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多重慢性病怎麼管?:當身體像同時打開好幾個APP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是不是也覺得這幾年看醫生的次數變多了?

有高血壓要控制,糖尿病不能掉以輕心,膽固醇也時高時低,結果常常得跑三間科別、吃五種藥…… 這就是我們熟齡族常遇到的問題:「多重慢性病」。

raw-image



🧠 什麼是「多重慢性病」?

多重慢性病是指一個人同時患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慢性病(chronic diseases),這些疾病可能會互相影響、互相牽制,讓整體健康狀況變得更加複雜。這不是少見的情況,而是熟齡族群的「新常態」。


📌 什麼叫「慢性病」?

慢性病是指病程長、需長期治療或控制的疾病。它們不像感冒一樣幾天就好,往往需要一輩子的管理與追蹤。常見的慢性病包括:

  • 高血壓
  • 糖尿病
  • 高血脂
  • 骨質疏鬆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 心臟病
  • 慢性腎病
  • 憂鬱症、焦慮症
  • 退化性關節炎
  • 失智症

🔁 多重慢性病的複雜性在哪?

這些病不只是「並存」而已,更會相互影響與惡化,例如:

  • 糖尿病會增加高血壓與腎臟病的風險
  • 憂鬱症會讓人難以遵守治療與服藥計畫
  • 服用某一種藥物可能影響另一種病的控制

因此,治療上就不再是「針對一種病開一種藥」這麼簡單,而是需要全面統整、衡量優先順序。


🎯 熟齡族群為什麼容易有多重慢性病?

  1. 老化本身會影響多個器官功能,使得許多慢性病風險提高。
  2. 生活習慣長期累積影響,如飲食、缺乏運動、長期壓力等。
  3. 遺傳或早年已經罹病,隨時間推進再增加新病。
  4. 服藥複雜性增加,導致副作用、交互作用也增加,反而引發其他疾病。

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人口中,有60%~80%都至少有兩種以上慢性病。這不代表你身體不好,而是需要一種「整合」的照顧方式。


🚦 簡單判斷你是不是屬於多重慢性病族群:

  • ✅ 同時看兩個以上不同專科醫師
  • ✅ 每天服用三種以上處方藥
  • ✅ 有慢性病需要定期驗血、測壓、追蹤數值
  • ✅ 常因疾病而調整日常生活(如不能走遠、要控制飲食)

如果你符合以上幾項,你就是需要整合式慢性病管理的人


📌 為什麼要重視「整合式照護」?

如果每一個病都分開處理、每個科開自己的藥,問題會越來越多:

  1. 吃太多藥,互相干擾:有時藥物彼此衝突或效果重疊,導致副作用增加。
  2. 就醫頻率高,費用也高:跑三家醫院、掛三科,不但累也增加負擔。
  3. 身體的耐受度會變差:腎功能、肝功能會因藥物與病情加速惡化。

因此,「整合式照護」很重要。意思是:以人為核心,而不是以病為核心。一位家庭醫師或整合照護醫師,幫助你通盤考量所有慢性病,並簡化治療方案。


🛠️ 怎麼做才能有效管理多重慢性病?

  1. 固定看同一位主要照護醫師
    讓他能掌握你所有病況,協助整合其他科的建議。
  2. 建立自己的「健康管理筆記本」
    把各項指數、藥物、醫囑寫下來,避免混淆。
  3. 學會「藥物整合清單」
    包括吃的藥、眼藥水、貼片、草藥、保健品都列清楚,有異常反應能快查到原因。
  4. 定期健康檢查、交叉比對
    例如糖化血色素、腎功能、肝酵素、心電圖等定期追蹤,讓醫師及早發現問題。
  5. 日常生活要有規律習慣與飲食控制
    好睡眠、清淡飲食、溫和運動,是預防惡化的基礎。

🔍 哪些人要特別小心?

  • 吃超過5種以上慢性病藥物的人
  • 常跑3科以上看病的人
  • 有跌倒、暈眩、昏睡、腸胃不適等副作用的人
  • 照顧長輩的人,如果發現「記不住藥」、「自己亂調藥量」

📋 小測驗:你符合以下幾點?

raw-image

✅ 如果你勾選了三項以上,建議你與醫師討論「整合性照護」的可能性。


🗂️ 慢性病整合管理小卡(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Card)

▶️ 適用對象

65歲以上同時患有兩種以上慢性病,或正在服用多種藥物者。


🏥 重要聯絡與主治醫師資訊

  • 主治醫師:
    • 姓名:__________
    • 科別:__________
    • 電話:__________
  • 聯繫人(家屬/照護者):
    • 姓名:__________
    • 關係:__________
    • 電話:__________

填寫方便隨時聯絡與共享資訊。


📋 慢性病/藥物清單

raw-image

🛠 每日健康監測表

raw-image

📆 定期檢查與注意事項

  • 骨密度(DXA):每 1–2 年一次
  • 糖化血色素(HbA1c):每 3–6 個月
  • 肝腎功能/電解質:每 6–12 個月
  • 心電圖:每年或依醫師指示
  • 視力、聽力、跌倒風險:至少每年一次評估

✅ 什麼時候要聯絡醫師?

