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小說放大鏡|香港作家|劉以鬯|酒徒(1963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題目:《酒徒》的記憶都是潮濕的痛

前言

  中國香港作家劉以鬯(1918年-2018年),原名劉同繹,字昌年,祖籍浙江寧波鎮海,出生上海,病逝香港。劉以鬯被稱為中國當代意識流小說大師,寫作講求新意,尤其描繪五○、六○年代的香港社會,深具特色,其作品《酒徒》就是當中最顯眼的代表之一。


  《酒徒》的主角是一名作家,在香港過著窮愁潦倒的生活,藉由飲酒逃避現實,雖然一直有戒酒的想法,卻是始終擺脫不了「生存」帶來的壓力,故而選擇放棄理想、放棄堅持、放棄自我,做一名迎合市場、迎合讀者喜好、迎合低俗趣味而寫作的知識分子。劉以鬯在一九六二年如此陳述:「寫一個因處於苦悶時代而心智不十分平衡的知識分子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繼續生存」。由此可見,本書的寫作意識設定於「存在」該如何被賦予意義與價值,當人類面臨生死存亡之秋,要保留生命而喪失尊嚴,還是堅持理想後走向犧牲?尤其身分為「知識分子」時,這項選擇的後果,將不單單是個人的承擔,而是足以影響到國家社會未來處境的遭遇與反應。如此看來,酒徒,是諷刺?還是警惕?是潛意識的恐懼?還是人性的真相?種種思考,都在此書中琢磨,而你(妳)也正在其中!

  根據本書新版前記,一九六二年十月十八日《酒徒》開始在《星島晚報》副刊連載,至一九六三年三月三十日,全文刊畢。一九七九年三月,臺灣版《酒徒》問世(遠景出版社)。一九九九年《酒徒》入選《亞洲周刊》舉辦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二○○○年十二月《酒徒》入選《香港筆會》舉辦的「二十世紀香港小說經典名著百強」,列季軍。


酒徒的形成

  本書以第一人稱「我」為主要陳述,自開頭就以豐富意象詮釋自醉的情狀(即使還未飲酒,醉態也已在腦中發酵)。主角依賴稿費生活,書寫報刊雜誌連載的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甚至是黃色小說。對於書寫「大眾化的商品」,身為知識分子的主角自稱萬不得已,覺得卑微與墮落,因此藉酒精麻痺自我,企圖消彌過度理想的傳統思考,轉向對於現實妥協,做一名被貧困生活操控且不得志的傀儡。

  矛盾心思不斷在主角內心糾結與掙扎,明知自己有才氣不甘被埋沒,卻又不得不屈服生存的壓力,導致鬱鬱寡歡的情緒變成時時刻刻刺痛身心的荊棘,覺得自我是個醉人(罪人),沒有資格高談理想,故而選擇逃避,讓自己在酒醉之後失去理智與意識,盡情撒野與紓解內心的種種不平。文中有句話:「酒不是好東西,但不能不喝。不喝酒,現實會像一百個醜陋的老嫗終日喋喋不休。」(P.25)由此可見,主角肯定有強烈逃避的認知與慣性,強烈缺乏面對問題的勇氣。

  所謂「酒徒」的現象,象徵五○、六○年代香港知識分子的處境與態度,指涉「寫作者」的觀察,但是,營造酒徒現象的原因,有一定程度的問題出在「鑑賞」方面。一流的文學,需要一流的鑑賞家評定,故而閱讀水平無法提高的時候,作家水準也很難有卓越的進步。因此,沒有遠見的出版商、缺乏犀利見解的書評家,都是導致「酒徒」現象生發的根源。創作與閱讀必須相輔相成,只要其中一方能夠提升品質,另一方就會隨之趕上,故而「酒徒」的思考要從這兩大方向著手深入琢磨,方見真意。


意識流書寫

  本書明顯可見運用意識流手法書寫內心獨白的描繪,更在「醉意」的驅使之下,讓文字有更多更豐富的發揮。例如重複節奏的語調、天南地北的連繫等等,與現實相互交錯,讓畫面呈現一股迷茫朦朧的醉態。

  這樣的書寫技巧,將香港社會與出版文化的畸形現象融入其中,文學不再背負著歷史與傳承的重責大任,瞬而轉變為廉價的公式與商品。這種環境不僅打擊有理想的創作者,更陷謀求生存的寫作者一灘難以自拔的泥沼,往墮落且功利主義式的思維進行改造,努力成為寫作機器,為了「生存」卻「無作者意義的存在」。文中有一段話是如此說的:「這是一個甚麼世界?我想,文章的好壞取決於有無生意眼;電影的優劣亦復如此。文學與藝術,在功利主義的心目中,祇是一層包著毒素的糖衣。」(P.118)這是多麼令作家感到痛心與憤怒的描述。本書的種種描寫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讓文學藝術變得廉價且失去延展性。當整個社會文化牢籠在低俗趣味的沉淪與遊戲中,想要富強與進化就成為癡人作夢的藍圖與笑話。這就是作者劉以鬯暗藏在意識流動的字裡行間不斷警示的醒悟。文中有一段話令人心有戚戚焉:「這是一個苦悶的時代,我想,每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都會產生窒息的感覺。」(P.163)


