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Jony Ive 加入 OpenAI 談起:設計思維導入企業的真正挑戰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Image Credits: OpenAI

Image Credits: OpenAI

OpenAI 宣布以 65 億美元收購 Jony Ive 創辦的AI 硬體新創公司 io,並由這位前 Apple 首席設計官領導其未來的設計方向。這不僅是一場產業間的高額收購,更是一個強烈訊號——生成式 AI 的競爭不再是技術的比拼,也將進入設計與體驗的賽道。Jony Ive 象徵的並非美學,而是設計作為「產品定義權」的一種語言,取得企業策略的主導地位。

這或許也提醒我們:在導入設計思維已行之有年的今天,為何多數企業仍未真正建立起設計思維主導的組織條件?

許多企業在推動設計思維時,雖然理念上認同其價值,但在實務操作中,仍難以將設計職能真正融入核心業務,導致設計策略與商業目標脫節。以傳統製造業為例,雖然不少企業設立專門的設計部門,但因缺乏跨部門協作機制,設計在實際決策過程中往往淪為附加價值,難以發揮整體策略上的影響力。

關於設計管理的重要性,設計管理學者 Alan Topalian 在 1989 年的論文《Organisational Features That Nurture Design Success in Business Enterprises》中指出,成功的設計管理應由高階主管主導,甚至在董事會中具備話語權,才能確保設計與企業策略高度一致。此一觀點在 Rachel Cooper 和 Mike Press 的《The Design Agenda: A Guide to Successful Design Management》中也被進一步闡述,強調減少官僚障礙,才能真正發揮設計對企業成長的推動力。

Photo by Karl Solano on Unsplash

Photo by Karl Solano on Unsplash

Sony 是較早意識到設計管理重要性的企業之一。自 1961 年起,Sony 創辦人盛田昭夫成立了 Sony Design Center,並由設計推動者大賀典雄(日後成為Sony 的取締役以及總裁)領導,逐步將產品設計納入品牌核心,推動產品設計的一致性與品牌識別。這一做法在 Bill Evans 於 1985 年出版的《Japanese-Style Management, Product Design and Corporate Strategy》中,作為成功案例加以討論,展現出日本企業在設計管理上的前瞻性。

在現代企業中,Apple 和 Airbnb 則進一步展現了設計管理的進化。Apple 自 Steve Jobs 重返公司以來,始終將設計作為品牌和產品策略的核心,由首席設計官 Jony Ive 帶領的團隊直接向最高決策層匯報,確保設計與策略高度一致。Airbnb 則在設計流程管理上提出 DesignOps 概念,透過標準化的設計作業流程,提升跨團隊協作效率與設計一致性,顯示當代企業在設計管理上策略觀念的提升。

Jonathan Ive & Steve Jobs

Jonathan Ive & Steve Jobs

而在設計領域中也不乏推動者持續地強調設計在企業戰略上的價值。John Maeda 作為其中的佼佼者之一,長期倡導設計不僅是視覺美學,而應成為企業創新的核心動能之一。同樣地,IDEO 創辦人 David Kelley 提出的 Design Thinking,則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策略,作為解決複雜商業挑戰的方法。這些推動者的觀點,共同塑造了現代設計管理的核心理念,使設計從單一部門職能提升為整體企業策略中的驅動力。

然而,設計管理的成功從來不只是關於設計本身,而是組織結構是否讓設計參與決策,是否提供了被信任的舞台。Jony Ive 帶著蘋果時代的設計實績與 io 的硬體設計與製造能力,進入 OpenAI,他創辦的設計公司 LoveFrom 則保持獨立,獨家為 OpenAI 提供設計支援,象徵著設計從此將深入科技產業最核心的技術實驗室,也讓我們再次反思:設計究竟在我們的組織中,位於什麼位置?

