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成熟,不會隨著年齡自動發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情緒,大人也需要學習

「都幾歲了還在生氣?」

「他EQ真的好低喔,小孩都國中了耶還在暴怒」

「我不是不想冷靜啊,我就是忍不住嘛!」

這些話你是不是也聽過,甚至…說過?

我們常以為,長大會自動變成熟

但其實,情緒成熟這件事,一點都不會自動發生。

raw-image



大腦長大,不代表情緒成熟

你知道嗎?

我們用來控制衝動、做判斷、壓下情緒、延遲滿足的那一塊大腦

——前額葉皮質,平均要到 25 歲才算發育完成

但即便「硬體」長好了,沒經過練習,也一樣不會操作

就像你買了最頂規的手機,但不會用APP,它還是發揮不了功能

很多「EQ低」的大人,其實不是壞人,也不是脾氣差,

只是從來沒人教他們「怎麼處理情緒」

真正的情緒成熟,是什麼?

並不是永遠冷靜、不會生氣

而是——即使生氣、崩潰,也能:

  • 接住自己的感覺
  • 不讓情緒直接操控行為
  • 能好好說出需要什麼
  • 事後願意反思,而不是只會防衛
  • 對方失控時,自己不會也一起掉進去

簡單說,就是:可以「有情緒」,但不會「被情緒拖著跑」

這是成熟,而且是可以練習的

情緒不是與生俱來的穩定,是後天選擇的練習

有些人,從小被溫柔帶大,知道如何自我調節

有些人,長大才靠自己慢慢修煉、重新學習

不論你是哪一種,都不代表「太晚」

我自己也不是什麼EQ女神,

是當媽後、跟孩子一起跌跌撞撞過日子,

才開始懂的要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才能帶著他們好好長大

那我們怎麼開始練習?

這裡有幾個真的很實用的方法,我自己也一直在做:

  • 練習「等一下」:情緒一來,先不動作,留個三秒,讓理智上線
  • 換句話說:「你讓我好生氣!」可以改成:「我覺得有點被忽略了」
  • 照顧好身體:大腦餓了、沒睡飽、缺氧,情緒當然也跟著暴走
  • 學會傾聽:理解不代表同意,但懂得聽,自己也比較穩

最後想對你說:

