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力是你的超能力 - by 雄獅文具廣告詞
在現代職場變遷速度達到真實時間 200 倍的今天,我們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科技發展。
這種進步的代價,正是人類身心靈面臨的巨大挑戰。
而頂尖心理學家提出了適合現在世代的職場生存指南。
我這邊小複習一下 : CRAMPS
繼我曾經探討了韌性(Resilience)和意義感(Meaning)之後,今天我打算再談談 CRAMPS 框架中的第三個關鍵能力:創造力(Creativity)。
▋創意是得要重新定義的生存策略
「創意不再是藝術家的專利,而是所有工作者每天都得面對的生存壓力。」
AI 正在迅速淘汰所有可預測、可複製的重複性工作。
你可以不要學畫畫、不要寫詩,但你不能沒有創造力。
在這個變動的時代,創意已經不是「加分」,而是「不被淘汰的基本分」。
但問題是:我們從小到大,從來沒被教過什麼叫創意。
更別說怎麼培養。
所以我想要繼續分享我在 JR Lee Podcast 受到的啟發跟整理。
▋為什麼你覺得「自己沒有創意」?
有沒有人也是這樣以為:
→ 創意是天賦,有些人天生就有,我不是那種人
→ 創意要很跳躍、很想像力,我太理性了沒辦法
→ 創意是靠靈感,我總是想不出來
這些在 Tomorrow Mind 裡面有提到,其實這都是我們對「創造力」最大的誤解。
▋創造力的真正定義是什麼?
根據心理學家 Margaret Boden 的經典定義:
創造力 = 新穎性 × 實用性 × 驚喜感
換句話說,創造力不是「幻想力」。
而是在現實限制中,提出有價值、意想不到、卻又能被實際應用的解法。
這會讓人想到什麼?
對我來說,就是每天的工作會議、專案簡報、提案腦力激盪,還有產品優化。
創造力感覺不是一種「藝術才華」,而是一種「問題解決能力」。
▋小測驗:創造力在哪?
來試試這個小測驗:
最近一次需要想一個點子、寫一份提案、設計一種流程時,發生了什麼事?
- A. 想不出來,一直滑手機拖延
- B. 想了一堆,但都不覺得特別
- C. 想到不錯的點子,但無法說清楚或落地執行
- D. 完美主義,怎樣都不讓自己滿意
不管選哪一個,都是能被歸類在創造力不同階段的卡點。
而這些,書中都有提到,這是可以被拆解與訓練的 !!!!
▋消失的創意?
讓人震驚的研究顯示:
- 5 歲兒童中,有 98% 被評為「創意天才」
- 到 25 歲,只剩不到 2% 還保有同樣水準
這跟聰明不能畫上等號。
而是被教育、職場與生活方式給馴化了。
→ 學校要求標準答案
→ 公司要求按流程來
→ 每天被任務追著跑,根本沒時間發散思考
所以不是不做創意發想,坦白說就是沒空去做創意思考。
▋三個小技巧撥接創造力
想讓大腦重新活起來,可以不用花錢,只要改變生活中的小習慣就好:
→ 散步思考法:起身走路 15 分鐘再思考,能激活預設模式網絡(DMN)
→ 洗澡靈感法:洗澡時不聽東西、放空腦袋,讓潛意識自由運作
→ 路線改變法:這週嘗試三條不同的通勤路線,刺激創意感知區域
▋習慣也可增加創意
我觀察到很多的創意高手,都是靠習慣培養創意的。
像我其他有提到過,關於做會議紀錄就是其中一個。
因為這類人知道如何設計環境、調整節奏、給自己留「創意的空隙」。
創意不再是等待靈感來敲門,而是他們主動打開那扇門。
▋想像力是你的超能力 ( 歡迎雄獅文具聯絡 )
當 AI 越來越會寫、會畫、會寫 code,我們還夠培養一件事:
能不能提出與眾不同的好問題,並創造出讓人眼睛一亮的好辦法。
這就是我們可以練習的創造力。
而下來我會在分幾個段落來分享這件事情。
今日三小問題 :
- 你覺得你有創意嗎?
- 有創意的地方在哪裡?
- 想不想提升你自己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