無論是早期如 Sony 的設計管理實踐,還是現代企業如 Apple 和 Airbnb 的策略進化,都證明了設計在企業發展中的關鍵地位。隨著設計思維在商業領域逐漸普及,如何讓設計真正走進企業決策核心,仍是現代管理者需要深思的課題。未來,唯有透過設計策略與商業價值的持續整合,企業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穩健發展,並持續創新。  

當全球 AI 科技龍頭選擇讓設計走入決策中樞,這是否也是其他產業該重新思考的契機?設計不只是裝飾,而是價值創造的語言;不只是點綴產品的形狀,或是視覺的美醜,而是重新定義問題的方式。也許,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我們懂不懂設計思維,而在於——我們是否真的讓它發揮真正的價值?

Jonathan Ive & Sam Altman, Image Credits: OpenAI

Jonathan Ive & Sam Altman, Image Credits: OpenAI

如果你也認同文章的觀點或是有其他想法,歡迎在留言中分享。覺得這篇內容對你有啟發的話,記得追蹤我的 Instagram 獲得更多即時分享,一起交流更多想法。

Reference

  • Topalian, A. (1989). Organisational features that nurture design success in business enterpris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Design, Munich, Germany.
  • Cooper, R., & Press, M. (1995). The design agenda: A guide to successful design management. Wiley.
  • Evans, B. (1985). Japanese-style management, product design and corporate strategy. Design Studies, 6(1), 58–65.
  • Etherington, D. (2025, May 21). Jony Ive to lead OpenAI’s design work following $6.5B acquisition of his company. TechCrunc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622號小行星
45會員
15內容數
時尚與設計一向密不可分,無論高訂或潮流,優秀的圖像設計師不曾缺席,不管是以Joy Division專輯封面設計聞名的Peter Saville、曾任Vogue藝術總監的Fabien Baron、打造了Girls Don’t Cry的Verdy以及一手培養NewJeans的閔熙珍等,我將以設計師的視角分享在時尚界的洞察。
B622號小行星的其他內容
2025/05/14
藝術總監不僅是設計職位,更是一種心態和職涯策略的結合。許多設計師在職涯成長過程中,常困惑於如何成為一名藝術總監,然而,這樣的提問反而侷限了發展的可能性。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做到卓越。
Thumbnail
2025/05/14
藝術總監不僅是設計職位,更是一種心態和職涯策略的結合。許多設計師在職涯成長過程中,常困惑於如何成為一名藝術總監,然而,這樣的提問反而侷限了發展的可能性。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做到卓越。
Thumbnail
2024/09/12
2025年春夏紐約時裝週上,3.1 Phillip Lim因其新系列的標語上衣被指控抄襲「Girls Don’t Cry」的設計,後者的創辦人Verdy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不滿。3.1 Phillip Lim 隨即回應,聲稱其設計靈感源自復古標語T-shirt,並表達了與Verdy之間的善意溝通意圖。
Thumbnail
2024/09/12
2025年春夏紐約時裝週上,3.1 Phillip Lim因其新系列的標語上衣被指控抄襲「Girls Don’t Cry」的設計,後者的創辦人Verdy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不滿。3.1 Phillip Lim 隨即回應,聲稱其設計靈感源自復古標語T-shirt,並表達了與Verdy之間的善意溝通意圖。
Thumbnail
2024/05/03
在台灣被冠以「怪物新人」的韓國大勢新人女團 NewJeans(뉴진스),官方 Instagram 帳號於4月26日發布了一系列宣傳照,最吸引設計人目光的,莫過於那六版單獨成員暨團體封面設計上,選用了出自同名傳奇雜誌《Avant Garde》的經典字體 ITC Avant Garde Gothic。
Thumbnail
2024/05/03