如果你常常在情緒爆發後懊惱:「我怎麼又控制不了自己了?」

請先給自己一點溫柔

你不是壞人,也不是不夠成熟,

你可能只是太累、太撐,或者還沒被教會怎麼好好處理情緒

成長,不是一種從此平靜的狀態,

而是一次次在情緒風暴後,還願意爬起來說: 「我到底怎麼了?」

能問出這句話的那一刻,你就已經在變得更成熟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科學 × 育兒 × 共讀筆記庫
65會員
67內容數
桃梨媽咪|科學腦 × 媽媽心 🍐🍑 育兒要溫柔,也要有證據。 親子科學 × 雙語共讀 × 情緒教養 每週更新哦✍️
2025/06/27
一天三吵,兩個孩子讓我家像戰鬥陀螺大賽場,累?當然累,但我從不後悔有他們。有些兄弟姊妹長大後形同陌路,問題真的出在「天生不合」嗎?心理學告訴我們,手足感情其實是教養方式的成果。這篇文章陪你一起思考:如何建立健康的手足關係?要不要生二寶前,先看看這幾個關鍵提醒。
Thumbnail
2025/06/27
一天三吵,兩個孩子讓我家像戰鬥陀螺大賽場,累?當然累,但我從不後悔有他們。有些兄弟姊妹長大後形同陌路,問題真的出在「天生不合」嗎?心理學告訴我們,手足感情其實是教養方式的成果。這篇文章陪你一起思考:如何建立健康的手足關係?要不要生二寶前,先看看這幾個關鍵提醒。
Thumbnail
2025/06/16
當你說「等一下」,孩子卻立刻爆炸搶玩具?不是他壞脾氣,是大腦真的還不會等! 這篇文章用可愛插圖+實戰故事+腦科學,帶你看懂「等待力」是怎麼長出來的,還教你幾招爸媽實用小技巧,幫孩子從「秒炸小怪獸」練成「耐心小高手」! 👉 點進來一起練出孩子的大腦耐心肌肉 🧠💪✨
Thumbnail
2025/06/16
當你說「等一下」,孩子卻立刻爆炸搶玩具?不是他壞脾氣,是大腦真的還不會等! 這篇文章用可愛插圖+實戰故事+腦科學,帶你看懂「等待力」是怎麼長出來的,還教你幾招爸媽實用小技巧,幫孩子從「秒炸小怪獸」練成「耐心小高手」! 👉 點進來一起練出孩子的大腦耐心肌肉 🧠💪✨
Thumbnail
2025/06/11
你家的兩歲小孩常無預警「暴走」嗎?那不是故意鬧脾氣,而是大腦情緒風暴正在上演! 從邊緣系統到前額葉皮質尚未成熟,孩子情緒失控其實是神經發展的必經階段 本文深入解析幼兒情緒爆發背後的科學機制,還有不同年齡層情緒風暴的樣貌與對應策略,幫你更懂孩子也更懂自己,學會用科學陪伴孩子度過每一場風暴。
Thumbnail
2025/06/11
你家的兩歲小孩常無預警「暴走」嗎?那不是故意鬧脾氣,而是大腦情緒風暴正在上演! 從邊緣系統到前額葉皮質尚未成熟,孩子情緒失控其實是神經發展的必經階段 本文深入解析幼兒情緒爆發背後的科學機制,還有不同年齡層情緒風暴的樣貌與對應策略,幫你更懂孩子也更懂自己,學會用科學陪伴孩子度過每一場風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其成長非常重要。本文將探討如何建立開放的溝通環境,教導孩子識別情感,鼓勵情感表達,教導情緒調節技巧以及強化積極的情感經驗。
Thumbnail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其成長非常重要。本文將探討如何建立開放的溝通環境,教導孩子識別情感,鼓勵情感表達,教導情緒調節技巧以及強化積極的情感經驗。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在引導孩子理解情緒時家長可以參考情緒的發展階段,各種情緒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的,較複雜的情緒如:驕傲、罪惡感等,會到大一點點才會出現。 而EQ裡強調,除了洞察、控制自己的情緒,觀察他人情緒也十分的重要,而觀察他人的情緒反應需要能了解、推估別人的心理狀態,根據年齡的發展也會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 情緒
Thumbnail
在引導孩子理解情緒時家長可以參考情緒的發展階段,各種情緒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的,較複雜的情緒如:驕傲、罪惡感等,會到大一點點才會出現。 而EQ裡強調,除了洞察、控制自己的情緒,觀察他人情緒也十分的重要,而觀察他人的情緒反應需要能了解、推估別人的心理狀態,根據年齡的發展也會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 情緒
Thumbnail
情緒,是影響孩子未來心理、學習、人際與品格發展的重要關鍵能力。專家認為,學齡前是情緒能力養成的最好時機,父母應重視透過繪本書讓子女理解情緒並善用它。
Thumbnail
情緒,是影響孩子未來心理、學習、人際與品格發展的重要關鍵能力。專家認為,學齡前是情緒能力養成的最好時機,父母應重視透過繪本書讓子女理解情緒並善用它。
Thumbnail
男孩的情緒教育在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父母應該教導男孩適當地表達情緒,以遠離恐懼、憤怒和攻擊行為。此外,情緒也可以通過同理、體諒或改變的方式來轉變。對男孩來說,同理心特別重要,同時要避免將他人的情緒當成自己的。父母需要引導男孩正確地表達和處理情緒,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Thumbnail
男孩的情緒教育在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父母應該教導男孩適當地表達情緒,以遠離恐懼、憤怒和攻擊行為。此外,情緒也可以通過同理、體諒或改變的方式來轉變。對男孩來說,同理心特別重要,同時要避免將他人的情緒當成自己的。父母需要引導男孩正確地表達和處理情緒,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Thumbnail
生氣是一個正當且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受到挫折、被攻擊,生氣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口語表達還不完善,更容易在累績需多負面情緒後直接爆炸,2-3歲的孩子也因為心智年齡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各種不要不要以及反抗大人的協助與意見,反覆的遭遇挫折而容易暴躁生氣
Thumbnail
生氣是一個正當且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受到挫折、被攻擊,生氣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口語表達還不完善,更容易在累績需多負面情緒後直接爆炸,2-3歲的孩子也因為心智年齡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各種不要不要以及反抗大人的協助與意見,反覆的遭遇挫折而容易暴躁生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