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自學家長日記】vol.64 哲學,是幫助孩子做選擇的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一直覺得,哲學課程是教育裡最重要的一環。

但在中華民國,哲學卻經常被視為邊緣科目。事實上,哲學幾乎是所有學問的根本。連我們所謂的博士學位(Ph.D.),Ph 這兩個字母,指的就是 philosophy——哲學。

在大學階段,許多通識課或必修課會設計哲學類內容;但在國民教育體系中,卻幾乎沒有真正的哲學教育。這,也是我不把孩子送進體制內學校的理由之一。


⸻揠苗助長與「以義襲而取之」

今天的哲學課,我和孩子們繼續討論上次的單元——孟子的〈公孫丑上〉中「揠苗助長」的寓言。這段文字非常關鍵,我們便花了一些時間,仔細地再複習一次。

這段文字,其實也正好印證了我對國民教育缺乏哲學訓練的看法。

文中,公孫丑問孟子:「什麼是浩然之氣?」

孟子說,浩然之氣是一種結合正義與真理(「其為氣也,配義與道」)而逐步養成的內在力量。他提到,要「以直養而無害」,它是「集義所生者」——意思是:

不違背內心那個誠實、善良的小聲音,從生活和學習的經驗中不斷思考、驗證,從而培養出具有永恆價值的正義感與對真理的追求與服從,並充滿這人的思維和行動——這就是「浩然之氣」。

但孟子同時也指出,社會中有些人會拿「正義的教條」來壓迫他人,而不是讓人或自己去思考、去實踐。他稱這種行為為「(以)義襲而取之」——用正義之名,行強制之實。

這種不容質疑、不容思考的哲學教育方式,正是他在本文中所批評的「揠苗助長」。

表面上,這個人可以說出彷彿很有道理的話,做看似正確的選擇,寫下最標準的答案,但他心中卻對此毫無感覺,也不了解其原因。不正像被揠苗助長的苗一樣,空有高度,卻毫無穩固的本質嗎?


⸻哲學學問 ≠ 哲學能力

這也讓我們更能理解一件事:哲學的「學問」和哲學的「能力」其實是完全無關的兩回事。

一個人讀了很多哲學大師語錄,通曉很多哲學上的概念,只能說他很有哲學「學問」;

但若無法用這些知識做出更好選擇、指引人生,那他的哲學「能力」其實還是很有問題的。

哲學,本質上就是選擇的學問。

人的一生中充滿各種選擇,

而幫助我們做出更好選擇的能力,就是哲學能力。

所以當有哲學系學生說:「哲學沒用」,某種程度上也顯示,

他們可能缺乏的,正是這種能力。


⸻標準答案 ≠ 哲學教育

當然,這樣的批評並不公平,因為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

即使到了碩士畢業,很多人仍不能思考自己生命的方向與價值。

所謂的 Ph.D. 學位,其實也無法反映出哲學能力。


至於國民教育,學校課本裡當然有哲學性的內容,

像是《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國語課本、公民與道德、國小社會課本等等,

但這些內容幾乎都有標準答案。

而一旦哲學有了標準答案,就不再是哲學,只是灌輸文字罷了。

這也就是孟子所批評的「(以)義襲而取之」——

用正義與正確之名,抹殺學生思考的機會。

這種教育空有哲學之名,其實並不會增加孩子的哲學能力的。


⸻教孩子做選擇,就是教他們哲學

我最重視的,是孩子「做選擇」的能力。


在我們家,哲學課從來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鼓勵他們思考、討論,

從經典中反思生活,

在生活中反覆練習判斷。

讓他們學會不只是「知道什麼是對的」,還能「選擇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這樣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哲學能力。


