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的水壺變成武器】—教育現場裡,一場必要的提醒與界線建立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有些行為,表面看起來像是「不小心」,但其實是一次又一次對界線的測試。

那天下午,大班孩子坐在鞋櫃上喝水。
Y孩,突然把水壺高舉,直接倒在旁邊孩子的頭上。

不是打翻,也不是碰撞,
而是一個清楚、主動的行為動作—他將水壺舉高,朝旁邊的同學倒下去。

但事實上,這已經不是Y孩第一次做出不恰當的行為。


不是偶發事件,而是累積已久的人際挑釁

這位孩子,早就多次對同一位同學有過不當的肢體互動:推擠、踢腳、插隊、搶位子、拉扯物品……

行為頻繁、對象固定,班級裡的老師們都看在眼裡,每次都給予引導、設法化解、也定期與家長溝通。
然而,家長每次的回應都很一致:「我們知道了,會好好跟他說。」

說過很多次,但孩子的行為依舊,甚至越來越理直氣壯。

那天將水倒在同學身上後,Y孩跟我說:「我有他道歉,我有幫他用吹風機吹乾了」,
事實上也是老師請他做的,做出實際補償的行為,彌補他的錯誤。
他講的理直氣壯,好像他有善後,前面的事情就一筆勾銷。

Y孩家長第一反應:是不是不小心打翻水?

事件發生後,班級老師通知Y孩家長。
對方在了解情況的那一刻,並不是驚訝或關心,而是問:
「他是不是不小心打翻水?」

那一瞬間,不是生氣,而是感到一種熟悉的無力——

當現場老師已經親眼見到孩子高舉水壺,明確往同學頭上傾倒時,家長卻第一時間選擇相信:這應該只是個意外。

但教育現場不是「賭運氣」,不是「這次就算了」。
我們要對所有孩子負責,包括那位行為不當的孩子自己。

當「對不起」成了習慣性台詞,而家長只是「知道了」卻沒有實質配合、慣性護短—

我知道,該是劃一條清楚底線的時候了。


我的決定:讓Y孩家長感受到事情的份量

實際上,被倒水的孩子家長並沒有要求追究,也沒有不滿。他們信任園方處理、理解孩子互動間難免有衝突。他們相信學校的處理,並沒有激烈反應。

但我選擇以園方立場呈現事件的潛在嚴重性
我告知Y孩的家長,此事已經形成霸凌(被倒水的孩子有明確表示不開心、不舒服),
我有責任進行校安通報。

我沒有誇張、也不是恐嚇,而是讓訊息有足夠的份量
幫助家長跳脫「又是一次小狀況」的慣性反應。

這樣的處理,讓他們第一次出現了緊張與行動。
強化訊息的方式,是為了讓反覆出現問題行為的孩子家長,
正視孩子對他人造成的實質影響。

不是責罵,也不是指控,而是一種必要的提醒:
這樣的行為,如果再持續,就是校安處理層級的事。

也唯有這樣的嚴正回應,才真正讓家長出現行動,帶著孩子面對、而不是一再輕描淡寫。


隔天早上,Y孩家長只是對我們說:昨天晚上有跟OO說明他做這個動作的嚴重性,他哭了一個晚上,他早上會跟同學道歉,謝謝園長跟老師的溝通協調讓事情告一段落。

老實說,我們沒那麼容易相信。
因為這不是第一次這樣講,每一次出了事,每一次回應都是—
OO覺得很委屈、OO回家哭了一整晚...

但真正的行為修正呢?沒有。
下一次,孩子仍舊會推人、會踢腳、
會用手去弄別人的臉、會在同學走過去的時候刻意把腳伸過去絆倒對方。

我們不是不相信孩子有情緒,
我們只是更相信:眼淚沒有轉化成行為改變,就只是一次次把責任推回來的潛台詞。

也就是,看起來有在管,但實際上什麼都沒做。


作為園長,我的省思是:

  • 幼兒的行為教育不能只有一次次的提醒與原諒
  • 若行為不被真正處理,孩子會學會「反正說對不起就好」
  • 教育是修復,但修復的前提是:行為要被看見,責任要被承認

我們不是為了「讓對方生氣」而強化語氣,而是為了讓原本被忽略的問題,終於被認真對待。


這樣的處理,不是為了報復,而是為了保護

保護誰?不只是那個被倒水的孩子,也包括那位一直在試探界線的孩子—
因為只有當我們真正畫下底線,他才有機會看見自己行為的界線在哪裡。

這場「看似嚴厲」的處理,是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學習:你做錯了,可以承認、可以彌補,但不是每次都有人會原諒你,也不是每次都能一笑置之。


