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斯克成立 America Party,再次引發市場熱議,也讓特斯拉投資人出現分歧,有些人擔心再度參與政治將帶來額外風險,但是其實投資特斯拉,不只是投資一家公司,更需要理解與信任這樣一位具有改變世界極端特質的創辦人。
《一如既往》書裡〈瘋狂的心智〉那一篇文章提到,能夠開創豐功偉業的人,通常也會冒著同樣巨大的風險,甚至做出反噬自己的行動,書中舉了華特‧迪士尼、賈伯斯的例子,當然也包括馬斯克,他們都是這類瘋狂的人物,但是也因為如此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什麼樣的人能夠攀登到成功企業或是大國的巔峰?從《馬斯克傳》一書中,可以更清楚了解馬斯克他這個人,他的成長背景以及創業過程, 他忙於研發可重複使用的火箭,降低發射成本,為了延續人類在宇宙中的意識;創立特斯拉為了人類可持續的能源;創立腦內晶片公司,希望未來人類能有能力與強大的 AI 共存甚至對抗;收購 Twitter,成立 X,目的是維護言論自由;又創立 xAI,認為人工智慧如果在他的掌控下,將能更安全地發展。他一次次堅持,背後其實都圍繞著他認為對人類有利的「使命」。
堅定、樂觀、不屈不饒、充滿自信的人。
什麼樣的人可能會行動過頭,不自量力,低估別人眼中顯而易見的風險?
堅定、樂觀、不屈不饒、充滿自信的人。 — Morgan Housel
馬斯克傳作者 Walter Isaacson 受訪就曾提到過馬斯克對人類懷有深切的關懷,他想幫助我們完成向可持續能源的轉型,想守護整個人類文明,他的動機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獲得權力或踐踏他人,而是源自他童年時坐在角落讀著超級英雄漫畫時,就在心中萌芽的使命感。
Elon has a deep care about humanity, about getting us to the transition to a sustainable energy, about human civilization. He is motivated not by making money, not by being powerful and kicking around people, but by these missions that came when he was a little kid sitting in the corner reading the superhero comics. I've got to help humanity be space-faring. I've got to help it get over this sustainable energy issue. I've got to help it fight of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at might be evil. So, there is a goodness to his missions, and they are epic missions. — Walter Isaacson
馬斯克成立 America Party,主張不左不右,希望凝聚中間的大多數,從他的政見內容來看,依然是延續他一貫的使命,為了人類長遠的共同利益,對馬斯克這樣早已成為全球首富的人來說,驅動他不會是金錢本身,而是更大的願景,維護人類意識的延續,為了實現這個願景的過程中,每一個必要的小計畫,例如 Starlink、全自動駕駛、Optimus 機器人等技術,也具備商業價值,讓理想得以在這些項目中自我造血、持續發展。
America Party 的主要政見包括:
- 減少政府債務、僅允許必要開支
- 現代化國防軍事能力: AI 與機器人
- 全力衝刺 AI 發展
- 去除政府監管,聚焦能源與創新
- 捍衛言論自由
- 鼓勵生育,扭轉人口危機
查理蒙格他深刻研究人類行為心理,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中曾提醒讀者:「過度自信會導致判斷錯誤。」也看到流傳在社群網路一個波克夏股東會影片,拿這段話來暗指馬斯克的風險性格,但是書中也說:「千萬不要低估那些高估自己的人。」因為人類正是靠著不合常理的自信,才能達成那些原本看似不可能的目標,就像大谷翔平從小就寫下宏偉目標,並靠著自律與努力,一步步實現。
馬斯克的作風充滿爭議,但若要理解他,必須理解那種「勇於去想不可能」的心理結構,雖然藏著風險,也蘊藏著改變世界的力量,投資特斯拉,不只是投資一間公司,更是投資一位具有強烈使命感與極端特質的創辦人,所以理解馬斯克的思維模式、價值觀與行為風格,是長期投資人的必修課程。
正如創業思想家 Naval Ravikant 提及馬斯克的故事所說:「馬斯克從 PayPal 賣掉後賺了兩億美元,卻把一億投進 SpaceX、八千萬給了 Tesla、兩千萬給 SolarCity,最後還得借錢繳房租。他是一個永遠願意冒險、願意從頭開始的人,甚至現在,他把自己的新創當成是『美國』本身,試圖像經營公司一樣修復它,他完全不在乎外界對成功與失敗的標籤,而願意看起來像個傻瓜,只為了實現他相信的事。」多數人在成名或致富後,會被困在現有的成功中,不願再歸零,但要創造偉大的事物,就必須回到「從零到一」的起點,那需要非比尋常的痛苦承擔力與心志,而馬斯克正是少數願意這麼做的人。
投資人需要樂觀,了解長期主義,但也需要知道巨大成功與潛在風險往往是同一體質的兩面,而擁有非凡成就的人,通常也會展現出一些令人難以理解、甚至難以接受的行為,人不是完美的,但人容易在各種情境下幻想完美,理解人們各種特質、人類的心理,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全面看待馬斯克,也能幫助我們理解人性,更多的理解,讓我們在面對波動與爭議時,依然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進而做出更好的決策,當我們投資一家由強烈個人特質驅動的企業,就必須評估這份特質帶來的潛能與風險,而這正是理解馬斯克之所以關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