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一起守護宜蘭第一座大橋!

時光土場-avatar-img
發佈於汽笛聲消逝的鐵道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臺鐵宜蘭線一路上跨越了許多大山大河的阻礙,克服種種天險限制終於在1924年全線通車,並在去年風光慶祝通車滿百週年。然而,見證這條鐵路歷史的舊蘭陽溪橋即使已經被指定為法定文化資產,身為管理單位的公路局卻虎視眈眈,一再以防洪為藉口提計劃要拆除九十年屹立不搖的舊橋。

更加令人吃驚的是,公路局向宜蘭縣文化局申請解除文資身份,居然在2025年5月21日通過了廢除文化資產身分登錄的決議!宜蘭縣政府及公路局完全無視這座橋樑對於宜蘭鐵公路發展、二二八歷史,以及行人通行權利,時光土場除了呼籲宜蘭縣文化局懸崖勒馬,更要求文化部應積極介入地方政府失能的文資審議,同時中央政府的交通與水利部門也要以舊橋原址保存為前提檢討防洪計畫,勿當文化劊子手!

儘管這座橋登錄文化資產已超過二十年,但一直以來不受公部門重視,最後得到的對待卻是羅織藉口判處死刑。以下再重複一次我整理這座橋的保存價值論述,目前宜蘭縣文化協會也發起連署,請大家一起加入守護宜蘭第一座大橋的行列!


舊蘭陽溪橋是現存最完整的臺鐵與公路並用橋,同時也是宜蘭第一座現代化大橋

舊蘭陽溪橋是現存最完整的臺鐵與公路並用橋,同時也是宜蘭第一座現代化大橋

🛤️保存價值1:宜蘭首座現代化橋梁

蘭陽溪從南湖北山發源之後,除了在下游沖積出廣闊的蘭陽平原,也成為宜蘭和羅東兩地之間的天然屏障。日本時代初期曾在此興建公路橋梁,不過時常遭到洪水沖毀。至於鐵路在鐵道部的速成延長主義方針下以木構橋樑形式興建,當然也是難抵洪水侵襲,使得宜蘭的溪北與溪南地區之間交通中斷的風險居高不下。

臺灣總督府於是自1929年開始進行治水計畫,同時在1932年開工重建鐵路濁水溪橋,由太田組承包,並在1934年完工。公路橋則與鐵路橋共用橋墩,於1934年由高石組承包開工,並在隔年完工。全長785公尺的新橋下部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橋墩33座,上部結構則為鋼鈑梁,並設有洗石子水泥護欄,從此往來蘭陽溪終於有了可靠的交通,促進溪北與溪南地區的工商業發展。

🛤️保存價值2:二二八歷史現場

二二八事件發生之後,臺灣各地仕紳紛紛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協助維持地方秩序,其中羅東地區是由羅東義警隊隊長陳成岳牙醫師領導,接收警局武器。陳成岳是羅東名醫的獨子,在日本完成中學及大學專門部齒科、法科學業後回鄉開設醫院,戰後亦曾任臺北縣參議員。

國府軍隊在3月開到臺灣之後,隨即展開清鄉行動。陳成岳醫師被捕之後,被軍隊載到蘭陽大橋上槍決,並棄屍橋下。為了紀念這段歷史,宜蘭縣政府曾於2016年在蘭陽大橋等五處二二八遺址設碑紀念。

隨著宜蘭的交通量日增,公路在1991年啟用新建橋梁,臺鐵則繼續使用至2006年才讓這座橋完全卸下運輸任務。宜蘭縣政府在2002年以「本歷史建築為日治時期蘭陽平原溪北地區貫通溪南地區重要交通命脈,並帶來溪南地區經濟、教育及商業發展重要建設指標,就其創建年期、歷史意義、建築特色,稀少不易再現,實有保存意義。」為由,公告舊蘭陽大橋為歷史建築,成為受文資法保護的文化資產。

🛤️舊橋阻礙防洪?

不過文化資產的身分並未使管理單位重視橋梁的維護管理。卸下公路運輸任務的舊橋起初曾做為自行車道使用,但公路局卻又以安全為由封閉。近期因1991年建成的蘭陽大橋不符合現今防洪標準,公路局計畫進行蘭陽大橋改建的同時,卻不斷堅持改建工程要一併拆除日本時代興建的舊橋,甚至希望解除舊橋的文化資產身分。

舊橋之所以被列為文化資產,就代表著其歷史價值是我們社會必須保護對象,不論蘭陽大橋改建與否,都應該將保護文化資產納入設計考量,而非解除文化資產身分。2023年10月在二結召開的歷史建築修復及再利用說明會,大多數與會民眾也都表達了保留舊橋的呼聲。況且,目前蘭陽大橋相當缺乏自行車與行人友善道路,留下舊橋做為非機動車輛通道絕對是兼顧歷史保存與尊重行人路權的最佳方案

