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也過得很好: 療癒小熊的溫暖陪伴 大田出版
7/7的心靈練習- 進入你生命的縫隙
不要一個人躲起來難過,開一點隙縫,讓人能夠進入你的生命裡。
對我來說,經營這裡就是開一點隙縫了!!!
話說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站起來,我去心理諮商遭受到嚴重創傷跟打擊,完全被擊倒在地,那就從這邊站起來。
我開始書寫心靈練習,以及整理出諮商到底是什麼會遇到什麼問題,但我只是用最真實的角度來寫,而非批判評價的角度。
當然我也不會說心理相關從業人員,就一定不會違反專業倫理與規範,諮商中就一定是以個案福祉為核心考量。可是我也不希望看我文章的人,因為我的文章產生對諮商的錯誤認知,所以我寫的內容是追求真實性,如此而已。
畢竟我又不是心理從業人員,也不靠這個吃飯,大家怎麼看諮商對我又沒差。但我希望我寫出來的內容,對想要去諮商的人有幫助,花的時間跟金錢能夠有效運用心理諮商。
最後來分享一篇網路看到的小故事
【心如止水,則無風可動】
他是一位退休的木雕師傅,名叫老宋,住在山腳下的一座小木屋裡。年輕時,他的雕刻技藝遠近馳名,無數富商貴人請他打造佛像、門楣、屏風,每一件作品都蘊含靈氣,彷彿能夠與人對話。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機械雕刻興起,老宋的手工雕刻逐漸被市場淘汰。他心生怨懟,認為這世界已不再識貨,不再珍惜工匠精神。於是,他將自己關進木屋,再也不願接任何訂單,只留下一間滿是木屑與未完成作品的工坊。
有一天,一名年輕的女子來到他門前,恭敬地說:「師傅,我希望您能為我雕一尊觀音像。」
老宋冷笑:「如今還有人要手工雕刻?妳去買機器雕的吧,便宜又快。」
女子並未離去,而是靜靜地說:「我曾聽人說,木頭其實沒有形狀,它只是隨雕刻者的心而變。若雕刻者心生煩惱,即便是最好的木頭,也只會被刻得歪斜;若雕刻者心境清明,即使是一塊枯木,也能成為傳世之作。」
這番話像一把無形的刀,剖開了老宋積年的怨氣。他沉默良久,終於問道:「妳要怎樣的觀音?」
女子笑了:「師傅心中怎樣,觀音就怎樣。」
那一夜,老宋拿起久違的刻刀,凝視著那塊木頭,彷彿它正在等待被賦予靈魂。他深吸一口氣,將所有的怨懟與不甘放下,專心雕刻起來。奇妙的是,當他不再執著於外界的變化,當他的心如止水,刻刀便流暢如泉,木頭彷彿自己在成形——觀音的眉眼柔和,嘴角含笑,宛如慈悲本身。
幾日後,女子來取雕像,當她輕輕撫摸木雕時,老宋突然明白了。原來,這些年來讓他痛苦的,不是時代的變遷,而是自己執著於過去、不願放下的心。
從此,老宋再度拾起雕刻,卻不再為了名利,而是單純為了心的安定。村裡的人說,他的雕刻比從前更具靈性,彷彿能洗滌人心。而老宋只是笑笑,繼續手起刀落,彷彿雕刻的不是木頭,而是自己曾經紛亂不安的內心。
✅ 心若清淨,所見皆安寧——當內心煩惱,外界的一切都會讓人不滿;但當內心平靜,世界也就變得和諧。
✅ 環境雖變,心不應隨風搖擺——世界總在改變,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讓自己的心受其影響,而是專注於自己的價值。
✅ 放下執念,才能真正自在——不執著於過去的榮耀與怨懟,才能擁抱新的可能,找到真正的快樂。
✅ 真正的工藝,不是技術,而是心境——無論做什麼事,若心境不穩,就無法做到極致;唯有心靜如水,才能展現真正的智慧與美。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首歌跟mv,分享給大家,願大家都有自己的力量向前。
十隻手指彼此緊緊關閉
咬緊呼吸這刻絕不會放低
就算軟弱軀體 思想卻是極美麗
多冷靜 遇強越自強越勉勵
盡了一分一秒去發揮
啊 得與失極難控制
每次踏上這個老地方
當天的足印亦是仍然陪我
抹去多少血汗 印證多少渴望
天生我可抵抗迷惘
每次踏上這個老地方
實在感到多一些曙光
以掌聲轉變了境況
燃點所有希望
視線經得起風霜的洗禮
每聲真心歡呼是催化劑
就算最後一位
穩守信念在心底
不怨命熱誠越動人越美麗
盡了一分一秒去發揮
得與失極難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