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開啟看了一下新聞,看到高雄有位年輕女子,因為闖紅燈,拒絕停下,遭警方追趕,後來不甚自撞身亡...新聞畫面接著切到一位哭斷腸的母親,大聲哭喊著: 我的孩子很乖,她沒有喝酒,沒有吸毒...
首先,看到一位母親喪失親人,我感到非常難過與同情,但這種社會案件每個人的觀點看法不同,我們就不深究,對我而言,那句我的孩子很乖,突然像一道閃電似的,串連了需多社會案件的畫面,孩子犯錯了,父母總會在鏡頭前哭訴,我的孩子很乖,她/他不會做出這種事來的。
仔細推敲這段話,父母可能是希望透過鏡頭,向社會大眾道歉,用"乖"孩子來當作一種人設,凸顯這次的犯錯應該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平常不會這樣的。也或許孩子們在父母前面,真的就是表現很乖,不想讓父母失望;但在父母看不到的時候,或許才能真正"做自己"。
身為父親是老師的我,對我而言,乖是一種應盡的責任也是枷鎖。乖~就是一種服從,不違背的意思
家父是一位國中老師,從小在師長面前,我就非常謹言慎行,深怕一不小心做錯了事,會丟父親的臉!父親是老師~這句話不時地提醒著我~不能犯錯,要謹言慎行!! 但是我還是忍不住去做出一些違反父親期望的事情,像是晚自習跑去網咖打CS,或許這才是真正的自己。
求學的過程中,有個畫面很有趣,就是有一次高中數學被當,暑假回到學校重考,發試卷的老師站在我面前,看著我的名字,大聲地唸一個字一個字的唸著我的名字~X~X~X, 然後問我,你是不適某某某的小孩,我低著頭,很不號意思的小聲回答~是。
然後這位女老師就長嘆了一口氣,說了一句我永生難忘的話!
XXX(X指的是我爸的名字) 竟然生出這樣的孩子...然後把數學重考試卷遞給了我。
當時我心中的OS是...我爸是國文老師,他數學也不好啊! 我數學被當~還~好~吧!
無心插柳~柳成蔭; 當年的這棵柳樹,已經跟清明上河圖旁邊的柳樹一樣壯觀了~都快成林了! 所以大家都要謹言慎行,你的一句話,會影響人很深。
因為爸爸是老師,學業要好~要是一個乖小孩!
這樣的人設對我來說,可以說是一輩子的枷鎖!
上大學之後,我就瘋狂做自己! 我認為每個人就像一本書,有著各種不同生活的體驗,而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以本百科全書,內容五花八門! 所以一有時間就去打工,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互相~這句話的涵義是,你退一步,我讓一步的社會默契。是種社交潤滑劑,既是一種禮貌的表現,也可以是一種暗示和期望,更是代表台灣人重視人情味,彈性處理和不願撕破臉的文化,它是一種信任的默契。但這種互相,也可能是一種模糊的壓力~公司沒賺錢,大家互相一下,共體時艱!當然~最後全看聽的人怎麼解讀。
我曾經做過一份很有趣的工作,簡單來說就是外師的保母。這是一間人力仲介公司,我的工作就是公司招募組從國外招募外師後,外師一落地桃園機場,就由我接手打理他們大大小小的雜事,像是安排住宿,辦理居留證,銀行開戶等各式各樣你想的到和想不到的事情,我都要處理! 讓他們可以盡快適應台灣生活!下次我再詳細寫一篇介紹。
這職位很特別,以往公司都是找英文系畢業生,但後來都做不久,因為處理的不適英文溝通的問題,是文化的差異,也就是認知觀念的不同!