  • 出現副作用或疑似交互作用(如頭暈、肝腎指數異常)
  • 體重意外增加/減少超過 3 公斤
  • 血壓持續高於 140/90 mmHg 或低於 90/60 mmHg
  • 血糖空腹超過 130 mg/dL 或低於 70 mg/dL
  • 生活功能改變(如跌倒、疲倦無力、心悸)

💡 小提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ndwich-Care : 你的家庭健康守門員
10會員
188內容數
Sandwich-Care 是每個家庭的健康第一線,一旦家人出現任何身體不適、症狀不明、或有慢性病管理需求,它能即時提供專業建議,協助判斷 是需要立刻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還是可以在家先觀察或調整生活方式? 有它在,家庭健康不再靠猜!
2025/06/15
「我爸最近常說:『人生怎麼還有意義…』」 「媽咪做什麼都不上心,常常只想待在家裡睡覺⋯⋯」 這些看似生活上的小變化,可能是熟齡憂鬱的訊號。更進一步,如果處理不當,情緒低落可能引發自殺念頭。熟齡族的憂鬱與自殺風險,不只來自疾病本身,更因為孤獨、退休、健康衰退、喪偶、身份轉變等壓力因素,變得更容易被
Thumbnail
2025/06/15
「我爸最近常說:『人生怎麼還有意義…』」 「媽咪做什麼都不上心,常常只想待在家裡睡覺⋯⋯」 這些看似生活上的小變化,可能是熟齡憂鬱的訊號。更進一步,如果處理不當,情緒低落可能引發自殺念頭。熟齡族的憂鬱與自殺風險,不只來自疾病本身,更因為孤獨、退休、健康衰退、喪偶、身份轉變等壓力因素,變得更容易被
Thumbnail
2025/06/14
「怎麼體重莫名一直掉?」 「最近吃不下、整天沒精神,但也沒感冒…」 「大便顏色怪怪的,偶爾肚子悶,但還撐得住。」 這些看起來像小毛病的症狀,若一直反覆出現或持續不改善,就不能只是用「年紀大、身體變弱」來解釋了。其實,有些癌症在早期是「低聲細語」地警告你,只是我們沒聽清楚。 🧠 癌症不
Thumbnail
2025/06/14
「怎麼體重莫名一直掉?」 「最近吃不下、整天沒精神,但也沒感冒…」 「大便顏色怪怪的,偶爾肚子悶,但還撐得住。」 這些看起來像小毛病的症狀,若一直反覆出現或持續不改善,就不能只是用「年紀大、身體變弱」來解釋了。其實,有些癌症在早期是「低聲細語」地警告你,只是我們沒聽清楚。 🧠 癌症不
Thumbnail
2025/06/13
「阿嬤才在房間轉個身,就聽到她跌倒的聲音,送去醫院才發現股骨已經骨折。」 「醫生說我脊椎壓迫性骨折,可是我根本沒跌倒啊,只是最近腰酸背痛。」 許多熟齡族和家人都以為「跌倒造成骨折」,但其實很多時候是骨質已經脆弱到一個地步,骨頭先裂開,人才摔下去。這不是語病,而是骨質疏鬆最可怕的地方:它悄悄地讓你
Thumbnail
2025/06/13
「阿嬤才在房間轉個身,就聽到她跌倒的聲音,送去醫院才發現股骨已經骨折。」 「醫生說我脊椎壓迫性骨折,可是我根本沒跌倒啊,只是最近腰酸背痛。」 許多熟齡族和家人都以為「跌倒造成骨折」,但其實很多時候是骨質已經脆弱到一個地步,骨頭先裂開,人才摔下去。這不是語病,而是骨質疏鬆最可怕的地方:它悄悄地讓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健康檢查 普普:醫生,我最近覺得很不舒服,睡不著,連玩手機遊戲的時候都會心跳加速。這是什麼毛病啊? 醫生:你這情況啊,聽起來像是有高血壓、高血脂,還有可能高血糖。俗稱「三高」。不過,放心啦,我是開玩笑的。但你確實需要注意你的健康。 普普:哦,那我該怎麼辦? 醫生:首先,不要吃太多油炸食物
Thumbnail
健康檢查 普普:醫生,我最近覺得很不舒服,睡不著,連玩手機遊戲的時候都會心跳加速。這是什麼毛病啊? 醫生:你這情況啊,聽起來像是有高血壓、高血脂,還有可能高血糖。俗稱「三高」。不過,放心啦,我是開玩笑的。但你確實需要注意你的健康。 普普:哦,那我該怎麼辦? 醫生:首先,不要吃太多油炸食物
Thumbnail
肥胖是當今全球最普遍且複雜的健康問題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將肥胖定義為影響多重器官的疾病,包括心臟、肝臟、腎臟和生殖系統等。肥胖與超過195種併發症有關,對於許多疾病來說都是共同的危險因子。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肥胖治療也不再僅限於生活方式改變和飲食控制,現代醫療提供了更多有效的藥物選擇。
