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已六月中,又是掙扎之日。近日總是睡眠不足,晚睡才睡得著,卻又比鬧鐘先起床,或許因此,我的頭才有微微的偏頭疼。(前幾日的耳鳴與暈眩已改善許多。)
回到文學,除了奇狐日記,我逼自己持續寫《謹言集》,為的是強迫思考,不被偉人們的思緒沖垮。現在深深覺得,思想的「反應」實在是太容易了,「舉一反三」更難,但「無中生有」或「昂然自立」才是難中之難。細談就贅了,僅提點幾句即可。
福樓拜和魯迅,我讀前者的《庸見詞典》,讀他人給後者寫的評傳。對我來說,看過福樓拜的《文學書簡》後,即認為他是努力之人(這點從他給其他人書寫建議的角度便能知曉)。這本書給了我一部作品的幕後畫面──作者究竟要花多少的努力才能完成一部堪稱不朽的作品(至今如此),這本書對平凡人是好書,因為福樓拜是平凡人能達到的最佳境界。
而恰恰就是上述福樓拜的矜持印象,讓《庸見詞典》變成一部令人莞爾的作品,原來那個視法蘭西學院於無物、以解剖刀書寫小說的福樓拜,也有如此俏皮的一面。不過,人本來就有多個面向,每個都是他自己,只是我們習於用某一面去定義他人。閱讀此書,我是又重新認識了這一個事實。
魯迅魯迅,寫白話文的作家都不能忽略的人,青年時即接觸西方著名文學,加上自身家學與國學淵源,終成民國初年的文學急先鋒。遙想民國初年,荒亂的時代,文人思想特別活絡,但竟都在想救國救民之事,如果魯迅先生能以藝術為業,那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