每次學校跟外師有衝突,大部分都回歸到一個問題,也就是雙方對於"互相"這個概念的認知。
學校的外師,都是依照合約應聘的,所以凡事都要照合約走,什麼時候付薪水,什麼時候上班等,凡事都要明載於合約中,但是合約再怎麼仔細,都會有灰色地帶和沒辦法提及的地方。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有時候可能會因為假日,人事銀行等因素,學校可能會晚發薪水一兩天,這樣的"延遲"對於台灣來說,可能是很正常的,大家通融一下,差個一天應該沒關係! 還記得當年高雄發生氣爆,我寫信去關心某國小的外師,結果他的回信開頭就是...FUCK YOU,原來是因為薪資問題,讓外師非常不爽。
薪水這對外師來說,可以說是天大的問題! 稍微晚一點沒拿到錢,馬上去跟學校抱怨。有些人會認為,你平常薪水那麼高,應該都有存錢,晚一天給應該不會怎樣吧?? 但是我們視為美德的儲蓄習慣,在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師來說,可不是這麼理所當然!更何況有一些外師,一拿到錢,就要趕快匯給菲律賓的"老婆"的,台灣離菲律賓近,這也是一些有了年紀的老外師,選擇台灣教書的原因之一。
當類似這種可大可小的糾紛發生時,學校通常會認為平常對外師也不薄;很多時候都會給個"方便"。
像是有時候我們會以為請別人吃東西,或是犯錯的時候稍微睜一隻眼 閉一隻眼,這樣的體諒是一種互相,像是再投資"人情帳戶",對方應該會默默記在心裡!下次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時候,自己要開口也比較不會不好意思,對方也應該會覺得不好意思。
很不幸的的事實是,這個需要幫忙的時候,老外就會搬出合約來,據理以爭! 對他而言,又不是我開口的,是你自己要給我的,為什麼我就要接受這筆"人情存款"。
站在學校立場,當然就會跟我這個老外的保母大吐苦水,講出一大堆過去曾經如何"好好的對待外師的例子",像是以前禮拜三下午學校都沒課,學校可能怕外師聽不懂中文,去聽研習也是浪費時間,也有可能是懶得再請人專門為外師翻譯,所以有時候外師可以不用參加研習,久而久之,外師就認為可以不用去。結果當教育部突然要來督導要來時,學校要求外師必須參加的時候,外師反而很不開心,因為這種臨時的要求,就會是一種導火線! 老外是很重視自己的時間的。
而且台灣人超愛用"吃"來傳遞感情,因為早期台灣農業社會艱困,能吃飽就是一種福氣!所以衍伸出的問候語就是~呷飽沒!?這種獨特的問候語。
所以當有事相求,最後總會說~我再請你吃頓飯!
但是吃飯是要非常看時間的,最難喬的往往是時間,所以最後這頓人情飯,其實有沒有吃都沒差了。也因此,我的老外朋友,總是搞不懂,為什麼台灣人都很喜歡在吃飯完後搶著付錢,哥付的不是錢,是再還人情債阿~~!
記得有一次我幫老外朋友安排了一趟墾丁行程,老外朋友說要請我吃飯以答謝我的安排。晚餐結束後,我們一起逛墾丁大街,找了間酒吧喝酒,因為酒錢不便宜,所以我在門口時不自覺又來台灣人那套,正要打開錢包要搶著付錢時,老外就很嚴肅地跟我說"我不是跟你說今天晚餐都我請嗎? " 當下聽到這句我突然有點傻眼,有點被訓了一頓的感覺,因為通常這種場合,我們都會比較委婉的告訴對方會是~演~一下要付錢的樣子"
但老外的世界~ 1 就是 1 ,2就是2,一且都照規矩來! 所以相對來說,AA制是一種很正常的表現! Deal is a deal!
所以當我是外師保母的時候,充分體認到,這份工作不單是翻譯,是要把各種"文化"這種抽象的內涵,轉化成具體的英文單字!甚至要舉出例子來讓外師可以懂。
你可能會覺得我英文應該很好,老實說,我的英文和數學,聯考分數是50分,滿分200,這50分是猜出來的~這樣的分數,也是相當符合數學邏輯的! 有機會在聊聊我怎麼"念"好英文這門科目的!
我們教孩子要乖,是希望不要成為別人的麻煩。
我們選擇互相,是想要在這漸漸疏離的社會,留下那麼一點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