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教育】情緒無法消化?理解隱藏的真正情緒才能成長

更新於 2024/02/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情緒調解為五步驟,需要『辨識--接受--理解--調解--行動』

案例是對父親感到生氣的大學女生

1.在「辨識」這一關,要講出情緒的名稱(命名)

當事人能說出「憤怒」、「不知名的煩躁」

2.在「接受」這一關,需要允許「表達--宣洩--平靜」

當事人辨識出憤怒後,會繼續以下這樣說

(1)表達憤怒:「我好生氣啊」

(2)宣洩憤怒:「他是豬,連這個都不懂,憑什麼當一個父親!」

(3)平靜下來:「呼呼呼,我不想跟豬計較了,講也沒有用...」

要有意識的宣洩,並耐受宣洩時的力度/能量,才會趨向平靜,這才是你知道且接受了你的情緒。

3.在「理解」這一關,要講出憤怒的因果

當事人要能知道並表述「自己為什麼憤怒?」

例如:父親老是否定我,他自己都沒成就,憑什麼,這是讓我最生氣的原因

例如:父母不一定都是對的,我當然可以生氣

4.在「調解」與「行動」這一關,則需要針對能改變的部分去改變

當事人不會撫平情緒,也可改善行動讓自己得到部分控制,如「父親以前就是老頑固,也不是針對我,雖然可理解,但我還是受不了,少見面為妙,拉長見面的時間吧」

#隱藏關卡

經過以上步驟,然當事人情緒能量還是降不下來,卡住了

自上次見面後,當事人說:「我知道在生氣,也可以少見面來應對,但為什麼還覺得悶悶不樂、時常恍神、提不起勁呢?好煩啊!」

其實這是還沒消化完的現象

面對比較親密的家人、伴侶、好友,情緒是複雜的

例如「店員誤解你」VS「家人誤解你」,前者可以單純生氣,但後者不會單純,除了生氣還會有其他情緒,關係越深情緒反映本來就會越多元。

當事人的情緒反應是真實的,我們必須相信,只是還無法辨識出來而已,所以還有隱藏關卡。

那是怎麼回事呢?

 

(一)故事解析:

「對父親生氣」並非單純的生氣,而是「想得到父親的關注與愛」才是深藏的情緒/情感需求。

愛的對立面是漠視,因此即使是恨,也代表來自於愛。

關係越深者「正反情緒都有」才對。

真正的原始情緒沒有被辨識、接受、理解,整體情緒將難以消化。真正的情緒是「難受」。生氣是次發情緒,原初是「難過」(失望、落空、淘空、背叛、誤解...同一類別)被隱藏,因為當事人應付不了(知道了也沒用,因為事實上父親不會改變)。

但是認識自己,理解「自己有所期待」的深層願望,是幫助自己理解真正的、在乎的需求,然後「轉向」,不必再找父親而是找其他可信任、可回饋的人,回歸滿足與照顧自己。這是成長。

 

(二)現場的感受、覺察與拆解:

1.相信當事人的情緒反應,那樣子可能有未被辨識的部分情緒。

2.多鼓勵當事人表達憤怒,繼續從憤怒中找線索。

可推理的客觀線索有:

(1)當事人指責父親的語句裡有「期待」,有愛才有期待,得不到會有恨。愛的對立面是漠視,就不會有此反應。

(2)「原始/次級情緒」的概念

「原初」的期待被愛落空(難過)當事人無法承受,而改以「次級」較可控制的指責(生氣)。通常情緒有互補的組別,如「生氣VS悲傷」,因此有的人在生氣其實他很難過;有人很難過卻用生氣表現。