理性批判

  值得注意的是,本書有許多理性批判的部分值得深思,相信也是作者劉以鬯自身想要抒發出來的文學見解。包括對於新詩的解讀,對於現代小說的詮釋與現象分析等等。其中,令筆者印象較為深刻的是——關於我們身處的大時代,為何不能產生像《戰爭與和平》那樣偉大的著作?主角回應有八個理由:

  1. 作家生活不安定。
  2. 一般讀者的欣賞水平不夠高。
  3. 當局拿不出辦法保障作家的權益。
  4. 奸商盜印的風氣不減,使作家們不肯從事艱辛的工作。
  5. 有遠見的出版家太少。
  6. 客觀情勢的缺乏鼓勵性。
  7. 沒有真正的書評家。
  8. 稿費與版稅太低。

這裡沒有提到作者本身的不爭氣,而是歸咎於「環境」要素。由此可見,「酒徒」的心理狀態缺乏自覺與自省的態度非常嚴重,並且是明顯消極的,故此寬以待己、嚴以待人的視角,早已深埋自我敗亡的種子。或許,這是所謂文人的通病,抱怨種種不公不義,因而停下自己該做之事,利用各式各樣的藉口讓自己看起來值得悲憐,再上演借酒澆愁的戲碼,順理成章完成傳統文人失意(詩意)的形象。其實,真正悲哀的是作者自身不懂根源意識的意義與發展脈絡,才會讓「自我」凌駕於「全體」之上的錯覺與產生錯誤認知。


結語:回歸作者本職的討論

  看完這部作品,久久不能自已,似乎時空在書頁與現實間來回穿梭,一股不得志的醉意,在字裡行間的閱讀中,潮濕且迷濛。

  我時常思考,當一名作家開始「經營」自己的時候,是否就失去作家身分的意義與價值?應該轉向為「商人」的定義,販售討好讀者的文字與靈魂,為了吃一口飯?——卑微地乞食。在這種情況下,作家所謂的「存在」該如何被陳述?

  作家注定孤獨,因為靈魂冶煉思想的純淨,精神必定容不下雜質的喧囂,故而躲入想像的密室,用心血鑄字。在旁人看來,有如瘋癲痴狂,與社會格格不入。殊不知,孤獨如此方能察覺常人無法注意到的細節,才能推敲事物脈絡的系統所在,然後敲響警鐘,提醒世人忽略的危機如何出現、發展與產生影響。或者,觀察事物的細膩之處,捕捉幸福的軌跡,透過文字,傳遞與分享愛與被愛的時刻。

  故而,執行「作家」這項工作,必須保持專注,心無旁鶩。若是無法專心致志,即使成為酒徒也不值得憐憫與可惜。有時間嘆息,有錢喝酒,卻不思寫作,即便身懷再多的才氣與敏銳筆觸,也是枉然。與其抱怨世道,用藉口麻痺自我的不負責,不如自省自己過往與現下的付出與堅持如何不足,才是首要。

附件:劉以鬯談創作與人生(影片來源:YOUTUBE)


※備註:本文為早期發表的舊作,重新增補編輯上架發表。

※備註:參考資料:「香港作家聯會

●附錄:劉以鬯歷年作品年表(依出版時間排列)

  • 1951年​|天堂與地獄|短篇小說集|香港海濱書屋
  • 1963年|酒徒|長篇小說|香港海濱圖書公司
  • 1977年|寺內 |中、短篇小說集|台灣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 1979年|陶瓷 |長篇小說|香港文學研究社
  • 1980年|劉以鬯選集|小說、散文、評論合集|香港文學研究社
  • 1981年|天堂與地獄|中、短篇小說集|廣州花城出版社
  • 1984年|一九九七|中、短篇小說集|台灣遠景出版公司
  • 1985年|春雨 (中、短篇小說集,香港華漢文化事業公司
  • 1991年|劉以鬯卷|小說、詩、散文、評論合集|香港三聯書店
  • 1993年|島與半島|長篇小說|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1993年4月|酒徒|金石圖書貿易有限公司
  • 1994年|黑色裏的白色 白色裏的黑色|中、短篇小說集|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1994年9月|劉以鬯的實驗小說|小說集|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
  • 1995年|蟑螂(英譯本)|中、短篇小說集|香港中文大學翻譯中心
  • 1995年5月|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長篇小說|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1995年12月|劉以鬯中篇小說選|中篇小說集|香港作家出版社
  • 1997年8月|見蝦集|散文集|遼寧教育出版社
  • 1998年10月|龍鬚糖與熱蔗|小說、隨筆合集|北京新世紀出版社
  • 2000年7月|酒徒|長篇小說|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2000年12月|對倒|長、短篇小說集|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2001年2月|對倒|長、短篇小說集|北京作家出版社
  • 2001年4月|打錯了|微型小說集|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2001年5月|劉以鬯小說自選集|中、短篇小說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 2001年9月|不是詩的詩|小說、散文、劇本、評論合集|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2001年12月|過去的日子 |中短篇小說集|上海百家出版社
  • 2002年7月|暢談香港文學|評論、隨筆合集|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2003年4月|對倒(法譯本)|長篇小說|法國Editions Philippe Picquier
  • 2003年6月|他的夢和他的夢|小說、散文|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
  • 2003年7月|酒徒 |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2004年10月|多雲有雨|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2005年4月|異地.異景.異情|香港文匯出版社有限公司
  • 2005年4月|香港原創文學叢書|香港文匯出版社有限公司
  • 2005年5月|模型.郵票.陶瓷|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2009年1月|劉以鬯小說選|明報月刊出版社, 新加坡青年書局
  • 2010年7月|甘榜 |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2010年11月|熱帶風雨|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2011年7月|吧女|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2016年7月|香港居|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讀冊生活

