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風暴大解密:孩子為什麼愛滾地板?大人也會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你家兩歲小孩是不是經常「突然暴走」,

不順心就躺地板上滾,旁邊還伴隨尖叫哭鬧?

這正是他正經歷一場「情緒風暴」——一場小小大腦的激烈風暴

桃子妹妹的情緒暴走現場

桃子妹妹的情緒暴走現場


什麼是情緒風暴?

簡單講,情緒風暴就是孩子情緒像氣象台的颱風警報一樣,

突然升到爆表,超乎理性控制的狀態

這可不是小孩子故意鬧脾氣,而是他們大腦的「情緒控制中心」還在醞釀成熟

你可以把孩子的大腦想像成一艘尚未裝上GPS和自動駕駛系統的小船,

當風浪(情緒)來襲時,還得靠原始的「本能反應」來求生

這時候,哭鬧、尖叫、滾地板,都是他們用來「調節」內心風暴的唯一武器

當孩子陷入情緒風暴時,

主要涉及的是大腦中的「情緒中樞」與「理性控制中心」之間的動態失衡,

什麼是情緒中樞? 理性控制中心? 真的有這個東西嗎?

情緒腦 vs 理性腦

情緒腦 vs 理性腦


其實沒有,它是屬於大腦的幾個部分互相調節的:

  1. 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過度活躍
    邊緣系統,尤其是杏仁核(amygdala),是大腦處理情緒的關鍵區域,當孩子感受到威脅、挫折或強烈情緒時,杏仁核會被強烈激活,觸發「戰鬥、逃跑或凍結」的本能反應,這是人類天生的求生反應,會驅使我們選擇攻擊、逃離,或因驚嚇而僵住不動。此時,他們的情緒會變得極端激烈,容易哭鬧、發脾氣或難以冷靜。
  2. 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尚未成熟或被抑制
    前額葉皮質負責理性思考、衝動控制與情緒調節。但孩子的前額葉皮質發展尚不完全,尤其是幼兒,這個區域還很嫩,無法像成人一樣快速冷靜、分析情況,前額葉皮質要到25歲左右才會完全成熟,因此在學齡前階段,孩子還很難靠理性自我調節情緒。情緒風暴時,前額葉皮質甚至會被杏仁核的強烈信號抑制,導致理性難以介入調節情緒。
  3. 神經化學物質失衡
    情緒激烈時,體內壓力相關激素如腎上腺素與皮質醇分泌增加,會讓身體進入高度警戒狀態,進一步放大情緒反應
  4. 神經迴路連結尚未穩固
    孩子的神經迴路在不斷發展與重塑中,負責情緒調節的連結(如杏仁核與前額葉皮質之間的訊號傳遞)還不夠強韌,這就造成他們容易情緒失控,但隨著年齡和經驗累積,這些神經連結會逐漸強化,孩子也會慢慢學會更有效調節情緒

為什麼兩歲特別容易爆發?

兩歲正是「我有主見,但我還不會好好說話」的尷尬年紀

語言發展還沒跟上情緒表達,結果挫折感像火山一樣爆發

這時,前額葉皮質——負責理性思考和情緒管理的大腦區域,

尚未成熟,控制力有限,導致風暴頻率和強度都高

大人也有情緒風暴嗎?

別以為只有小孩會瘋狂爆炸

大人也會,只是風暴型態變得比較「成人化」:

你可能不會在地板上滾,但會有情緒失控、怒吼、焦慮甚至想逃避的時刻

這是因為大腦成熟後能調節情緒,但壓力過大、疲勞過度時,理性系統也會當機

若你發現自己情緒經常「爆表」,

那可不是個人的軟弱,而是提醒你該給自己放個假,重新整理情緒地圖了

大人的情緒風暴; 桃子妹妹的情緒風暴

大人的情緒風暴; 桃子妹妹的情緒風暴


🧠 0~6 歲|學齡前:小小原始人風暴

風暴樣貌:

  • 哭!滾!尖叫!賴地不走!
  • 說不出來的委屈,用行為「演」出來
  • 吃錯顏色的碗、穿錯襪子、玩具掉地上,全是「世界末日」

大腦狀態:

  • 邊緣系統(情緒中樞)活躍,前額葉(理性腦)尚未成熟
  • 情緒來了就像海嘯一樣直接拍上來,沒得擋

重點應對策略:

  • 陪伴與命名情緒:「你看起來很生氣,是不是因為我拿走你的積木?」
  • 你是他們的「情緒翻譯機」,先接住,再慢慢教會他們用語言表達。


🧠 6~12 歲|小學階段:社交雷達開始啟動

風暴樣貌:

  • 開始會「壓抑」但還是不會處理
  • 可能表面乖乖,回家後一言不合大爆炸:「你都不懂我!」
  • 因朋友、分組、功課壓力而崩潰

大腦狀態:

  • 前額葉逐漸發展中,情緒管理力正在建構。
  • 開始有點自我意識,但還不太懂怎麼調節。

重點應對策略:

  • 陪他建構情緒地圖:教他區分「緊張」跟「生氣」、「委屈」跟「嫉妒」等細緻情緒
  • 鼓勵他說出內心想法、用日記或繪畫釋放感受

🧠 12~18 歲|青春期:火山期!別懷疑

風暴樣貌:

  • 易怒、情緒起伏超劇烈,有時像冰山、有時像雷電交加。
  • 常見劇本:「不要跟我講話!」或「你根本不懂我!」
  • 和爸媽變成對立陣營,但內心其實很矛盾。

大腦狀態:

  • 杏仁核(情緒中樞)超敏感、前額葉還沒完全上線
  • 換句話說,就是感受像過山車,但理智像慢跑機

重點應對策略:

  • 尊重+界限+信任,千萬別硬碰硬
  • 練習「非暴力溝通」,當他的後盾,而不是監督員


🧠 18 歲以上|大人篇:社會化的風暴(又名「內傷型風暴」)

風暴樣貌:

  • 不會滾地板,但會關手機、不回訊息、報復性刷劇吃宵夜、工作爆炸前壓力內爆
  • 更常見的是「假裝沒事,但內心炸裂」,簡稱「社會型崩潰」

大腦狀態:

  • 前額葉成熟,但「太壓抑」「不表達」反而造成情緒慢性中毒
  • 很會忍,但不代表很會處理

重點應對策略:

  • 正視自己的情緒需求,適度自我覺察與疏壓。
  • 不要小看「說出來」和「被聽見」的力量,找個信任對象傾訴或寫下來都很有幫助

🧠 不同年齡,處理情緒的「難」長這樣:

👶 0~6歲:我有情緒,但我不會說

  • 處理方式:哭、尖叫、滾地板
  • 難的點:語言能力與邏輯尚未發展,只能「情緒=行為」

🧒 6~12歲:我會說了,但我還是不太懂

  • 處理方式:爆氣→後悔→壓抑→再爆氣(無限迴圈)
  • 難的點:不知道自己情緒從哪來,常以為是「別人害我不開心」

🧑‍🎓 13~18歲:我懂了,但我好累

  • 處理方式:寫日記、摔門、沉默對抗
  • 難的點:社會壓力大、自我認同焦慮、荷爾蒙亂舞,理智根本載不動

🧑‍💼 18~30歲:我在裝沒事,其實我崩潰

  • 處理方式:社交逃避、爆肝工作、心累爛在心裡
  • 難的點:懂很多理論,卻還是走不出「我好像不夠好」的輪迴

🧘 30歲以後:我終於開始練習放過自己

  • 處理方式:深呼吸、運動、找諮商、看開一點
  • 容易的點:開始認清「人生本來就不完美」,放下對自己的高標準
  • 難的點:要改變早年養成的慣性超難,需要反覆練習


所以,什麼時候才會比較容易呢?


答案是:

當你開始願意理解自己,不再要求「一定要控制好」,

而是練習「陪伴情緒走一段路」的時候,它就開始變容易了

這通常不會自動發生在某個年齡,

而是發生在你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那一刻

可能是 25 歲,也可能是 45 歲

情緒不會因年齡而消失,但你能越來越強大地溫柔接住它

不同年齡、不同風暴,但你都不是孤單的乘客

情緒風暴不是幼稚的表現,

而是大腦成長與壓力交織下的必然現象

從幼兒滾地板到大人壓力型爆炸,

每一個階段都需要理解、接納與練習


而你作為父母,不只是在幫孩子撐過風暴,你其實也是在陪自己練習更成熟的情緒管理


面對孩子的情緒風暴該怎麼辦?

當孩子情緒風暴來襲,最重要的是:

  1. 大人先冷靜
    孩子是風暴,小孩是船長,你是燈塔。先讓自己成為穩定的港灣,別讓自己的情緒也跟著炸鍋。
  2. 陪伴而非壓制
    給孩子「我懂你」的信號,不要急著制止。你可以蹲下來,用溫柔語氣說:「我知道你很難過,我陪你。」
  3. 設立安全界限
    情緒可以爆發,但傷害自己和別人不行。這是孩子學會「社會規則」的第一步。
  4. 語言輔助訓練
    幫助孩子用簡單的話表達情緒,比如:「你是不是因為拿不到玩具生氣?」慢慢孩子會學會用說話取代哭鬧。
  5. 風暴過後的對話
    冷靜時和孩子討論發生了什麼,教他更健康的表達方式,這才是長期減少情緒風暴的根本。
  6. 堅持和耐心
    情緒控制不是一天學會的技能,陪伴是漫長的馬拉松。

情緒風暴,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情緒風暴不是小孩「壞脾氣」,

而是他們大腦發育的標誌,是學習掌控自己世界的必經風浪

作為父母,你是最好的情緒教練,幫助孩子度過這段路,

讓他們未來能用理智和語言去掌控情緒,而不是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下次看到孩子躺地板上滾,不妨笑一笑,告訴自己:

這不只是場風暴,而是他們成長路上的狂歡派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桃梨媽咪的知識庫(科學X育兒筆記)
15會員
53內容數
桃梨媽媽在基因檢測公司多年,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教養的科學,希望文字可以帶給大家溫暖與希望~喜歡我的話,請記得追蹤並給我一個愛心哦<3
2025/06/10
姊姊天天喊不公平,妹妹只會搶東西大哭,爸媽快要崩潰?手足衝突其實不是教養失敗,而是孩子正常發展的一部分!從演化心理學、語言與情緒發展來看,吵架不但無法避免,反而是孩子練習社交與情感的「成長試煉場」。這篇文章帶你科學理解每天三次吵架的背後意義,化煩惱為育兒力!
Thumbnail
2025/06/10
姊姊天天喊不公平,妹妹只會搶東西大哭,爸媽快要崩潰?手足衝突其實不是教養失敗,而是孩子正常發展的一部分!從演化心理學、語言與情緒發展來看,吵架不但無法避免,反而是孩子練習社交與情感的「成長試煉場」。這篇文章帶你科學理解每天三次吵架的背後意義,化煩惱為育兒力!
Thumbnail
2025/05/26
五歲孩子總是重複犯錯,是因為腦中的前額葉皮質尚未成熟,無法穩定自我控制,這不是叛逆, 而是生理發展的限制,習慣養成需要持續重複,家長的「碎念」其實是在幫助孩子的大腦打地基 恐懼雖能短期加強記憶,但長遠看不利孩子情緒發展, 陪伴孩子在錯誤中學習,是最溫柔也最有力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2025/05/26
五歲孩子總是重複犯錯,是因為腦中的前額葉皮質尚未成熟,無法穩定自我控制,這不是叛逆, 而是生理發展的限制,習慣養成需要持續重複,家長的「碎念」其實是在幫助孩子的大腦打地基 恐懼雖能短期加強記憶,但長遠看不利孩子情緒發展, 陪伴孩子在錯誤中學習,是最溫柔也最有力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2025/05/19
當我們對孩子發火,往往不是因為他真的「故意搗蛋」, 而是我們誤會了他的大腦已經長好 這篇文章用輕鬆又貼近生活的例子,帶你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腦部發展真相 當你理解了,就會發現——原來他不是不聽話,只是還在「施工中」
Thumbnail
2025/05/19
當我們對孩子發火,往往不是因為他真的「故意搗蛋」, 而是我們誤會了他的大腦已經長好 這篇文章用輕鬆又貼近生活的例子,帶你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腦部發展真相 當你理解了,就會發現——原來他不是不聽話,只是還在「施工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遇到相關的「爛人爛事」,最好是即時停損、趕快離開。
Thumbnail
遇到相關的「爛人爛事」,最好是即時停損、趕快離開。
Thumbnail
當孩子出現情緒反應時,建議從三個面向去觀察: 孩子本身: 是否有身體不適、與照顧者的關係是否穩定、學習的內容是否過難、情緒發展到達什麼樣的階段等等 照顧者: 是否給予合適的基本照顧、提供足夠的學習刺激、原則與界限是否明確、照顧者本身的情緒是否穩定 環境: 家中環境或人員是否有變動、社區鄰里間是
Thumbnail
當孩子出現情緒反應時,建議從三個面向去觀察: 孩子本身: 是否有身體不適、與照顧者的關係是否穩定、學習的內容是否過難、情緒發展到達什麼樣的階段等等 照顧者: 是否給予合適的基本照顧、提供足夠的學習刺激、原則與界限是否明確、照顧者本身的情緒是否穩定 環境: 家中環境或人員是否有變動、社區鄰里間是
Thumbnail
在引導孩子理解情緒時家長可以參考情緒的發展階段,各種情緒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的,較複雜的情緒如:驕傲、罪惡感等,會到大一點點才會出現。 而EQ裡強調,除了洞察、控制自己的情緒,觀察他人情緒也十分的重要,而觀察他人的情緒反應需要能了解、推估別人的心理狀態,根據年齡的發展也會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 情緒
Thumbnail
在引導孩子理解情緒時家長可以參考情緒的發展階段,各種情緒是有不同的先後順序的,較複雜的情緒如:驕傲、罪惡感等,會到大一點點才會出現。 而EQ裡強調,除了洞察、控制自己的情緒,觀察他人情緒也十分的重要,而觀察他人的情緒反應需要能了解、推估別人的心理狀態,根據年齡的發展也會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 情緒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生氣是一個正當且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受到挫折、被攻擊,生氣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口語表達還不完善,更容易在累績需多負面情緒後直接爆炸,2-3歲的孩子也因為心智年齡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各種不要不要以及反抗大人的協助與意見,反覆的遭遇挫折而容易暴躁生氣
Thumbnail
生氣是一個正當且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受到挫折、被攻擊,生氣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口語表達還不完善,更容易在累績需多負面情緒後直接爆炸,2-3歲的孩子也因為心智年齡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各種不要不要以及反抗大人的協助與意見,反覆的遭遇挫折而容易暴躁生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