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本書
思維具象化,寫作就是把大腦中的思維複製到紙上。
心裡雖然有許多想法,但就是無法把那些想法化為文字落在紙上,
這本書提到「寫作」跟「語言」一樣,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我們也不是天生就會說中文,是經過孩童時期多年的學習才學會,
寫作也需要經過練習才能把自己的想法化為文字展現出來。
本書作者是多米,一位作家,作者分享了他過去摸索了好幾年的經驗給讀者,
讓我們可以快速掌握寫作的基本要素。
在下筆之前
因為是讀者要看,得先知道什麼樣的文章會讓人看都不想看。
有哪些方式讀者不想看?
- 文字牆
一大片密密麻麻的文字讓人閱讀不易,因為人的大腦一次可以閱讀的文字不多,
頂多一到兩行字,一整片的字會讓人感到吃力,天生懶惰的大腦就會放棄。
- 專業亂碼
專家的文章比較容易出現的狀況,文章充斥著一大堆該領域才能理解的詞彙用法,
一般讀者看不懂,如果是論文發表就沒問題,但是如果是給大眾看的文章,
這種情況也沒幾個人有能力看完。
我常會找些沒聽過的 podcast 節目來試聽,有些講太深聽不懂,
所以就不會再去聽了,也是這種原因,我相信節目本身不錯,只是一般人聽不懂。
- 鬼扯
有些文章看起來像是沒有根據的亂寫,讀者看得出來,有些google一下就戳破了。
4.高高在上的語氣
即使文章內容是好的,但是讀起來讓人感覺到「被教訓」,讓讀者感到反感的時候,
不管內容有多受用,大部分的人也很難打從心底接受甚至會去找相反的論點來反駁你。
讓讀者容易閱讀
- 傳達訊息才是重點
不用像以前學習寫作文那樣注重用詞,只要用簡單明確的概念,直接寫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想法就可以了,美國文豪海明威曾經給年輕作者的建議:簡單的字句,真實的感情。
- 簡化概念
把複雜的東西,用簡單的概念表達是一種能力,好像是之前看那瓦爾寶典裡面有提到,物理學專家李察·費曼可以用很簡單概念讓人快速理解物裡,他認為「真正理解一個概念,應該能夠用簡單語言教會別人」,他所主張的費曼學習法,到現在也是廣為流傳。
費曼學習法
- 選一個你想理解的主題
- 用自己的話解釋給一個小學生聽
- 找出小學生不清楚的地方,回去重學
- 簡化語言,整理知識結構
- 善用故事、舉例、自身經驗
人喜歡聽故事,不論在銷售還是演講,帶入故事、舉例跟自身經驗,
更容易讓人留下印象,寫作也可以帶入故事跟自身經驗。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就是說故事很厲害的作者,
他在書中把富人思維跟窮人思維,用兩位爸爸帶入,
讓我們很簡單的可以看到兩位爸爸對同一件事的不同態度。
他在書中也有給過一位想要從事寫作的記者建議,平常去學銷售,
然後週末晚上寫書,銷售技巧裡面就有包括說故事這個重要技巧,
一個好的故事可以吸引人心。
- 只提供資訊,不強加說服
人喜歡自己做選擇,有掌控感,所以大部分只要提出資訊,讓讀者自己去判斷就好,
不用強硬的叫讀者照做,在被外人要求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時,人會產生對抗心,
會有反效果。
- 寫具體、有畫面感的內容
讀者跟作者的想像場景會存在落差,寫的明確、具體一點可以幫助想像同步,
「一位女性站在街上」以及「一位穿著紅色大衣的女性,站在路口等紅綠燈」,
前者可能大家心中想的場景會有落差,後者大部分人心中的想像都不會差太多。
在文章完成後
- 修改
過幾天再看一次,因為當下充滿熱情,看什麼都順眼,等過幾天冷靜了再看一次,
大腦可以處於公正的角度來觀看。
請別人提出意見,但頂多是建議你,還是得要自己修改,畢竟你才是作者,
別人只算是輔助。
- 刪掉多餘的字,讓句子變得精簡、準確。
作者最後提供了寫作小步驟
1.設定框架,決定要寫什麼方向
2.決定把東西放在哪裡
3.專注,遠離手機
4.早上比較容易專注,人的專注力有限,白天有工作的話,
下班常常會因為疲倦而放棄寫作,剛開始學寫作,本身沒有那麼有吸引力,
很容易選擇去玩遊戲、看電視、滑手機。
5.平常就有寫筆記保存的習慣,多累積筆記,寫作時可以拿出來看,
增加一些素材
我讀完的感覺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了解到,用簡單的字,表達出自己的意思更為重要,
簡單、直白,讓人一看就懂,另外就是不要增加讀者的閱讀難度,
現在人太忙了,精力有限,如果文章讀起來太費勁,那就很容易放棄閱讀。
我現在可以知道為什麼我以前比較喜歡看漫畫,因為厚重的教科書讀起來死氣沈沈的,
完全沒有讓人想花力氣去閱讀,相反的,漫畫的設計就是要讓人容易閱讀下去。
現在自媒體盛行,大家都可以在網路上面發表自己的看法,
如果能夠用文字簡單、明確地表達出來,不但可以讓更多人看完,
更能傳達自己的想法,這本書不只是教你如何寫文章,還教你如何讓人願意讀、讀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