可以就這兩點猜一猜。

3.向當事人同理反映「我感受到你很難過...」

用大類別反映就好,讓當事人自己接著細分是什麼(失望、背叛、拋棄?)。

如果當事人自己無法說,我們再進一步說「是不是爸爸沒有做到什麼,所以你感到被遺棄了...」並與當事人核對

4.對話設計

前半部是情緒辨識、接受、宣洩(哭一哭),後半部是理解因果,讓當事人有意識的知道自己怎麼了。這就是認識自己,也是成長。

    avatar-img
    313會員
    212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情緒障礙,可以比喻為「有情緒,但出不來」 而出不來(沒有出現)自然就無法辨識、接納、理解、調適 一般講「述情障礙」是統稱,同樣症狀但肇因不同,解決之道也不同   第一類:能量太大堵住(突發事件) 如親人過世大驚嚇,悲傷程度(能量太大) 因為出口太小,讓人一時無法表達,於是悶著,令人不舒服
    這是給某案母親的親職教養建議,但我覺得都通用,大家也應該可看懂並自行發揮 持續檢討結構設計,不要檢討人。
    衝突時雙方是互相否定的。 可是你不能說各打50大板。 因為10歲V.S.30歲,就是不同。
    情緒像是萬聖節裡帶著惡魔面具的小朋友,不給糖就搗蛋!它敲敲門、吼叫鬼來了,但你知道這是「請求」,你預備好他們來,有默契地完成這個遊戲,最後小鬼歡樂地離開。 情緒反應只是一種習慣,你需要馴養它。馴養就是建立關係,如同小王子馴養狐狸,要有耐心,要努力認識所馴養的,不可以把它忘掉,永遠要對所馴養的負責。
    你幫他承接情緒,自然也會反映情緒,有點像是幫忙過濾的感覺 情緒有傳染性,他這樣做也會引起你的能量反應(同理、共鳴、共感),你也會感到辛苦甚至痛苦,才會急著想幫他解決問題 傾聽前,先分辨一下[對方是你的誰?] 關係是有親疏遠近的,對不同的人反應自然有別
    有兩個要點: 1.練習陳述自己的狀態,但不說太多細節或隱私 這是避免給對方太多負荷 2.請求協助、寬待,但不破壞對方原來的標準、規則 這是避免情緒勒索
    情緒障礙,可以比喻為「有情緒,但出不來」 而出不來(沒有出現)自然就無法辨識、接納、理解、調適 一般講「述情障礙」是統稱,同樣症狀但肇因不同,解決之道也不同   第一類:能量太大堵住(突發事件) 如親人過世大驚嚇,悲傷程度(能量太大) 因為出口太小,讓人一時無法表達,於是悶著,令人不舒服
    這是給某案母親的親職教養建議,但我覺得都通用,大家也應該可看懂並自行發揮 持續檢討結構設計,不要檢討人。
    衝突時雙方是互相否定的。 可是你不能說各打50大板。 因為10歲V.S.30歲,就是不同。
    情緒像是萬聖節裡帶著惡魔面具的小朋友,不給糖就搗蛋!它敲敲門、吼叫鬼來了,但你知道這是「請求」,你預備好他們來,有默契地完成這個遊戲,最後小鬼歡樂地離開。 情緒反應只是一種習慣,你需要馴養它。馴養就是建立關係,如同小王子馴養狐狸,要有耐心,要努力認識所馴養的,不可以把它忘掉,永遠要對所馴養的負責。
    你幫他承接情緒,自然也會反映情緒,有點像是幫忙過濾的感覺 情緒有傳染性,他這樣做也會引起你的能量反應(同理、共鳴、共感),你也會感到辛苦甚至痛苦,才會急著想幫他解決問題 傾聽前,先分辨一下[對方是你的誰?] 關係是有親疏遠近的,對不同的人反應自然有別
    有兩個要點: 1.練習陳述自己的狀態,但不說太多細節或隱私 這是避免給對方太多負荷 2.請求協助、寬待,但不破壞對方原來的標準、規則 這是避免情緒勒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國中生割頸案震撼全台灣,教育現場究竟發生什麼事? 難道都是教育現場上的錯?難道老師都沒有教學生認識情緒及控管? 一個案件的發生,跟系統有很大的關聯,究竟是誰已經不可考, 但社會案件也是一記警世鐘,檢視我們的教學現場,有沒有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SEL便是很好的指引。SEL指的是社會情感學習,希
    這陣子跳跳糖生氣起來會打人也會咬人,而且生氣的點通常都是極速的一言不合,例如我說: 你先把地上的書收好再玩球 吃完飯擦一下桌子 這個東西不能這樣敲 以上三句不需要一起使用,燃點很低的時候,隨便其中一句,跳跳糖就爆走了。 爆走的時候,跳跳糖最近的標配就是: 衝向我要打我 靠近我要咬我 大概就這三招。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這句話出自韓國作家金惠男醫生和朴鐘錫醫生的著作《以為長大就會好了》的副標題,讓不少人心有戚戚然。
    Thumbnail
    在傳統的教育中,不斷要求我們「犧牲小我,成全大我」,以達致更高的道德層面,成為一個圓滿的人。但是當我們越是放下這照顧自己的資格、責任和能力,越是把自己的優點、需要和想法拋諸腦後,這樣反而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自我否定的懸崖。最終受不住巨壓,僥倖時有人來扶,但這難以強求……