Thumbnail
肥胖是當今全球最普遍且複雜的健康問題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將肥胖定義為影響多重器官的疾病,包括心臟、肝臟、腎臟和生殖系統等。肥胖與超過195種併發症有關,對於許多疾病來說都是共同的危險因子。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肥胖治療也不再僅限於生活方式改變和飲食控制,現代醫療提供了更多有效的藥物選擇。
Thumbnail
想保持身體健康, 平日三高指數要留神
Thumbnail
想保持身體健康, 平日三高指數要留神
Thumbnail
高血脂的日常保健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中高齡長者常見的文明病,常常在聽長者在討論,要吃什麼才可以降膽固醇。上個月去幫長照2.0據點的指導員上課,整理了2022台灣血脂肪治療指引裡面,我覺得最有趣的表格。 我碩士做的研究就是健康促進行為,所以對這些所謂行為對慢性病的幫助,很有
Thumbnail
高血脂的日常保健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中高齡長者常見的文明病,常常在聽長者在討論,要吃什麼才可以降膽固醇。上個月去幫長照2.0據點的指導員上課,整理了2022台灣血脂肪治療指引裡面,我覺得最有趣的表格。 我碩士做的研究就是健康促進行為,所以對這些所謂行為對慢性病的幫助,很有
Thumbnail
高血壓一直是國人很常見的疾病,隨時時間的增長,有些人選擇相信醫師去按時看門診及藥物使用,而有些人則是逃避現實,當然有很多諸多原因,只是高血壓的控制不佳情況下,難免就會有更多問題及後遺症出來,近日這類患者太多了,所以寫一下分享我的經驗,給讀者參考。
Thumbnail
高血壓一直是國人很常見的疾病,隨時時間的增長,有些人選擇相信醫師去按時看門診及藥物使用,而有些人則是逃避現實,當然有很多諸多原因,只是高血壓的控制不佳情況下,難免就會有更多問題及後遺症出來,近日這類患者太多了,所以寫一下分享我的經驗,給讀者參考。
Thumbnail
「糖胖症」就是「肥胖」加上「糖尿病」! 李洮俊醫師指出,合併糖尿病及肥胖,也就是「糖胖症」的患者,在血糖控制上更為不易,未來出現各種併發症,例如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等器官病變,或合併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等的風險也比較高。
Thumbnail
「糖胖症」就是「肥胖」加上「糖尿病」! 李洮俊醫師指出,合併糖尿病及肥胖,也就是「糖胖症」的患者,在血糖控制上更為不易,未來出現各種併發症,例如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等器官病變,或合併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等的風險也比較高。
Thumbnail
糖尿病在國人裡面是非常大宗的其中之一疾病,而隨著飲食習慣及甜食等耐受性,影響的你的血糖,通常都是不舒服或員工健檢的時候看到抽血血糖值,才會知道你是糖尿病,這也是國人健康未注意之問題。
Thumbnail
糖尿病在國人裡面是非常大宗的其中之一疾病,而隨著飲食習慣及甜食等耐受性,影響的你的血糖,通常都是不舒服或員工健檢的時候看到抽血血糖值,才會知道你是糖尿病,這也是國人健康未注意之問題。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和高尿酸血症逐漸成為健康的關鍵問題。你知道這些慢性病的成因和如何透過飲食來預防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Thumbnail
在現代生活中,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和高尿酸血症逐漸成為健康的關鍵問題。你知道這些慢性病的成因和如何透過飲食來預防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