2024年適逢宜蘭線鐵道全線通車100週年,同樣是當時工程難關的舊蘭陽大橋應該得到如草嶺隧道、三貂嶺隧道般的重視。時光土場在此呼籲文化部應積極介入地方失能的文化治理;公路局不要再執迷不悟,應與水利單位從流域治理角度,重新思考如何降低舊橋河段的洪水風險,藉此達成交通安全與文化保存的雙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時光土場
55會員
293內容數
歡迎來到時光土場。我希望透過旅行與鏡頭,拼湊出當地的交通與產業,帶大家一起從空間去認識過去的歷史,讓這裡成為一個文化資產與鐵道影像的集散地。如果大家喜歡穿梭時間與空間的旅行,歡迎按讚與追蹤!
時光土場的其他內容
2025/05/30
五月的日本旅行出發前,原本是計畫早上睡到自然醒之後,再輕鬆地去機場搭飛機。沒想到意外收到臺中車站將舉辦建站120週年慶祝活動的消息,不僅會請來CK124蒸汽機車助陣,還剛好就是我出國的那一天。這場對於臺中這座城市,抑或是臺灣縱貫線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里程碑,因此我便決定早上搭乘第一班自強號南下共襄盛舉
Thumbnail
2025/05/30
五月的日本旅行出發前,原本是計畫早上睡到自然醒之後,再輕鬆地去機場搭飛機。沒想到意外收到臺中車站將舉辦建站120週年慶祝活動的消息,不僅會請來CK124蒸汽機車助陣,還剛好就是我出國的那一天。這場對於臺中這座城市,抑或是臺灣縱貫線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里程碑,因此我便決定早上搭乘第一班自強號南下共襄盛舉
Thumbnail
2024/05/13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Thumbnail
2024/05/13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Thumbnail
2024/03/06
宜蘭線北段工程通車至猴硐後,終於來到了計畫中最為險峻的三貂嶺。將基隆河與雙溪流域分隔開來的三貂嶺,早從清代便是往返台北與宜蘭的必經之路,但在過去得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徒步翻越。三貂嶺隧道在工程計畫中接續在猴硐至三貂嶺的第四工區後,再度由大倉組承包下這個宜蘭線上數一數二的大工程。
Thumbnail
2024/03/06
宜蘭線北段工程通車至猴硐後,終於來到了計畫中最為險峻的三貂嶺。將基隆河與雙溪流域分隔開來的三貂嶺,早從清代便是往返台北與宜蘭的必經之路,但在過去得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徒步翻越。三貂嶺隧道在工程計畫中接續在猴硐至三貂嶺的第四工區後,再度由大倉組承包下這個宜蘭線上數一數二的大工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前時常沿著愛河跑步,經過這個鐵橋時,如果有火車經過就會停下來拍照,鐵路地下化後,幸好這個橋還有被保留下來,變成了行人走的鐵橋......
Thumbnail
以前時常沿著愛河跑步,經過這個鐵橋時,如果有火車經過就會停下來拍照,鐵路地下化後,幸好這個橋還有被保留下來,變成了行人走的鐵橋......
Thumbnail
宜蘭車站前後站之間的跨站體驗、車站的特色、印章、交通號誌和轉運站等景點,並提到了李科永紀念圖書館。可以欣賞宜蘭的照片、蓋印章,逛超商和伴手禮店,以及進入圖書館乘涼。文章中提到的宜蘭車站、交通號誌、紫色花朵結合艷陽和幾米裝置藝術主題等
Thumbnail
宜蘭車站前後站之間的跨站體驗、車站的特色、印章、交通號誌和轉運站等景點,並提到了李科永紀念圖書館。可以欣賞宜蘭的照片、蓋印章,逛超商和伴手禮店,以及進入圖書館乘涼。文章中提到的宜蘭車站、交通號誌、紫色花朵結合艷陽和幾米裝置藝術主題等
Thumbnail
霉女2024年3月來到宜蘭羅東火車站,蒐集臺鐵車站紀念印章~這裡能一次蒐集兩車站印章唷! 初訪羅東鎮的鎮"殿"之寶~羅東火車站,有著宮殿外型的火車站,在日治時期是一座日式木造風格的車站,後來歷經磚造站改建成中式宮殿外型建築風格...
Thumbnail
霉女2024年3月來到宜蘭羅東火車站,蒐集臺鐵車站紀念印章~這裡能一次蒐集兩車站印章唷! 初訪羅東鎮的鎮"殿"之寶~羅東火車站,有著宮殿外型的火車站,在日治時期是一座日式木造風格的車站,後來歷經磚造站改建成中式宮殿外型建築風格...
Thumbnail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這次的宜蘭線舊線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這次的宜蘭線舊線
Thumbnail
聯絡羅東和太平山山腳的土場之間的羅東森林鐵道早在1979年便配合太平山林場結束伐採作業而宣告停駛。隨著宜蘭的觀光發展,對這條鐵路的復駛引起了廣泛討論。本文由探訪蘭陽溪河床,尋找正在保存下來的土木構造物:隧道開始。文章中詳細描述了路線的踏查,隧道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歷史背景。
Thumbnail
聯絡羅東和太平山山腳的土場之間的羅東森林鐵道早在1979年便配合太平山林場結束伐採作業而宣告停駛。隨著宜蘭的觀光發展,對這條鐵路的復駛引起了廣泛討論。本文由探訪蘭陽溪河床,尋找正在保存下來的土木構造物:隧道開始。文章中詳細描述了路線的踏查,隧道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歷史背景。
Thumbnail
這座鐵道橋從下方的人行橋上看起來非常高大,火車經過的時候轟隆隆的聲音非常有趣。想畫下來卻很難,因為太近了,加上旁邊遊客很多,實在也不太好意思阻擋到其他遊客,所以畫畫的時間很快,不到十分鐘就結束了。 平溪老街鐵道橋位於新北市平溪區,是平溪線的一座鐵橋,橫跨三坑溪。橋樑建於 1921 年,當時是為了運
Thumbnail
這座鐵道橋從下方的人行橋上看起來非常高大,火車經過的時候轟隆隆的聲音非常有趣。想畫下來卻很難,因為太近了,加上旁邊遊客很多,實在也不太好意思阻擋到其他遊客,所以畫畫的時間很快,不到十分鐘就結束了。 平溪老街鐵道橋位於新北市平溪區,是平溪線的一座鐵橋,橫跨三坑溪。橋樑建於 1921 年,當時是為了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