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句話出自《論語‧泰伯篇》,完整原文是:
意思是:鳥臨死前的叫聲哀傷,人臨死前的話語誠懇、真摯,因為人在面對死亡時,已經無所保留、不再虛偽,往往說出的是內心最真實、最良善的話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為什麼「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 死亡的逼近使人誠實
當人知道自己即將離世,名利、面子、計較都不重要了,會放下虛飾,說出真心話,往往是勸人為善、道歉、表白、交代遺願等。 - 道德與情感的昇華
人在彌留之際,良知與情感被激發,想留下一些有意義的話來影響他人,表達愛、寬恕、感恩或悔意。 - 傳遞最後的智慧
有些人臨終前會傾囊相授,說出一生所悟,甚至留下警語或遺訓,盼望後人不重蹈覆轍。
舉例說明
- 一位嚴厲的父親,生前從不稱讚子女,但臨終前握著子女的手,說:「你做得很好,我一直以你為榮。」
- 一個有過恩怨的朋友,病重時說出:「那時候是我錯了,對不起。」
- 一名長者在病榻上告誡子孫:「家和萬事興,千萬別為錢鬧翻。」
這些話語,比任何時候都更具份量與真誠。
然而,這句話也不絕對
現實中也有例外──有人臨終仍執著仇恨、遺憾、恐懼,甚至留下傷人的話。
但大體而言,人在面對死亡時,會更接近真實的自我,說出那些平常無法說出口的話。
結語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是一種提醒,也是對人性的理解與期待。
它教我們在還未「將死」時,就練習說出善言、真言,不必等到最後才遺憾說晚了。
想到就說愛、能放就放下,誠實待人,也為自己留下一個圓滿的生命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