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覺得這幾年看醫生的次數變多了?
有高血壓要控制,糖尿病不能掉以輕心,膽固醇也時高時低,結果常常得跑三間科別、吃五種藥…… 這就是我們熟齡族常遇到的問題:「多重慢性病」。

🧠 什麼是「多重慢性病」?
多重慢性病是指一個人同時患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慢性病(chronic diseases),這些疾病可能會互相影響、互相牽制,讓整體健康狀況變得更加複雜。這不是少見的情況,而是熟齡族群的「新常態」。
📌 什麼叫「慢性病」?
慢性病是指病程長、需長期治療或控制的疾病。它們不像感冒一樣幾天就好,往往需要一輩子的管理與追蹤。常見的慢性病包括:
- 高血壓
- 糖尿病
- 高血脂
- 骨質疏鬆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 心臟病
- 慢性腎病
- 憂鬱症、焦慮症
- 退化性關節炎
- 失智症
🔁 多重慢性病的複雜性在哪?
這些病不只是「並存」而已,更會相互影響與惡化,例如:
- 糖尿病會增加高血壓與腎臟病的風險
- 憂鬱症會讓人難以遵守治療與服藥計畫
- 服用某一種藥物可能影響另一種病的控制
因此,治療上就不再是「針對一種病開一種藥」這麼簡單,而是需要全面統整、衡量優先順序。
🎯 熟齡族群為什麼容易有多重慢性病?
- 老化本身會影響多個器官功能,使得許多慢性病風險提高。
- 生活習慣長期累積影響,如飲食、缺乏運動、長期壓力等。
- 遺傳或早年已經罹病,隨時間推進再增加新病。
- 服藥複雜性增加,導致副作用、交互作用也增加,反而引發其他疾病。
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人口中,有60%~80%都至少有兩種以上慢性病。這不代表你身體不好,而是需要一種「整合」的照顧方式。
🚦 簡單判斷你是不是屬於多重慢性病族群:
- ✅ 同時看兩個以上不同專科醫師
- ✅ 每天服用三種以上處方藥
- ✅ 有慢性病需要定期驗血、測壓、追蹤數值
- ✅ 常因疾病而調整日常生活(如不能走遠、要控制飲食)
如果你符合以上幾項,你就是需要整合式慢性病管理的人。
📌 為什麼要重視「整合式照護」?
如果每一個病都分開處理、每個科開自己的藥,問題會越來越多:
- 吃太多藥,互相干擾:有時藥物彼此衝突或效果重疊,導致副作用增加。
- 就醫頻率高,費用也高:跑三家醫院、掛三科,不但累也增加負擔。
- 身體的耐受度會變差:腎功能、肝功能會因藥物與病情加速惡化。
因此,「整合式照護」很重要。意思是:以人為核心,而不是以病為核心。一位家庭醫師或整合照護醫師,幫助你通盤考量所有慢性病,並簡化治療方案。
🛠️ 怎麼做才能有效管理多重慢性病?
- 固定看同一位主要照護醫師
讓他能掌握你所有病況,協助整合其他科的建議。 - 建立自己的「健康管理筆記本」
把各項指數、藥物、醫囑寫下來,避免混淆。 - 學會「藥物整合清單」
包括吃的藥、眼藥水、貼片、草藥、保健品都列清楚,有異常反應能快查到原因。 - 定期健康檢查、交叉比對
例如糖化血色素、腎功能、肝酵素、心電圖等定期追蹤,讓醫師及早發現問題。 - 日常生活要有規律習慣與飲食控制
好睡眠、清淡飲食、溫和運動,是預防惡化的基礎。
🔍 哪些人要特別小心?
- 吃超過5種以上慢性病藥物的人
- 常跑3科以上看病的人
- 有跌倒、暈眩、昏睡、腸胃不適等副作用的人
- 照顧長輩的人,如果發現「記不住藥」、「自己亂調藥量」
📋 小測驗:你符合以下幾點?

✅ 如果你勾選了三項以上,建議你與醫師討論「整合性照護」的可能性。
🗂️ 慢性病整合管理小卡(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Card)
▶️ 適用對象
65歲以上同時患有兩種以上慢性病,或正在服用多種藥物者。
🏥 重要聯絡與主治醫師資訊
- 主治醫師:
- 姓名:__________
- 科別:__________
- 電話:__________
- 聯繫人(家屬/照護者):
- 姓名:__________
- 關係:__________
- 電話:__________
填寫方便隨時聯絡與共享資訊。
📋 慢性病/藥物清單

🛠 每日健康監測表

📆 定期檢查與注意事項
- 骨密度(DXA):每 1–2 年一次
- 糖化血色素(HbA1c):每 3–6 個月
- 肝腎功能/電解質:每 6–12 個月
- 心電圖:每年或依醫師指示
- 視力、聽力、跌倒風險:至少每年一次評估
✅ 什麼時候要聯絡醫師?
- 出現副作用或疑似交互作用(如頭暈、肝腎指數異常)
- 體重意外增加/減少超過 3 公斤
- 血壓持續高於 140/90 mmHg 或低於 90/60 mmHg
- 血糖空腹超過 130 mg/dL 或低於 70 mg/dL
- 生活功能改變(如跌倒、疲倦無力、心悸)
💡 小提醒
- 藥物管理建議: 使用藥盒分類,貼上吃藥時間提醒貼紙
- 與主治醫師溝通時: 帶著此小卡,方便回顧病史與涉藥狀況
- 家屬/照護者使用: 每日陪同紀錄,並提醒就醫時機
Sandwich-Care出書了喔!! <<0到60分鐘的生命接力:急救與急診的全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