後記:教育,是讓人有機會成為更好的人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有時候,大人必須用足夠清晰的態度,幫孩子承擔行為後果,
也幫家長看見,他們再不行動,後果不只是別人受傷,
也可能是孩子自己長期缺乏人際認知與修復能力。

這不是對誰不好,這是我們必須為孩子真正好,所畫下的那條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幼教工作者的靈魂撞牆實錄
4會員
11內容數
幼教工作者的靈魂撞牆實錄。 這不是神燈俱樂部,這是幼兒園。 這裡不是你來點菜我們來實現的地方, 是孩子生活、探索與練習社會化的真實舞台。 歡迎來到我的教育現場鬼故事日誌。 笑笑看完,或許你會對「教育」這件事,多一點理解與敬意。
2025/05/26
育人從來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一場關係裡的來回——你問我感覺,我也開始學著說。 今天中午,幾位幼幼班的孩子來到辦公室看書。他們翻著繪本,小聲討論,後來自然地玩起「扮老師」的遊戲。 兩位小女孩模仿著早上的心情打卡例行性活動的流程,語氣認真得可愛: 「你今天心情怎麼樣?你現在有什麼感覺?是高興、生氣
2025/05/26
育人從來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一場關係裡的來回——你問我感覺,我也開始學著說。 今天中午,幾位幼幼班的孩子來到辦公室看書。他們翻著繪本,小聲討論,後來自然地玩起「扮老師」的遊戲。 兩位小女孩模仿著早上的心情打卡例行性活動的流程,語氣認真得可愛: 「你今天心情怎麼樣?你現在有什麼感覺?是高興、生氣
2025/05/26
幼教現場的鬼故事,通常不在教室裡,而是在與家長的對話中。
2025/05/26
幼教現場的鬼故事,通常不在教室裡,而是在與家長的對話中。
2025/05/26
某日中午,學校接到一通電話。 電話那頭是A孩的阿嬤 (A家因信仰關係吃全素,除了蔬食日外,其他天都是阿嬤親送) 聲音裡透著虛弱:「老師,我今天身體不太舒服,可能沒辦法幫我孫子送午餐,你們可以請OO阿姨(清潔阿姨)來我家拿便當嗎?」 我們不是外送平台啊! 我不是生氣,而是瞬間感到一種——荒謬中的
2025/05/26
某日中午,學校接到一通電話。 電話那頭是A孩的阿嬤 (A家因信仰關係吃全素,除了蔬食日外,其他天都是阿嬤親送) 聲音裡透著虛弱:「老師,我今天身體不太舒服,可能沒辦法幫我孫子送午餐,你們可以請OO阿姨(清潔阿姨)來我家拿便當嗎?」 我們不是外送平台啊! 我不是生氣,而是瞬間感到一種——荒謬中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確保孩子保持成長、保持進步,是實人老師的工作之一,唯有透過不斷的提醒、確認、對話,才能漸漸將這股積極學習的文化深植在孩子的心中。
Thumbnail
確保孩子保持成長、保持進步,是實人老師的工作之一,唯有透過不斷的提醒、確認、對話,才能漸漸將這股積極學習的文化深植在孩子的心中。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     讓孩子玩出一片天   每每到外頭喝杯午茶、偷個閒,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在閒聊,然後一旁的孩子就會開始自顧自的玩耍,每當大人們的交談結束後,我總是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語:「就知道玩玩玩!也不會用點時間讀書!」然後,父母就會擺著臉將孩子帶走。   這個戲碼相信在台灣並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     讓孩子玩出一片天   每每到外頭喝杯午茶、偷個閒,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在閒聊,然後一旁的孩子就會開始自顧自的玩耍,每當大人們的交談結束後,我總是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語:「就知道玩玩玩!也不會用點時間讀書!」然後,父母就會擺著臉將孩子帶走。   這個戲碼相信在台灣並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前幾天妞的幼兒園是最後一天上課 學校辦了期末成果發表會,並且有個「抽獎」的環節 但是…您們知道的…因為獎項有大有小 孩子有時抽到獎了…反而不開心XDD 喜的是孩子的好友J送了妞另一個禮物 憂的是沒多久…J又反悔了想要回去GG 面對孩子間的人際議題,該怎麼解呢?
Thumbnail
前幾天妞的幼兒園是最後一天上課 學校辦了期末成果發表會,並且有個「抽獎」的環節 但是…您們知道的…因為獎項有大有小 孩子有時抽到獎了…反而不開心XDD 喜的是孩子的好友J送了妞另一個禮物 憂的是沒多久…J又反悔了想要回去GG 面對孩子間的人際議題,該怎麼解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