    Thumbnail
    我們讓孩子對於情緒有足夠的『認識』,也創造了能夠『表達』的機會與環境後,在情緒教育當中還有很重要的一個部份即是情緒的『照顧』。這部份是我們很常不小心忽略的,然而這就像是我們身體感冒了要吃藥照顧,心理受傷了其實也需要好好地呵護。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講了情緒教育的第一步『認識情緒』,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對情緒有足夠的瞭解後,我們便有機會在面對事件情境時,知道「我怎麼了?」、「我心裡不舒服的感覺是怎麼一回事?」,進而有機會能夠將自己的狀態傳遞給他人,讓對方能夠理解。
    Thumbnail
    不管是學生、家長或是老師,我們都知道情緒教育是很重要的課程,但情緒教育到底該學什麼?該怎麼學?這常是我們一大難題。接下來幾篇分享,我們將提供一些步驟及建議給大家參考,協助各位在情緒教育這條路上能有些依循,您可以參考其內容,融入到您的教養或教育理念當中。
    Thumbnail
    時空凍結效應: 當情緒形成一種負面平衡時,我們會傾向認為外在造成負面的人事物不會改變,以免自己因為期待事情好轉而再度失望。
    Thumbnail
    我們是獨立自主的個體, 有權操控大局的, 應該是我們自己, 不是情緒。
    六月底時, 我在整理過往來不及產出的靈感文章之後發現: 2017.12.13世新情殺事件   (我曾經因為想藉此寫文倡導情緒教育) ↓ 還在蒐集資料,來不及有架構性的分析邏輯、產出 ↓ 2018.6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國中生割頸案震撼全台灣,教育現場究竟發生什麼事? 難道都是教育現場上的錯?難道老師都沒有教學生認識情緒及控管? 一個案件的發生,跟系統有很大的關聯,究竟是誰已經不可考, 但社會案件也是一記警世鐘,檢視我們的教學現場,有沒有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SEL便是很好的指引。SEL指的是社會情感學習,希
    這陣子跳跳糖生氣起來會打人也會咬人,而且生氣的點通常都是極速的一言不合,例如我說: 你先把地上的書收好再玩球 吃完飯擦一下桌子 這個東西不能這樣敲 以上三句不需要一起使用,燃點很低的時候,隨便其中一句,跳跳糖就爆走了。 爆走的時候,跳跳糖最近的標配就是: 衝向我要打我 靠近我要咬我 大概就這三招。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這句話出自韓國作家金惠男醫生和朴鐘錫醫生的著作《以為長大就會好了》的副標題,讓不少人心有戚戚然。
    Thumbnail
    在傳統的教育中,不斷要求我們「犧牲小我,成全大我」,以達致更高的道德層面,成為一個圓滿的人。但是當我們越是放下這照顧自己的資格、責任和能力,越是把自己的優點、需要和想法拋諸腦後,這樣反而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自我否定的懸崖。最終受不住巨壓,僥倖時有人來扶,但這難以強求……
    Thumbnail
    我們讓孩子對於情緒有足夠的『認識』,也創造了能夠『表達』的機會與環境後,在情緒教育當中還有很重要的一個部份即是情緒的『照顧』。這部份是我們很常不小心忽略的,然而這就像是我們身體感冒了要吃藥照顧,心理受傷了其實也需要好好地呵護。
    Thumbnail
    上一篇我們講了情緒教育的第一步『認識情緒』,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對情緒有足夠的瞭解後,我們便有機會在面對事件情境時,知道「我怎麼了?」、「我心裡不舒服的感覺是怎麼一回事?」,進而有機會能夠將自己的狀態傳遞給他人,讓對方能夠理解。
    Thumbnail
    不管是學生、家長或是老師,我們都知道情緒教育是很重要的課程,但情緒教育到底該學什麼?該怎麼學?這常是我們一大難題。接下來幾篇分享,我們將提供一些步驟及建議給大家參考,協助各位在情緒教育這條路上能有些依循,您可以參考其內容,融入到您的教養或教育理念當中。
    Thumbnail
    時空凍結效應: 當情緒形成一種負面平衡時,我們會傾向認為外在造成負面的人事物不會改變,以免自己因為期待事情好轉而再度失望。
    Thumbnail
    我們是獨立自主的個體, 有權操控大局的, 應該是我們自己, 不是情緒。
    六月底時, 我在整理過往來不及產出的靈感文章之後發現: 2017.12.13世新情殺事件   (我曾經因為想藉此寫文倡導情緒教育) ↓ 還在蒐集資料,來不及有架構性的分析邏輯、產出 ↓ 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