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對於心理健康越來越重視,對心理諮商的需求也增加許多
這一篇文章主要是想透過自身經驗,讓對於心理諮商有興趣的人
可以知道它能帶來什麼幫助,以及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當然最後也會提到,為什麼我停止了諮商
💌事先聲明:我本身並非心理諮商相關專業,因此以下都是經驗分享
Q1:心理諮商費用好貴!這筆錢花下去值得嗎?
對,長期心理諮商真的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目前我聽到有部分的諮商師認為,至少要累積6-10小時以上的諮商才能初見成效
原因就是諮商師需要時間認識個案並且建立信任關係,接著才有辦法真正引導個案
而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要達到預期的效果,最後花費的時間遠超過上述所言
因此,我建議如果想要諮商,可以先保持開放心態
一是,抱著試試看也無妨的心情去體驗
二是,能持續多久都沒關係,以自己能負擔的範圍去嘗試就好
三是,諮商師合不合的來很重要,不合就試試找其他人
再來就是,這筆錢花下去值得嗎?
我自己覺得非常值得,
在諮商中,我潛移默化的學到了諮商師富含同理心的表達方式,諮商師說話的方式,也成為我對自己、對他人說話的方式──尊重、不帶批判的去理解,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諮商師對個案的態度、說話語氣和內容,會被內化成為個案新的腦神經迴路。
舉例來說,以前我的腦中充斥著從小吸收到大的各種長輩命令、責備,所以總是疲憊不堪,而諮商一段時間以後,我逐漸學會了新的、對自己說話的方式,不再是口氣尖銳的命令句,而是充滿溫度的詢問與支持。
我覺得這正是諮商最關鍵的一部份,
內化善待自己的能力。
Q2:要怎麼知道我有進步了?
過程中我時常感到壓力,總覺得錢既然花出去了,就要用的有意義一些
所以常常問諮商師:離我所希望的目標還要多久?我快好了嗎?
這其實就相當於潛意識在默默設定KPI😂
如果過了幾周,我覺得進展不大,就會非常焦慮
每過一陣子就要覆盤一下,看看自己有哪方面的進步
我覺得定期覆盤是好的,畢竟賺錢不易,觀察自己的變化,適時的做調整很合理
如果擔心自己的諮商遙遙無期,建議以下作法:
- 每次諮商完,寫寫這次諮商的談話內容和自己的感覺:覺得沒進展的時候,就可以翻翻以前的紀錄,會發現其實每一次都有進展
- 每天或每周固定寫情緒日記,以便日後參照:我就是翻以前的紀錄,才知道自己走了多遠的路
- 過幾個月測試自我關懷程度:參照這篇文→你是一個會善待自己的人嗎?測測你的自我疼惜分數有幾分
- 定期找親朋好友聊聊天:有時候身邊的人會先觀察到你的不同,給予意想不到的反饋
Q3:我會不會被諮商師影響?會不會被操控?
這是我個人在諮商後期非常在乎的點,因為以前太乖太聽話,在諮商中期開始產生明確自我主見後,就很排斥被操控,也一度很排斥諮商師的意見。
然而,這些摩擦與心理的變化,正是可以了解自己的關鍵時刻。
我得說,諮商時間長了,一定多少會受諮商師影響,畢竟相處時間久、聊的東西也深,在我心中,諮商師就相當於朋友,一個人怎麼可能不受朋友影響?
更不用說,諮商的目的就是「認知再建構」,
就是因為以前的神經迴路、思考方式遇到瓶頸,才會需要諮商師協助重建新的思考方式。
所以回到這個問題,我會不會被諮商師影響?
答案是會。
那要怎麼確保不會被操控?
很簡單,只要問問自己,我現在做的決定、產生的想法,是不是為了我自己好。
「個案的福祉」是諮商倫理中最重要的一項,心理諮商師也都會盡量從個案的福祉出發。
永遠記得,把自己的福祉、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Q4:什麼時候可以停止諮商?
這是我在諮商後期最常問自己的問題,
我好了嗎?可以了嗎?還要多久?
諮商師總說:會有好的一天的,到了那一天,你心裡自然就明白。
我一開始還覺得這是什麼神棍說法XD
但是那一天就真的來了。
有幾個徵象可以參考:
- 自發性的想停止諮商
- 已經能理解自己的情緒,也能採取必要的行動:憤怒時知道如何抒發,難過時能找人聊聊等
- 即使會擔心沒諮商的日子,但對自己有足夠信心,知道自己有能力面對未知
我在告訴諮商師要停止諮商時,他有些驚訝,不過隨即跟我討論了起來
他理解了我所做的決定,最後祝福我的離開
有一個很不錯的結尾,非常感恩,也覺得很幸運。
回到標題,為什麼我停止了諮商?
因為我已經知道如何和自己相處,知道了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或許有一天,我會面臨一些事,想回去找諮商師聊聊。
而在那之前,我想先好好的去經歷、去體驗得來不易的人生。
最後,祝福大家,都能找到療癒自己身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