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從《當下的力量》學習如何在繁忙生活中找回內在平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資訊爆炸、腳步匆促的時代,我們總被未完成的待辦事項推著走,或者陷入對過去的懊悔與未來的焦慮中。這樣的生活,讓人喘不過氣,也漸漸遠離了「活著」的本質。

這次想跟大家分享一本影響我深遠的書:《當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作者是德國作家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這本書不是一種教你要快樂的雞湯書,而是一種直指內在覺察與靜心的實踐指南。


🧠 為什麼我們活得這麼累?

托勒指出,痛苦的來源不是外在事件,而是我們「對事情的抗拒」——特別是對當下的抗拒。

我們的大腦習慣性地拉著我們回到過去(懊悔、自責),或推向未來(焦慮、擔憂),而這兩個時空,其實都不存在。唯一真實的,只有此刻。

當我們的注意力總在過去與未來之間徘徊時,就容易陷入「心理時間」的陷阱,失去了與當下的連結,也就失去了內在的平靜。


🌱 什麼是「當下的力量」?

所謂「當下的力量」,不是要你什麼都不做、逃避責任,而是學會把意識拉回此時此刻

托勒強調:「你不是你的念頭,也不是你的情緒。」你是那個可以觀察自己內在對話的覺察者。

這個觀點改變了我看待壓力與焦慮的方式。

當我能靜下來觀察自己內在的喋喋不休、對未來的擔憂、不安的感覺時,我發現自己竟然可以與這些情緒共處,而不被它們控制


🔍 幾個實用的當下練習

書中沒有複雜的方法論,但提供了一些簡單卻深刻的練習:

  1. 觀察自己的念頭
    問問自己:「下一個念頭會是什麼?」這麼做會讓你進入觀察者的角色,暫時與思緒拉開距離。
  2. 注意身體感受
    意識到呼吸、感受到手掌的能量、腳底的觸感,這些都能幫你「錨定」在當下。
  3. 接受當下的狀態
    即使處於痛苦中,也嘗試不去抗拒。當你真正接受此刻,痛苦本身反而會減輕。

