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當我的工作大部分比例還是在招募時,某次我在面試後與用人主管進行例行對話:
「你對這個人印象怎麼樣?」
他皺了皺眉,說:「履歷看起來不錯啦,但坐下來聊的時候,怎麼有種點錯菜的感覺?」這句話當時讓我震了一下。
前陣子聽了<阿金的人生進化中>podcast,這句話又跳了出來。
後來我就把它整理成一個比喻:
每個人,其實都是一間餐廳。
一切從一張DM開始:誰會拿?誰會看?誰會行動?
履歷就像一張店家傳單——
有些人掃完一眼就丟;
有些人拿了,塞進包包說「改天來看看」;
有些人當下就掃了QR code、想要預約試吃;
還有些人,直接拒收。
為什麼?
因為他們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他會喜歡的菜系。
不是他當下需要的口味。
或者,他早就心有所屬,有習慣合作的那幾間熟客店。
這就是真實的招募市場:
企業收到履歷,不見得會主動來聯絡。你可能連進餐廳的資格都還沒得到。
所以,你的第一個任務不是「怎麼把履歷寫得完美」,
而是:找到對的巷口、對的時段,把傳單給對的人。
也就是說:找到你的高關注分眾市場。
走進餐廳後:菜單決定了選擇,也限制了成交
想像你今天走進一間餐廳,翻開菜單。
但 你沒看到任何一道想吃的菜。
這時候你會怎麼做?
1.問問看店家可不可以「客製化」一下?
2.勉強點一道還算有興趣的,不求完美但填飽肚子
3.直接說聲謝謝,走出店門,去找別家
4.如果外頭是大雨,又沒別的選擇,你可能就點了
這四種情境,不就是企業在用人時的真實寫照嗎?
如果市場上其他餐廳選擇多(職缺競爭者多),老闆當然轉頭就走。
如果找人真的不容易,可能會妥協、詢問是否可以「菜單微調」?
這時你的學習意願與可塑性就很重要。
如果你菜單內容有潛力,但沒有明確寫出主打菜,公司甚至不知道你能做什麼,那就是錯失一次成交。
還有一個現實因素:這間店的「定價」合不合理?
餐廳的裝潢再漂亮、菜單再精緻,如果價格開太高,客人一樣會卻步。
這就是我們在人資常聽到的:「這個人資歷很棒,但薪資期望超出我們預算。」
可惜的是,有些人連預算區間都沒有概念,就開出夢幻定價,卻沒搞清楚自己在怎樣的地段、面對怎樣的客群。
價格,不只是你值多少,也關乎你想服務誰。
所以,如果你是這間店的主理人……
你該問自己幾個問題:
Q1.我的主打菜是什麼?是不是對方有興趣的品項?
Q2.我的菜單是否寫得清楚易懂?(=履歷是否聚焦)
Q3.我的餐廳風格,是否跟對方的胃口、預算、需求合得來?
Q4.我是否有能力依照客人需要進行微調?(=職能轉換力)
Q5.我的價格,是用市價?還是情懷?還是口碑?我有清楚自己的定位嗎?
最後:不要再把自己當履歷表了。
請你,開始當自己的品牌主廚。
不管你要開的是日式小酒館、創意無菜單、社區老麵店、還是高端私廚,
你都得知道:你想服務誰?你拿什麼打動他?
否則,就算你能力再好、學歷再高、照片再漂亮,
也只是~放錯地點的傳單。
被掃一眼,就丟進回收桶裡。
如果你想讓更多人「看DM後就立刻預約來店用餐」,也可以來找俠客斐恩聊聊如何煉功打造你的職涯主廚之路!