絕對不值得你一輩子承受分離之痛。
我們成為父母後,常著眼於「當下」,但更多時間是未來。當孩子成年之後,你做了那些事情可以創造持久、深情的關係,陪伴你們度過更加漫長的歲月。
抗拒為人父母常面臨的強烈誘惑之一:追求完美,無論對孩子或對自己的教養之道。盡早拋棄養出「完美小孩」或成為完美父母的念頭吧。對於你的孩子,輕鬆一點,放寬你的期望,假設失敗在所難免,重要的是,從旁支持他們解決問題,而非追求完美。做一個「夠好」的父母就好了:開放的心胸、傾聽的能力、良善的心。
婚姻關係
懷著改變伴侶的目標走入婚姻,是傻人做傻事。改變是不可能的,改變自己的觀感和行為成功率還比較高。
兩人最好是彼此最好的朋友。你的伴侶必須是你可以說話的對象。如果一段婚姻走到你們無法討論事情的地步,你們將變成兩個不快樂的人。
學會吵架: 如果難以討論,就離開屋子,改變場景。 先消氣,再找伴侶,寫下心裡的話可以發洩怒氣,增進討論能力。
人生難免苦痛掙扎,沒有就不算真的活過。我們難免會對彼此有所不滿,但婚姻值得我們努力,讓它步入更好的境界。那需要你固執地懷抱希望,忠於承諾,不要洩氣,要努力不懈,時間一久,你便會明白自己的堅持會有回報。
工作
工作是生命意義和使命感的重要源頭,是我們贏得自尊和成就感的方式,也是與他人聯繫的一種方法,更是我們身分認同的要素之一。
追求「幸福」的人深受個人成長、造福社群和有意義的關係等目標所驅使,他們在工作時通常會快樂得多。
如果工作主要是為了樂趣和成就感,那就一定會成功。找到這樣的工作並持之以恆,堪稱是世上最幸福的事。
如果我們對現職不滿意,就永遠不該放棄追求能實現自我的事業。
在工作中尋找最大的自主權,然後用盡必要的努力來維護它。自主權和彈性是討喜工作的關鍵。
變老
不要浪費時間擔心變老的事情。把它視為探索,而非終點。
什麼讓老年成為人生中格外充實的時光? 以前很多在乎的事,現在已不再重要了。過去肩頭的重擔也可以一一放手。
不做正確的健康決定,你該預期的不是死亡,事實上,那是最不必擔心的部分,你該擔心的是年復一年或是長達數十年的慢性病折磨。你必須及早改變你的生活方式,不是為了活久一點,而是為了在你七老八十,能活得更好。如果你知道現在可以做些什麼加以預防,就趕快去做。
下次當你想用「那又如何? 人遲早會死」之類的話來做為不良習慣的藉口時,請把話收回去,沒有人能保證,你可以輕鬆地揮揮衣袖。你無法選擇會不會死,但你在某種程度可以掌控,你人生的最後數十年,是要過得健康而有生產力,還是陷入體弱多病的循環。
多多扮演社會角色,積極參與社交支援網絡,都能促進晚年生活的健康和愉悅。一定要與外界接觸,注意愈趨孤獨的可能性。
別花太多時間擔心死亡,要詳加計畫人生最後的旅程。
事先計畫你(以及你的父母)要在那裡生活。
繼續從事喜歡的活動,但必須視目前的能力加以調整。
如果你是那種會說「不行,我做不到」或「我不想做那件事」的人,你會錯過許多人生帶給你的東西。人生是一場冒險,但要有所收穫,你必須向事情說「要」。
每個人的人生只能活一次,但我們或許能走在前人踏過的小徑上,少了些彎彎繞繞,更快找到心中那片桃花源。
-------------------------------------------------------------------------------------------------
- 書名:如果人生有地圖:走過1000位人生專家的生命軌跡, 帶你找到更好的自己
- 作者:卡爾.皮勒摩
- 出版社:商業周刊
- 出版年: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