🔁 與工程師思維的連結

作為一位工程師,我發現「當下的力量」和 debug 的過程很像。我們不能用情緒來面對 bug,也不能急著推出解法。我們需要客觀觀察、分析,再一步步修正。

同樣地,在面對人生的情緒與難題時,我們也需要回到「當下的覺察」狀態,才能真正找到問題的核心。


🧘 結語:自由,不是擁有一切,而是放下控制的慾望

《當下的力量》不是一本看完就會改變人生的書,但它像一面鏡子,讓我們開始練習看清自己慣性的心理模式。

在我自己的人生旅程中,每當感到迷惘、焦慮,回到當下、專注呼吸,這個簡單的行為,總能讓我重獲內在的穩定與力量。

活在當下,或許是我們這個世代最需要學習的能力。


📚 如果你也曾在深夜被思緒拖著走,這本書可能會是你內在轉化的起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ooh的創作小天地~~~
9會員
38內容數
嗨你好✨~我是小小工程師Pooh 喜歡閱讀、看電影、看劇、運動 還有最近在學習塔羅牌~~ 身體有個老靈魂😳 在這裡會和你分享我的生活還有一些小體悟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追蹤我~ 每天都會有新文章喔❤️
2025/06/05
這篇文章深入淺出地介紹臺積電工程師的日常工作、生活節奏、角色分工,以及所需的技能與挑戰。文章涵蓋了製程工程師、設備工程師、數據工程師、整合工程師和良率工程師等不同職位,並說明瞭臺積電工程師的工作成就感和壓力。最後,文章也給予想進入臺積電工作的求職者一些建議,包括不同職缺方向的準備重點。
Thumbnail
2025/06/05
這篇文章深入淺出地介紹臺積電工程師的日常工作、生活節奏、角色分工,以及所需的技能與挑戰。文章涵蓋了製程工程師、設備工程師、數據工程師、整合工程師和良率工程師等不同職位,並說明瞭臺積電工程師的工作成就感和壓力。最後,文章也給予想進入臺積電工作的求職者一些建議,包括不同職缺方向的準備重點。
Thumbnail
2025/06/05
工程師的邏輯與思維不僅適用於程式設計,更能有效提升生活效率和掌控感。本文分享四個實用的「工程師生活術」:模組化思考、設計可重複使用的生活元件、運用Debug思維處理情緒、以及每週進行人生Review。透過這些方法,你可以更有效率地處理生活大小事,找回生活平衡。
Thumbnail
2025/06/05
工程師的邏輯與思維不僅適用於程式設計,更能有效提升生活效率和掌控感。本文分享四個實用的「工程師生活術」:模組化思考、設計可重複使用的生活元件、運用Debug思維處理情緒、以及每週進行人生Review。透過這些方法,你可以更有效率地處理生活大小事,找回生活平衡。
Thumbnail
2025/06/04
嗨,我是一名工程師。白天與邏輯、流程、架構打交道。 從外表看起來,我的生活充滿「解決問題」的節奏:debug、優化、部署,然後再重構。 但某一天,我發現: 真正讓我卡住的,不是系統,而是我自己。 不是哪段程式跑不動,而是心裡總有一個聲音在說:「這真的是我想過的生活嗎?」
Thumbnail
2025/06/04
嗨,我是一名工程師。白天與邏輯、流程、架構打交道。 從外表看起來,我的生活充滿「解決問題」的節奏:debug、優化、部署,然後再重構。 但某一天,我發現: 真正讓我卡住的,不是系統,而是我自己。 不是哪段程式跑不動,而是心裡總有一個聲音在說:「這真的是我想過的生活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經常因外界壓力而情緒波動,迷失自我。但學會冷靜應對是掌握自己命運的關鍵,而這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鍛鍊。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經常因外界壓力而情緒波動,迷失自我。但學會冷靜應對是掌握自己命運的關鍵,而這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鍛鍊。
Thumbnail
如果你曾經因為內向而感到任何負面情緒,在讀完這本書後你將感到被理解、明白不外向活潑也沒有關係,了解及接受自己有獨處的需求,然後明白在這個特質下要如何將它們發揮後,也許能寫下幾點關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
Thumbnail
如果你曾經因為內向而感到任何負面情緒,在讀完這本書後你將感到被理解、明白不外向活潑也沒有關係,了解及接受自己有獨處的需求,然後明白在這個特質下要如何將它們發揮後,也許能寫下幾點關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
Thumbnail
《當下的力量》提到,人的思維往往陷入對過去身份的執著,同時將未來視為逃離當下的一種途徑。瞭解如何專注當下將有助於減輕內在的心理負擔。
Thumbnail
《當下的力量》提到,人的思維往往陷入對過去身份的執著,同時將未來視為逃離當下的一種途徑。瞭解如何專注當下將有助於減輕內在的心理負擔。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繁瑣的壓力無處不在。無論是工作壓力、生活艱辛,還是失敗帶來的沮喪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都讓我們難以保持內心平靜。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也讓我們感到無力和焦慮。那麼,如何在這些壓力下找回內心的平衡呢?本文將介紹五個簡易的方法,幫助你緩解壓力、管理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繁瑣的壓力無處不在。無論是工作壓力、生活艱辛,還是失敗帶來的沮喪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都讓我們難以保持內心平靜。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也讓我們感到無力和焦慮。那麼,如何在這些壓力下找回內心的平衡呢?本文將介紹五個簡易的方法,幫助你緩解壓力、管理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平衡。
Thumbnail
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應學會停下腳步,尋找內心的寧靜。例如透過靜心、運動、親近大自然以及與親友共度時光,這些都是讓我們重新與自己連接的方法。
Thumbnail
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應學會停下腳步,尋找內心的寧靜。例如透過靜心、運動、親近大自然以及與親友共度時光,這些都是讓我們重新與自己連接的方法。
Thumbnail
作為一個身處資訊爆炸時代的現代人,除了現實面對面的交際應酬,還要在社群軟體內的時不時地作社交互動,喜怒哀樂等過量的情緒反應都消耗著人們的時間跟精神。究竟怎樣才是「做自己」?怎樣才能過得開心?都成了現今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作為一個身處資訊爆炸時代的現代人,除了現實面對面的交際應酬,還要在社群軟體內的時不時地作社交互動,喜怒哀樂等過量的情緒反應都消耗著人們的時間跟精神。究竟怎樣才是「做自己」?怎樣才能過得開心?都成了現今探討的主題。
Thumbnail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心裡充滿了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焦慮。 因為這樣的顧慮,我們常常忽視了身邊的美好時刻,遺忘了它們與自己連結的能力。 正是這樣,這裡要奉勸不要讓浪費時間於未知的憂慮成為我們生活的枷鎖,我們應學會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每一刻。 想像一下,當我們過度將注意力集
Thumbnail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心裡充滿了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焦慮。 因為這樣的顧慮,我們常常忽視了身邊的美好時刻,遺忘了它們與自己連結的能力。 正是這樣,這裡要奉勸不要讓浪費時間於未知的憂慮成為我們生活的枷鎖,我們應學會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每一刻。 想像一下,當我們過度將注意力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