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瞬間——坐在辦公桌前,心中默念「我真的不想再忍了」?
這篇文章,我想分享多年來在台商與外商電子業工作的觀察與體悟,聚焦在三個常見的「離職導火線」:主管風格、同事互動,以及辦公室裡那無形卻真實的職場政治。
🎯 離職導火線一:主管的管理風格
很多人離開工作不是因為公司,而是因為「主管」。- 控制型主管 vs. 放任型主管
控制型主管事事要管,常常讓員工感到壓力山大;而放任型主管則完全不介入,讓你在沒有方向感中漂浮,兩者都可能讓人心力交瘁。 - 無法溝通的上對下
「我說了算」與「不需要你意見」是常見的對話氛圍,讓下屬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被否定。
👉 我曾遇過主管在每次報告時只說「你講完了嗎?」接著就是沉默或打斷。 這種互動日積月累,會讓員工逐漸對工作失去熱情。不管是台商或外商,都會遇到這樣的主管。
👥 離職導火線二:同事間的人際摩擦
有些人不是討厭工作,而是「討厭一起工作的人」。
- 辦公室小圈圈
常見的派系現象是職場裡最沉默的毒。你不是他們的一份子,資訊就永遠繞過你。
大從專案的討論,小至下午茶手搖杯的訂購,有意無意的被跳過問候,不時都會讓你心裡感到不開心、不舒服、不屬於這裡。 - 喜功推過型同事
搶功是常見現象,但更可怕的是推卸責任。失敗時的沉默與責任轉移,有時比責備還讓人難受。
👉 我曾見過某位同事在每次專案後都「剛好」很忙不在,成果拿得到,責任卻從不擔。 長久下來,團隊的信任會瓦解。
🧠 離職導火線三:無聲的職場政治
「誰跟誰比較熟」、「誰升遷快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因為關係」──這些潛規則往往讓努力的人感到被否定。
- 資訊不對等造成不公平感
有些人總是「提前知道」公司動態,而你永遠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人。 - 升遷非實力,而是關係
真正會讓人灰心的,不是沒被升遷,而是知道升遷的原因與表現無關。
👉 有一次我聽到某主管明白表示:「他是某副總推薦的,我們不能不升。」 那一刻,團隊氣氛瞬間低落。
🛠 那該怎麼辦?選擇 vs. 調整
- 觀察是否為短期現象還是結構性問題
有些問題可以溝通與修正,有些則是組織文化問題,值得考慮去留。 - 找出自己的容忍底線與價值優先順序
當你每天為了「不喜歡的人」或「不尊重你的主管」而壓抑時,也許該為自己重新設計職涯方向。
💬Dway 以前怎麼做(實話實說)
不管是台商或外商,都會遇到不match的主管、不喜歡的同事以及升遷非靠實力的情況。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遇到能賞識你的主管,我會稱之為幸運,反之,我認為是常態。
盡力把自己份內工作做好做完,如有餘力再去協助他人。主管個性如果不是你喜歡的,那就有禮貌地回答,保持尊重即可。
在台商時,我的主管的指令總是朝令夕改,作風強勢,凡是只要敢頂撞過他一次的人,考績總是墊底,股票當然也就沒份。不管有沒有專案,他最常問我們的一句話是:『 有沒有覺得很忙?』如果你回答沒有,他會覺得你很混,不懂他的帶隊理念。
在外商時,我的主管喜歡讓我們向上報告,但當我們被更高層質問細節時,他並不會跳出來幫我們補充說明,而是會一起砲口一致的對著我們起提問。於是,一大堆問題就會開始在會議上接踵而來。
工作就是一場戲,大家因為貧窮來相聚。你可以做自己說實話,但絕不是在職場裡
🧭 結語
職場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而是每個人在其中經營的結果。
真正讓我們離開的,往往不是那一件事,而是「長期累積的失望與無力感」。
如果你也正在經歷這些瞬間,或許你該停下來問問自己:「留下來,我還能期待什麼?離開,我又準備好什麼?」
如果你喜歡這類內容,也歡迎留言分享你最印象深刻的「離職瞬間」,或讓我知道你還想聽哪些職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