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
這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被「時間碎片」吃掉了。「我整天都在忙,卻好像什麼都沒完成?」
「一直被訊息打斷,專注力超短……」
「To-do List 永遠寫不完,到底該怎麼辦?」
如果你想找回專注力與完成感,今天要介紹的,是許多高效人士默默在用的技巧:
👉 時間區塊管理法(Time Blocking)
🧠 什麼是時間區塊法?
時間區塊管理法的核心概念是:
把一天切割成數個「任務專用時段」,每段只處理一件事,並排除干擾。
而不是邊開會邊回訊息、邊吃飯邊看文件、邊寫報告邊刷 IG。
這種「多工處理」會讓大腦疲乏、效率下降、品質變差。
而時間區塊法的目的是:
用專注力,取代勉強的長時間工作
。
📊 為什麼這麼有效?
✅ 1. 減少切換成本
每一次任務切換,大腦都需要重新聚焦,這會消耗你的意志力與時間。
✅ 2. 幫助進入「心流狀態」
固定時段處理一件事,更容易進入專注且有產出的節奏。
✅ 3. 讓時間變得「有界限」
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反而不容易拖延,做完也能放心休息。
🗂️ 怎麼開始實行時間區塊法?
📌 Step 1|預留區塊,而非擠進行程
不是「我有空再做」,而是「我先劃好這段時間就是要做這件事」。
📌 Step 2|每區塊只做一件事
例如:
- 09:00–10:30:寫企劃案
- 10:30–11:00:回信處理
- 14:00–15:30:內容創作(如寫文章)
- 16:00–17:00:會議 or 深度閱讀
📌 Step 3|保留緩衝與彈性時段
不是排滿每一分鐘,而是給自己「過場」與「應變」的空間。
💡 時間區塊 ≠ 拘束,而是讓你自由
很多人一開始會抗拒這種方式,覺得好像把自己關進牢籠。
但實際上,它反而讓你:
- 做事不慌張
- 安心休息
- 不再被打斷牽著走
你會發現:當事情有安排,你就更有掌控感。
🧭 適合什麼人使用?
- 自由工作者/創作者:可掌控自己時間,但常常一不小心就整天滑掉
- 創業者/多任務者:每天面對雜事,但需要專注輸出
- 想提升專注力/效率的上班族或學生
🔁 加碼建議:搭配這些技巧效果更強!
- ⏲️ 番茄鐘工作法(25分鐘專注+5分鐘休息)
- 📵 專注時手機飛航、靜音、App封鎖
- 📓 使用紙本行程本 or Google Calendar 劃區塊
💬 別再靠「時間管理」過一天,而是靠「注意力管理」
我們都只有24小時,關鍵不是時間多,而是「你怎麼用它」。
時間區塊法,讓你掌握一天的主導權,
每天結束時不再只是疲憊,而是真的完成了一些事
的踏實感。
📣 你也試過時間區塊法嗎?或你有自己的專注小技巧?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時間管理經驗,
也許一句話,就能讓別人也找回節奏!
如果你覺得這篇實用,也歡迎收藏、拍手或分享~
一起把注意力,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