不論是家庭教育,還是體制內教育,

我都相信,

哲學教育是最不容輕忽的一塊基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鬍渣爸的教育觀察站
0會員
10內容數
啟蒙教育和遊戲化教育專家,也是教學系統、教材、教具、桌遊發明人。44歲生日退休回家陪小孩長大。對教育的觀察和碎碎念都放在這。medium: https://www.facebook.com/EALfun/
2025/05/20
在家自學的過程裡,夫妻之間的教養觀念,真的需要經常溝通、協調。 不是說兩個人不能有不同看法,而是——如果兩人的價值觀長期不一致,那對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會產生比我們預期還要大的破壞。 最大的影響是這個:
Thumbnail
2025/05/20
在家自學的過程裡,夫妻之間的教養觀念,真的需要經常溝通、協調。 不是說兩個人不能有不同看法,而是——如果兩人的價值觀長期不一致,那對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會產生比我們預期還要大的破壞。 最大的影響是這個:
Thumbnail
2025/05/08
今天教孩子孟子,進入《公孫丑上》中有名的寓言——揠苗助長。 因為這故事幾乎家喻戶曉,我猜學校應該有配套動畫資源,就上網搜尋了一下,果然找到好幾部。多數的確是教育用途,供幼兒與國小生理解使用,或作為課堂補充資料。 但第一部看完,我就發現動畫內容有錯。又看了第二部、第三部,都有問題。
Thumbnail
2025/05/08
今天教孩子孟子,進入《公孫丑上》中有名的寓言——揠苗助長。 因為這故事幾乎家喻戶曉,我猜學校應該有配套動畫資源,就上網搜尋了一下,果然找到好幾部。多數的確是教育用途,供幼兒與國小生理解使用,或作為課堂補充資料。 但第一部看完,我就發現動畫內容有錯。又看了第二部、第三部,都有問題。
Thumbnail
2025/04/24
最近每天帶孩子運動,主要是把我身上的武術經驗傳給他們。 結合了跆拳道、柔道、合氣道、街頭防身,以及幾種武器和對武器的技術。 我也趁機減減肥,畢竟這些年身體真的重了不少(多了18公斤不知哪來的肥肉啊!)。
Thumbnail
2025/04/24
最近每天帶孩子運動,主要是把我身上的武術經驗傳給他們。 結合了跆拳道、柔道、合氣道、街頭防身,以及幾種武器和對武器的技術。 我也趁機減減肥,畢竟這些年身體真的重了不少(多了18公斤不知哪來的肥肉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吳軍老師的《卓越》探討教育的真正意義,追求卓越而非追求學歷和工作,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教育的最佳方式是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和環境量身定製,並應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和發展階段採取適當方法。家長的陪伴和引導對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和健康心理至關重要。
Thumbnail
吳軍老師的《卓越》探討教育的真正意義,追求卓越而非追求學歷和工作,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教育的最佳方式是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和環境量身定製,並應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和發展階段採取適當方法。家長的陪伴和引導對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和健康心理至關重要。
Thumbnail
a series of philosophy lessons designed for children, covering topics such as critical thinking, cognitive biases, metaphysics, consciousness...
Thumbnail
a series of philosophy lessons designed for children, covering topics such as critical thinking, cognitive biases, metaphysics, consciousness...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在面對子女學業方面的抉擇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從學習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互相依靠。文中分享了不同年齡段子女的學習狀況以及和孩子們的相處經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在面對子女學業方面的抉擇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從學習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互相依靠。文中分享了不同年齡段子女的學習狀況以及和孩子們的相處經驗。
Thumbnail
善待孩子,就是變相的在善待自己
Thumbnail
善待孩子,就是變相的在善待自己
Thumbnail
培養孩子哲思,並不是要孩子背誦哲學家講的話,或是拿它來考試。而是首先能讓孩子養好對哲學的「胃口」,培養他閱讀相關書籍的意願,進而讓孩子在閱讀中隨著書本的內容展開對於萬事萬物的哲學思考,逐步啓發他的人生智慧,使他成為自己人生問題的解答大師。
Thumbnail
培養孩子哲思,並不是要孩子背誦哲學家講的話,或是拿它來考試。而是首先能讓孩子養好對哲學的「胃口」,培養他閱讀相關書籍的意願,進而讓孩子在閱讀中隨著書本的內容展開對於萬事萬物的哲學思考,逐步啓發他的人生智慧,使他成為自己人生問題的解答大師。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