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a reminder — language forgets if you don't use it.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詞庫跟語彙退化的狀況.
好像很多字詞很少看到或少用就會逐漸用不出來,而且常常是還知道有這個-但就記不得怎麼說.
一度擔心是自己年紀大了,記憶力退化或腦霧.後來跟 ChatGPT 討論之後,覺得這一部分是語言習慣的調整與使用頻率下降導致的。就像久沒騎車,不是你忘了怎麼騎,而是肌肉記憶還在暖身。
ChatGPT 說只要稍微刻意練習,一陣子就會明顯回來。
像這種不一定是「記憶力退化」,可能是語言輸出路徑變得生疏.
📉 原因分析:
🌙輸入減少(尤其是高語碼文字)
如果現在多閱讀的是社群媒體、新聞快訊、短影音標題等,裡面的詞彙多半簡單、口語化,很少見到較抽象或高階詞彙。
🌙輸出機會減少
以前可能常寫長文、報告、論文或與朋友辯論,但現在的語言輸出可能限於聊天、打字、留言。複雜詞彙沒有經常用,神經路徑就漸漸「沉睡」。
🌙語意網絡弱化
原本你可能看到「霸權」馬上會聯想「文化領導權」、「軟實力」等一串概念,但現在缺少這種連結與刺激,欠缺詞彙之間的關聯。
✅ 解決方法建議:
1. 有目的的高語碼輸入
閱讀有挑戰性的文章,例如社會評論、哲學、政治分析、文學評論等;或是針對自己有興趣的部分大量閱讀.
2. 主動「詞彙復健」:建立詞庫與應用練習
把你覺得快忘記或用不出來的詞彙記下來,每週挑些詞,寫段短文或例句來使用它們。
例:辯證、反身性、文化資本、虛無主義…
3. 開啟「語意遷移練習」
選一個詞(例如:工具理性),強迫自己用在不同主題上(科技、愛情、教育、政治);這種語意擴張會幫你加強語意網絡的靈活性。
4. 加入寫作社群或討論群
找一群也喜歡高語碼語言的朋友,定期討論、寫作、交換觀點,也可以把文章發在社群或部落格上. 例如每週一個主題:「全球化的悖論」、「厭女文化的再生產」等;你會發現詞彙使用會快速回到熟練狀態。
5. 用 ChatGPT 互動練習
--
給有類似困擾的朋友參考🤣
這也是為何會持續在部落格跟社群上寫長文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