※參考資料:「博客來網路書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筆耕文學】文藝創作工作室
2會員
144內容數
我把自己剖開,掏出記憶與影子,雕刻成雨季。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經歷過中文科考試的折磨,其實我對遊記避之則吉。後來發現《老殘遊記》是一本批判政治與社會的小説,更列入晚清四大譴責小說,這倒是勾起我的興趣來。 其實《老殘遊記》是劉鶚為了資助朋友生活,順道抒發自己對國家衰落的憤慨而創作,正如「老殘」一名就是寓意「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Thumbnail
經歷過中文科考試的折磨,其實我對遊記避之則吉。後來發現《老殘遊記》是一本批判政治與社會的小説,更列入晚清四大譴責小說,這倒是勾起我的興趣來。 其實《老殘遊記》是劉鶚為了資助朋友生活,順道抒發自己對國家衰落的憤慨而創作,正如「老殘」一名就是寓意「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Thumbnail
「一個人換了立場會被稱為叛徒,讓所有人都同個立場,便沒有人記得原本的堅持。」
Thumbnail
「一個人換了立場會被稱為叛徒,讓所有人都同個立場,便沒有人記得原本的堅持。」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張英曾在給家族的家訓(後被編輯成《聰訓齋語》)寫道:「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飢,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而今,即使讀書已經帶著我看見了不一樣的世界,去到了不一樣的地方,可終到頭,我們仍然被資本給壓迫著必須彎下身子,選擇忽略曾經讀過的道理。
Thumbnail
張英曾在給家族的家訓(後被編輯成《聰訓齋語》)寫道:「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飢,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而今,即使讀書已經帶著我看見了不一樣的世界,去到了不一樣的地方,可終到頭,我們仍然被資本給壓迫著必須彎下身子,選擇忽略曾經讀過的道理。
Thumbnail
王爾德、波德萊爾、珍奧斯汀、狄更斯、海明威、費滋傑羅、喬伊斯、莒哈斯、杜斯妥也夫斯基,文豪界的酒徒比我想像中多。
Thumbnail
王爾德、波德萊爾、珍奧斯汀、狄更斯、海明威、費滋傑羅、喬伊斯、莒哈斯、杜斯妥也夫斯基,文豪界的酒徒比我想像中多。
Thumbnail
1988-2012 洛夫.九歌出版.2023/04. 推薦給: ❦ 喜歡讀詩的人 ❦ 喜歡洛夫的人 我一直覺得「詩」很難懂。 可能因為看不懂,無法頓悟詩人想傳達的意思。 也可能因為文體很"不整齊",不知如何規則的讀? 直到有一次聽到楊照談他的《迷路的詩》, 他說,就是詩的
Thumbnail
1988-2012 洛夫.九歌出版.2023/04. 推薦給: ❦ 喜歡讀詩的人 ❦ 喜歡洛夫的人 我一直覺得「詩」很難懂。 可能因為看不懂,無法頓悟詩人想傳達的意思。 也可能因為文體很"不整齊",不知如何規則的讀? 直到有一次聽到楊照談他的《迷路的詩》, 他說,就是詩的
Thumbnail
夏丏尊、葉聖陶《文心》重點摘要
Thumbnail
夏丏尊、葉聖陶《文心》重點摘要
Thumbnail
分享對作者李惠貞老師作品的喜愛,書中探討文學系畢業在社會中的掙扎,以及尋找自己位置的過程。強調接受真實的自我,找到個人的光。
Thumbnail
分享對作者李惠貞老師作品的喜愛,書中探討文學系畢業在社會中的掙扎,以及尋找自己位置的過程。強調接受真實的自我,找到個人的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