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看待自己無意識、不經大腦思考說出來的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個極深刻的問題。當我們說出「無意識、不經大腦思考的話」,其實正觸及心理學與意識哲學中一個關鍵議題——潛意識的流露

以下是幾個角度,幫助你理解與看待這種現象:


🧠 1. 潛意識的反射:真實自我的小漏口

有時候,我們「不經思索」說出的話,反而更誠實。因為那是來自:

  • 長期積累的情緒
  • 深層的價值觀
  • 被壓抑的慾望或觀點

比如一個人面對衝突時脫口而出的「我才不在乎你怎麼想」——或許正是他長久壓抑的自我保護心態,而非表面上的不在意。

👉 可怎麼看?


把它視為「內在小劇場」短暫露臉的一瞬間,你可以問自己:


  • 這句話為什麼從我嘴裡跑出來?
  • 它代表我內心哪一塊正在被碰觸?

🪞 2. 情境與反射的交錯:不是沒思考,而是即時選擇

人腦其實在極短時間內會自動掃描「我說這句話對我有沒有好處」,只是你沒意識到。


這種「即時反應」,像是某種防衛或社交機制,例如:


  • 自嘲=快速降溫緊張氣氛
  • 脫口否認=減少焦慮感

👉 可怎麼看?


不是責備自己「怎麼說這種話」,而是事後當作溫度計來觀察:


  • 我在這情境下感受到壓力了嗎?
  • 我潛在在保護自己、還是在逃避什麼?

🔮 3. 語言作為能量的出口:某種「你」想說話了

在一些靈性或榮格式心理觀點中,這些無意識語句可能是內在「多重子人格」或「原型」的發聲。


你可以想像:


  • 有一個內在小孩在喊話
  • 有個批評者跳出來說風涼話
  • 有個孤單的你終於發了聲

👉 可怎麼看?


不急著定義誰對誰錯,而是好奇:「這個發聲的我,是哪一部分的我?他需要什麼?」



🛠️ 4. 練習接納與修正:言語是自我關照的鏡子

人不可能永遠說出完美的話。那些無意識脫口而出的語句,是人生的「草稿本」。


只要你願意在事後回顧、理解,就有機會轉化為成長。


例如:

  • 「我剛剛那樣講,會不會是因為我其實很焦慮?」
  • 「我發現我容易在沒安全感時說些狠話,以後能不能停一下?」

👉 可怎麼看?


不是責備自己「講錯話」,而是讚賞自己「願意回頭看」



✅ 結語:說錯話不是罪,而是入口

無意識的語言,是我們內在的一面鏡子。


有時它粗糙、慌亂、誤傷人,但也誠實、直接、帶訊息。


你不需要害怕或壓抑它,也不必把它視為自己「很糟糕」的證據。


你只需要回頭問一句:


「我說了這句話,那個說話的我,到底想被看見什麼?」

這樣的提問,就是你對自己最深的尊重與關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芸嬋
26會員
1.1K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5/18
🧠 新時代的工作方式:用「聊天」產出資料的 AI 工作流 當我們說「工作」的時候,過去腦中浮現的畫面可能是鍵盤飛快敲擊、Excel 表格排得密密麻麻,或是一堆繁雜會議與報告。但在新時代,越來越多人發現,只要開始一場聊天,就能產出完整的工作成果。 這不是幻想,而是**AI 工作流(AI Work
2025/05/18
🧠 新時代的工作方式:用「聊天」產出資料的 AI 工作流 當我們說「工作」的時候,過去腦中浮現的畫面可能是鍵盤飛快敲擊、Excel 表格排得密密麻麻,或是一堆繁雜會議與報告。但在新時代,越來越多人發現,只要開始一場聊天,就能產出完整的工作成果。 這不是幻想,而是**AI 工作流(AI Work
2025/05/18
🔍 分析這種「無腦習慣」的心理背景: 教育使然 從小被訓練「聽話就是好學生」,而不是鼓勵提問、懷疑、實驗。久而久之,思考力被壓縮成「照做就對」。 職場訓練 「不要多問,只管執行」的公司文化,讓人寧可被命令,也不願承擔判斷的風險。慢慢地,人就失去了判斷與創造的肌肉。 集體舒適圈 跟著大家做,最
2025/05/18
🔍 分析這種「無腦習慣」的心理背景: 教育使然 從小被訓練「聽話就是好學生」,而不是鼓勵提問、懷疑、實驗。久而久之,思考力被壓縮成「照做就對」。 職場訓練 「不要多問,只管執行」的公司文化,讓人寧可被命令,也不願承擔判斷的風險。慢慢地,人就失去了判斷與創造的肌肉。 集體舒適圈 跟著大家做,最
2025/05/18
「自由,如同《三國演義》裡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結義,是一種不受拘束、純粹靠情感與理想走在一起的力量。這種自由,是自發的、真誠的、強而有力的。」但,隨著時間推進——局勢變大、人心變雜、利益牽連——他們不得不走入體制與規範之中。 這個轉變其實點出了自由與秩序之間的張力: 🍑 起點是情感與願
2025/05/18
「自由,如同《三國演義》裡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結義,是一種不受拘束、純粹靠情感與理想走在一起的力量。這種自由,是自發的、真誠的、強而有力的。」但,隨著時間推進——局勢變大、人心變雜、利益牽連——他們不得不走入體制與規範之中。 這個轉變其實點出了自由與秩序之間的張力: 🍑 起點是情感與願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你知道嗎?根據腦神經科學專家的研究顯示,人類的大腦其實具有自我毀滅傾向,比起感受生活中美好的部分,大腦更容易專注在生活的不完美跟缺陷中 那是因為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於讓人對身邊危險的事情有所警覺,所以我們很容易就會看到白T恤上的黑點,這叫做大腦的「默認模式」
Thumbnail
你知道嗎?根據腦神經科學專家的研究顯示,人類的大腦其實具有自我毀滅傾向,比起感受生活中美好的部分,大腦更容易專注在生活的不完美跟缺陷中 那是因為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於讓人對身邊危險的事情有所警覺,所以我們很容易就會看到白T恤上的黑點,這叫做大腦的「默認模式」
Thumbnail
大腦有兩種聲音「自我辯解」,怎麼辦?
Thumbnail
大腦有兩種聲音「自我辯解」,怎麼辦?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感覺到,有時你的行為似乎超出了你的控制?或是在某些情況下,你的直覺告訴你該做出的選擇,而你無法解釋為什麼? 那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為,它就是「潛意識」。了解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與運作方式,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感覺到,有時你的行為似乎超出了你的控制?或是在某些情況下,你的直覺告訴你該做出的選擇,而你無法解釋為什麼? 那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力量悄然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為,它就是「潛意識」。了解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與運作方式,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
Thumbnail
 (5) お問い合わせ先  人は意識を持っていますが、意識は覚醒状態と非冷静さに分かれており、要するに、いわゆる無意識が無意識です。   潜在意識は無意識で、間違った動きだと知りながら、気づかないうちにやってしまい、やってしまって後悔することが多いです。  欲望があるのは当たり前ですが、欲望が多
Thumbnail
 (5) お問い合わせ先  人は意識を持っていますが、意識は覚醒状態と非冷静さに分かれており、要するに、いわゆる無意識が無意識です。   潜在意識は無意識で、間違った動きだと知りながら、気づかないうちにやってしまい、やってしまって後悔することが多いです。  欲望があるのは当たり前ですが、欲望が多
Thumbnail
人是有意識的但意識卻分「清醒與不清醒」簡單而言不清醒就是所謂的「潛意識」  https://vocus.cc/article/612b8ff4fd89780001558388 (潛意識)   潛意識是不自覺的,明明知道是錯誤之舉,卻在沒有意識到時做了出來,而做出來之後往往後悔。  人持有慾望
Thumbnail
人是有意識的但意識卻分「清醒與不清醒」簡單而言不清醒就是所謂的「潛意識」  https://vocus.cc/article/612b8ff4fd89780001558388 (潛意識)   潛意識是不自覺的,明明知道是錯誤之舉,卻在沒有意識到時做了出來,而做出來之後往往後悔。  人持有慾望
Thumbnail
★科學證實,臉部會「無意識」顯露內心真正的想法!
Thumbnail
★科學證實,臉部會「無意識」顯露內心真正的想法!
Thumbnail
行為暗示是一種強大的心理學工具,它可以影響我們的思考、感覺和行為。瞭解行為暗示的工作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並使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行為暗示是一種強大的心理學工具,它可以影響我們的思考、感覺和行為。瞭解行為暗示的工作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並使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Thumbnail
瞭解人類圖敘述的背後意涵,以及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內在權威與策略,進行決策與行動。透過經驗與練習,協助你在面對情況時做出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瞭解人類圖敘述的背後意涵,以及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內在權威與策略,進行決策與行動。透過經驗與練習,協助你在面對情況時做出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淺意識是由心理學家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位於我們意識之下、較難察覺的心靈層面。這一概念的形成歷程涉及多個心理學派的研究和理論,以下是一些對淺意識產生的主要影響: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許多對淺意識的研究起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他認為,人的心靈活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和潛
Thumbnail
淺意識是由心理學家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位於我們意識之下、較難察覺的心靈層面。這一概念的形成歷程涉及多個心理學派的研究和理論,以下是一些對淺意識產生的主要影響: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許多對淺意識的研究起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他認為,人的心靈活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和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