在台灣被冠以「怪物新人」的韓國大勢新人女團 NewJeans(뉴진스),官方 Instagram 帳號於4月26日發布了一系列宣傳照,最吸引設計人目光的,莫過於那六版單獨成員暨團體封面設計上,選用了出自同名傳奇雜誌《Avant Garde》的經典字體 ITC Avant Garde Gothic。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經常聽到AI將如何改變職場生態的預測,像是AI要取代誰,要讓誰失業。 然而事實上,AI的誕生似乎對企業好像沒有發生什麼重大變化,看起來有影響的只有這些科技巨頭,像是微軟、Google、OpenAI 對模型拼場,以及Nvidia的股價漲翻,以及部分的人發財了。
Thumbnail
我們經常聽到AI將如何改變職場生態的預測,像是AI要取代誰,要讓誰失業。 然而事實上,AI的誕生似乎對企業好像沒有發生什麼重大變化,看起來有影響的只有這些科技巨頭,像是微軟、Google、OpenAI 對模型拼場,以及Nvidia的股價漲翻,以及部分的人發財了。
Thumbnail
Nvidia創辦人黃仁勳認為,人不會被 AI 取代,而是會被懂得運用 AI 的人取代。AI 對企業的影響如何?AI 是否將導致人類同質化?本文探討人工智能時代下,擁有什么能力,從而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Thumbnail
Nvidia創辦人黃仁勳認為,人不會被 AI 取代,而是會被懂得運用 AI 的人取代。AI 對企業的影響如何?AI 是否將導致人類同質化?本文探討人工智能時代下,擁有什么能力,從而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Thumbnail
首次來到TIDAF演講的郭育滋(Veronica Kuo),她是台灣奧美(Ogilvy)集團數位長,今天代表奧美來做全球案例分享。怎麼樣用AI?Veronica說:「AI領域很新,沒有人可以說自已是專家。」
Thumbnail
首次來到TIDAF演講的郭育滋(Veronica Kuo),她是台灣奧美(Ogilvy)集團數位長,今天代表奧美來做全球案例分享。怎麼樣用AI?Veronica說:「AI領域很新,沒有人可以說自已是專家。」
Thumbnail
作者認為AI,它不特屬於哪一個產業,在一定時間成熟之後,它充斥你我生活之中,就是像水電一樣的自然。有很多人還搞不清楚它的未來發展到哪裡? 當這變化還很劇烈時,過早投入反而浪費時間與成本,所以作者的洞見是:什麼是你我最珍貴的價值?
Thumbnail
作者認為AI,它不特屬於哪一個產業,在一定時間成熟之後,它充斥你我生活之中,就是像水電一樣的自然。有很多人還搞不清楚它的未來發展到哪裡? 當這變化還很劇烈時,過早投入反而浪費時間與成本,所以作者的洞見是:什麼是你我最珍貴的價值?
Thumbnail
科技巨擘聯手推進生成式AI發展 開創人工智慧新時代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的浪潮中,雲端運算龍頭AWS和晶片巨擘NVIDIA攜手合作,推出一系列革命性的基礎設施、軟體和服務。
Thumbnail
科技巨擘聯手推進生成式AI發展 開創人工智慧新時代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的浪潮中,雲端運算龍頭AWS和晶片巨擘NVIDIA攜手合作,推出一系列革命性的基礎設施、軟體和服務。
Thumbnail
Google I/O 2024 開發者大會(Google Developer Conference)於台灣時間 5/15展開,為期兩天。今年Google I/O 開發者大會帶來了許多令人振奮的 AI 技術和產品,這些創新成果將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這次大會有什麼讓人驚豔亮點!
Thumbnail
Google I/O 2024 開發者大會(Google Developer Conference)於台灣時間 5/15展開,為期兩天。今年Google I/O 開發者大會帶來了許多令人振奮的 AI 技術和產品,這些創新成果將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這次大會有什麼讓人驚豔亮點!
Thumbnail
  靜靜地坐在桌前,腦海中如潮水般不斷回想著 Open AI 發佈會的點點滴滴。那一場發佈會,宛如一道淩厲的閃電,猛然間照亮了未來那原本被重重迷霧所籠罩的道路,卻也在我的心中肆意地湧起了無盡的不確定與惶恐。   看著那些關於 AI 發展的詳細介紹,我仿佛看到了一個正以驚人速度變化著的世界在
Thumbnail
  靜靜地坐在桌前,腦海中如潮水般不斷回想著 Open AI 發佈會的點點滴滴。那一場發佈會,宛如一道淩厲的閃電,猛然間照亮了未來那原本被重重迷霧所籠罩的道路,卻也在我的心中肆意地湧起了無盡的不確定與惶恐。   看著那些關於 AI 發展的詳細介紹,我仿佛看到了一個正以驚人速度變化著的世界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